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

2014-01-13石培军陈晏驰

地理教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漏点气压河流

石培军 陈晏驰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中学, 江苏 无锡 214411)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

石培军 陈晏驰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中学, 江苏 无锡 214411)

一、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思对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理解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区域性、综合性、时空性。因此,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就是综合分析法,即对任何区域地理问题都要从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从而找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与空间演变的规律。在分析过程中,既要全面考虑各种地理因素,又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具体条件,找出影响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重点评价分析。

例1:借鉴阿根廷等国家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状况,结合我国内蒙古地区畜牧业生产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1:一方面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生2:保护牧场,发展交通,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种植优良品种牧草。

【分析】生1把教材上关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做法的表述照抄不误,死记硬背。这类学生对新疆牧场、青海牧场、青藏高原牧场、非洲牧场等牧场发展措施都采用一个答案。生2的表述缺乏逻辑性、系统性,显示该生掌握的知识是零碎的,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两位学生的答题表述说明,他们既没有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综合性分析方法,也不会结合不同牧场的具体发展条件,进行针对性分析。即,没有理解地理学科综合性思维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反思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情景材料建立相应的思维导图,如下图。

上述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就是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性的、便于迁移的思维方式。首先,分析畜牧业等农业类型区位因素,应从自然、社会经济、科技因素三个模块着手,体现区域地理分析中综合性学科特征;其次,每个模块中重点分析主导因素。如,大牧场放牧业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决定了干旱缺水是所有牧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然后根据我国内蒙古草场的现状,给出适量打机井,解决牲畜饮用水及牧草灌溉用水等针对性建议;第三,该思维导图思维路径为:地理位置→情境材料提供的区位因素分析→存在问题→对策。

二、利用思维导图,反思知识掌握中的漏点、错点

复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自己知识掌握中的漏点、错点的过程。而且,很多漏点知识,复习多次总补不上,很多错点知识往往一错再错。这就说明,知识漏点,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盲点,知识错点,往往是学生思维的难点。我们通过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知识掌握中的漏点、错点,使学生的漏点、错点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背景下更加显性化,对学生大脑形成更强烈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2:读甲、乙两国水系图及气候信息,回答问题。

(1)结合题中信息,分析甲国中流经A、B两城市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结合题中信息,分析乙国流经路易港和C地两河的水文特征的共同点。

(3)描述两国水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答案:(1)流经A城市河流,降水量小,流量较小;流经 B城市河流,降水量大,流量较大。

(2)两河流量都较大,汛期长。

(3)河流多、短小,流域面积较小;降水时间长,汛期长;降水量大,流量大。

参考答案:(1)A城汛期为夏汛,B城汛期为冬汛。

(2)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为夏汛;无结冰期;水能较丰富。

(3)河流流向均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成因: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河流短促。成因: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岛屿面积狭小,地势起伏较大。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运动与变化特征,主要从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落差等方面加以描述。该生只从流量方面答题,答题要点不全,说明学生没有掌握水文特征概念的内涵,知识漏点多。在描述流量大小的时候,也只考虑了降水量大小,没有考虑流域面积大小,说明学生对河流水量大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理解有误。第(3)小题答案表明,该生都没有弄清河流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概念的区别,思维错点多。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做答案与下面思维导图比对,找出自己知识掌握中的漏点,完善地理知识网络,找出自己知识掌握的错点,纠正自己对知识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三、变换视角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路径偏差点

设置新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针对同一地理概念、原理构建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能够强化学生对正确思维方式的理解,帮助学生反思自己思维路径,找到思维偏差点,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例3: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若甲地受热,乙地受冷,请画出甲乙两地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并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完成该地热力环流示意图。

错例1学生认为,甲地受热为低气压,高空(丙地)为高气压,气流应该由气压高的丙地流向气压低的甲地;乙地受冷为高气压,高空(丁地)为低气压,气流应该由气压高的乙地流向气压低的丁地。

错例2学生认为,甲地气流受热上升,大气由甲地流向丙地,说明甲地为高压,丙地为低压,乙地气流受冷下降,气流由丁地流向乙地,说明丁地气压高,乙地气压低。

【分析】以上2个错例表明,由于学生对气温、气压与大气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透彻理解,对于高空与近地面气压高低性质对比理解有误,造成思维逻辑混乱。

“热力环流”原理涉及气温、气压、大气水平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等比较抽象的地理要素,在高空、近地面等不同空间位置,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方式错综复杂,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重难点内容。对于这类内容采取动画演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设置不同情境,从不同视角构建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反思自己思维路径的偏差点,是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的良好途径。

笔者将该问题分解为两个步骤处理:

步骤1: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两个问题,构建思维导图。

问题1:亚欧大陆冬季受什么气压控制?为什么?构建思维导图:

问题2:亚欧大陆夏季受什么气压控制?为什么?构建思维导图:

强调指出:所谓“高压”“低压”是同一海拔高度上不同地点气压对比。就同一地点而言,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步骤2: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两个问题,构建大气水平运动思维导图。

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时处于什么季节?构建思维导图:

问题2:夏季时东亚地区盛行什么方向的风?构建思维导图:

上述案例中,一方面,我们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两个步骤,明显地降低了问题的难度,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变换视角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向构建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对自己原先错误思维路径的反思,正确理解近地面与高空水平方向上气温、气压与大气水平运动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垂直方向上大气运动及其对气压状况的影响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从低级感性认识(动画、实验演示)上升到到高级理性认识(逻辑思维推导),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使其思维路径显性化,找出思维路径的偏差点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使其思维路径显性化呈现,便于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思维错点,及时予以针对性纠偏。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掌握自我反思学习方法,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目标。

例4:读下图分析: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高的B地?

对于河流下游地区居民点选择在地势较高的B地,学生几乎没什么疑问。但在河流的上游,居民点选择在地势较低的山谷地带,学生一般不理解。住在平原地区的相当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山坡或山脊上。学生思维路径错在其思维惯性:聚落一定要选择在当地地势较高的地方。笔者曾经这样追问:

师:在河流下游,聚落的位置为什么要选在地势较高的B地?

生1: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威胁。

师:对。在河流上游,哪些地方不受或很少受到洪水威胁?

生1:山顶、山脊。

师:如果在山顶、山脊上建房,虽然不会受到洪水威胁,有没有弊端呢?

生2:风大、少有平地、无法耕种、远离水源等。

师:也就是说,影响聚落选择的因素是很多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高,免于洪水威胁等。那么,在山谷中,有没有这样的合适地点呢?

生1:A地虽然地形平坦,便于建筑房屋、修路;土壤肥沃,适于耕作,但是在山谷中呀,易被洪水淹没。

生2:题目上说河谷地区在山区地势较低,但A地在山谷中地势又相对较高,洪水很难淹没。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学生思维路径的错点一目了然:聚落选址应在影响聚落分布的四个因素的聚焦点上,而选址在山顶、山脊的同学,只考虑“地势较高”一个因素。

【分析】显然,学生思维角度的狭隘性,诱导其思维路径发生偏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思维的广度,使他们学会全面分析影响事物分布、发生、发展变化的地理要素,掌握地理学科综合性思维方法。然后引导他们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使自己的思维显性、直观、明了。

猜你喜欢

漏点气压河流
看不见的气压
空客A320 系列飞机大翼干仓燃油渗漏解决方案
海底管线漏点修复技术探讨
高含硫气井完井管柱多漏点泄漏规律与控制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STM32平台的MPL3115A2气压传感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