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班特色的教学设计
——以湘教版“地球的结构”为例

2014-01-13蒋亚琴

地理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探究英语教师

蒋亚琴

(浙江省春晖中学, 浙江 绍兴 312353)

基于国际班特色的教学设计
——以湘教版“地球的结构”为例

蒋亚琴

(浙江省春晖中学, 浙江 绍兴 312353)

【学习要求】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在西方国家的课程学习中,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学生们不仅要回答考察记忆力和理解力的问题,还要把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更有利于提高思维水平的各项(如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教学活动与实践中。针对国际班的教学,地理学科首先是一门自然科学,而非简单的语言描述,教师能引导学生逐步运用地理学科的专业英语来观察地理现象,分析、概括和归纳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学情分析】

国际班的学生智商、情商都很高,但学商不高。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普通班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国际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出国深造的学习需要,“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将地理课程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真正学会在地理知识领域中正确地、熟练地应用英语,用英语思考地理问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记关键词:Atmosphere, Hydrosphere, Biosphere, Lithosphere,(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Crust, Mantle, Core(地壳、地幔、地核),准确把握地理概念。

2. 能用这些关键词简单描述地球的结构。

3.通过观察图像资料,能够构建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体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猜一猜暗箱里有什么”的探测活动,领悟科学家用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

2.结合生活经验,运用溯源法记忆地理专业词汇,追溯到具体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的世界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的简历,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地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介绍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旅行》,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地心历险记》,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开放的知识观为培养未来的国际性复合人才做好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

一、电影导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电影导入:视频播放《A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地心历险记)片断,由此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了生动活泼新课的学习。

教师讲述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过程:人们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早已开始,当时科学家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几乎为零,人们不知道地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是热的还是冷的,只能依赖于丰富的想象力。同学们欣赏的电影就是根据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旅行》改编的。

设计意图:

用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课堂。

二、实物探究,明确地理学习方法

实物探究:老师提供3个密封的暗箱,每个暗箱里都装着一件不同的物体。

教师提问:根据观察,你能猜测到盒子里都装着什么吗?你认为科学家是怎样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证据的?

学生各抒己见:通过拍、滚、摇、称重、闻味等方法,收集有关暗箱内物体的证据。

教师承转:那么这些方法能用在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上吗?事实上,科学家就是利用研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来揭示来地球内部结构的。

设计意图

通过实物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在自主探究中获得认识,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同时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如何获取信息和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追根溯源,学习地理专业的英语词汇

课件展示“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见下图),教师提问:纵波为什么用字母P表示,横波用S表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查看词典,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学生自主回答:纵波用字母P表示,P是英文Primary(首要的、第一的)的首写字母,而横波用S表示,S是英文Secondary(其次的、第二的)的首写字母。

教师总结:现在同学们结合波的传播速度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纵波用P表示,横波用S表示了。

教师点拨:再如岩石圈为什么用“Lithospere”来表示呢,因为lithos在希腊语中就是“石头”的意思,岩石圈就是由“石头”组成的。

学生:恍然大悟。

设计意图:

追根溯源学习地理词汇,从词源的角度来学习地理专业的英语词汇,探究中英文词汇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在两种语言中是如何切换的,从而有利于学生记忆较难涩的地理专业词汇。

四、对比双语图文,探究地理现象

教师展示中英文对照图(见下图),启发式提问学生:软流层在哪里?软流层是什么状态的物质?软流层有什么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软流层在上地幔上部,在刚硬地带以下,不在岩石圈的范畴;既然在刚硬地带(Rigid zone)之下,那么软流层就不是固态的。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相互讨论,自我总结形成结论:从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状态可以推断,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设计意图

将枯燥的地理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图文表现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中英文对照的呈现,不但丰富了学习资源,更让学生能在切换语言的同时切换思维,用英语来思考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五、英语表达,巩固地理知识

教师:利用教材双语学习资料“我们的家园—地球”(Our home planet),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材料后的两个问题:

(1)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的表面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学生自由搭配,分成两大组;教师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时间,并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回答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后,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同学们拍掌叫好,教师做出肯定性评价。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检测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能否借助提供的材料,提炼关键词汇,流畅地用英语表达地理问题。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交流,不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对整节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课后反思】

1.如何教

面对国际班的学生,我们教师需要高屋建瓴地启发学生、诱导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出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别样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模式,使学生易学、能学、乐学。

2.如何思

地理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训练,扩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所以,教师的学科思维要活跃,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不能局限于某一学科,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师能用英语思考地理问题,在切换语言的同时切换思维,为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保驾护航。

3.如何学

站得高,看得远。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才能在不同学科间自由切换,融会贯通,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探究英语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