Word绘制简易地理图形的技巧与方法
2014-01-13丁书通
丁书通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400)
Word绘制简易地理图形的技巧与方法
丁书通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400)
一、经纬网
平面经纬网:⑴绘制直线和45°圆弧代表相应的经纬线;⑵双击或右击,选择“设置对象格式/虚实/虚线”代表回归线和极圈,然后组合。
立体经纬网:⑴经线绘制选取“弧形”,按住Shift键沿大圆绘制从极点至赤道的45°圆弧;⑵将圆弧拉至赤道1/6处,复制、粘贴该弧形,点击“绘图工具/旋转/水平翻转/垂直翻转”进行经线对接即可。
二、光照图
平面图阴影1:⑴选取“基本图形/曲线”,绘制曲线同时按住Ctrl键可以实现折线效果,这对平面阴影面积的选取非常重要,在需要折曲处单击鼠标左键,双击左键结束;⑵双击或右击选择“设置对象格式/填充/颜色/填充效果/图案”填充阴影图案。
平面图阴影2:⑴绘制从极点至赤道的45°圆弧,“设置对象格式/填充/颜色/填充效果/图案”填充阴影图案,单击对象,出现旋转手柄,进行大小和位置旋转微调;⑵复制对象,旋转调整对接成半圆;⑶“箭头”绘制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箭头形式可通过“设置对象格式/箭头/末端样式”实现)
立体图阴影3:绘制立体光照图的难点在于Word绘图暂时无法实现同一个圆的虚实同绘,在绘制出地球轮廓和赤道面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⑴绘制椭圆代表晨昏线,复制原图两份,其一利用“设置对象格式/填充/颜色/填充效果/图案”填充阴影图案,代表地球内部平面,并将线条颜色设置为“无线条颜色”。其二将线条“虚实”调整为虚线,以实现对面晨昏线效果;⑵将图像放大,利用“曲线”勾勒出夜半球轮廓,设置为斜线阴影,并将线条颜色设置为“无线条颜色”,通过“编辑顶点”使其与晨昏线等线条尽量重合,将以上各图进行微调组合,并补充阳光等其他要素即可。
三、轮廓图
以江苏省为例:⑴插入目标原图,原图尽量选取清晰图片,同时通过“设置对象格式/版式/四周型”设置以便图片自由移动;⑵利用“形状/曲线(自由曲线)”对图形进行描绘,可将原图通过“视图/显示比例”进行放大,以便描绘精度的提高。(注:“曲线”在折曲处通过单击左键实现;“自由曲线”则需要长按左键移动描绘直至结束)⑶描绘出的图形会覆盖住原图并且和原图有一定出入,可通过“设置对象与格式/线条与颜色/透明度”进行透明度调整,并右击对象通过“编辑顶点”进行调整至和原图重合一致;⑷湖泊阴影通过“设置对象格式/线条与颜色/填充/图案”实现,同时根据需要加入城市分布。
四、交通线路图
交通运输线路一般弯曲度较大,Word绘图中曲线是无法设置线型的,因此要对曲线进行合理设计组合。
1.公路干线
高速公路:⑴先绘制一条曲线,加粗为3磅;⑵复制相同的线,粗细减小为1.5磅,颜色设置为白色;⑶将两条曲线重叠组合。
在建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可将位于底层的较粗实线改为虚线。
2.铁路干线
⑴先绘制一条曲线,加粗为3磅;⑵复制相同的线,粗细减小为2磅,颜色设置为白色、虚线;⑶将两条曲线重叠组合。
在修建的铁路干线:将位于底层的较粗实线改为虚线。
五、坐标图
二维坐标:(1)选择“形状/箭头”,按住Shift键,绘制水平和垂直箭头,箭头样式可通过“设置对象格式/颜色与线条/箭头(始段/末端样式)修改”;⑵绘制相应横、竖直线,利用“设置对像格式/大小”将长短均设置为1mm;⑶选中横坐标上刻度,通过“绘图工具/对齐/横向分布/底端对齐”等选项进行排列对齐,纵坐标轴描同理选择合适方式;⑷插入文本框,输入相应文字、数值。
正三角座标:(1)选择“形状/等腰三角形”,按住Shift键绘制等腰三角形,复制、粘贴多个图形;⑵“绘图工具/对齐/底端对齐”进行排列对齐;⑶按住Shift键绘制箭头;⑷插入文本框,输入地理事物文字、数值。
六、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类型比较多,包括等高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线条多而曲折,通过“基本图形/曲线”进行描绘和“顶点设置”进行调整、组合,与轮廓图进行整合即可实现分布效果。
七、山脉、水系、岩层图
山脉图要能够形象表示以便于增强直观感受,选取“曲线”绘制小山峰,然后添加小直线代表山谷山脊,复制、粘贴可以实现连绵山脉效果。
水系图绘制和轮廓图相似,利用“曲线”进行原图描绘,干流线条粗细值可以调大一点,以便于和支流区分。
岩层图绘制:⑴选择“图形/曲线”绘制一个图层,利用“设置对象格式/颜色与线条/填充/图案”进行图层填充;⑵复制、粘贴该图层,对不同岩层对象进行图案填充,并右击对象利用“叠放层次”进行图层排列,成岩层效果;⑶利用“顶点编辑/删除顶点”将侧边不平整的多余部分删除,加上框型,组合即可。
Word绘图虽然其绘制过程比较复杂,但其以通俗易懂的绘图功能为广大地理教学同仁所认可,作为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很多时候快乐的感受不是一幅图绘制的精美程度,而是在不断摸索出新的绘图技巧过程中对地理学科的一种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