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读式”授课模式在毒理学理论课开展的效果评价①

2014-01-13欧超燕施文祥马明霞谭盛葵王程强李胜联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毒理学效果思维

欧超燕,施文祥,马明霞,谭盛葵,王程强,李胜联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E-mail:oak009@163.com)

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医学本科教育目标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的趋势。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主渠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现今所需探讨的热点问题。“导读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真正地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过程看成学生在教室的引领下主动地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可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教材”的转变[2]。毒理学作为一门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专业性比较强,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现有的毒理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中,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和学生的交流很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很少思考为什么,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课程内容难理解,难记忆,学生对本门课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创造性思维被压制。因此,我们尝试在毒理学理论课堂上开展“导读式”授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科学创新思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8级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共49名。

1.2 授课章节安排 《毒理学基础》第五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至第六章采用的是传统式授课模式,第七章至第十一章采用“导读式”授课模式。

1.3 评价

1.3.1 成绩分析 在期末考试卷中每种题型及题目的难易度上均按照传统授课模式与“导读式”授课模式1∶1出题,最后按学生的总成绩进行分析。

1.3.2 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相结合 问卷调查涉及的前面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展导读式授课的接受程度;二是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所涉及问题包括:问题一,可以较透彻地掌握基本知识;问题二,提高学习兴趣;问题三,提高文献查阅能力;问题四,提高实践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问题五,增强与他人的协助、沟通与交流能力;问题六,提高自我阅读能力;问题七,提高阅读概括能力。问卷调查第三部分不喜欢的理由,涉及问题;问题八,授课方式原因;问题九,课后作业原因;问题十,课后占用太多课余时间原因;问题十一,课后作业与授课内容关联性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成绩分析结果通过SPSS 13.0进行配对t检验,有序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组访谈结果 通过班委及每个宿舍代表组成的小组访谈的结果,同学们一致认为此种方式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效果较以前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但还是一致认为这样的授课模式值得开展。

2.2 期末成绩分析 经分析,传统讲授模式章节的得分为(41.32±3.25)分,“导读式”模式授课章节的得分为(34.46±5.23)分,经配对t检验,传统讲授模式的得分高于“导读式”模式(t=10.804,P =0.001);对数据进行性别的分层后,结果也发现不管男生还是女生,讲授式的得分均高于“导读式”模式,见表1。

表1 “导读式”与传统讲授式授课模式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s)

表1 “导读式”与传统讲授式授课模式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s)

性别 讲授式 导读式t P男 39.88±3.20 31.82±3.24 7.972 <0.001女 42.08±3.09 35.86±5.57 7.797 <0.001

2.3 问卷调查结果 发出49份问卷,回收43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7.75%,其中男同学16份,女同学27份。

2.3.1 毒理学开展“导读式”授课学生的接受程度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班接受调查的43人里共有26人(60.47%)喜欢开展“导读式”授课,9 人(20.93%)持无所谓态度,只有8 人(18.60%)不喜欢此种授课方式。在接受调查的16 名男生里共有14名(87.50%)、27名女生里有12名(44.44%)喜欢“导读式”授课模式,男女生对开展“导读式”授课模式的接受程度上经统计学检验,男生与女生相比,更喜欢“导读式”授课模式(P =0.007),见表2。

表2 “导读式”授课模式开展接受程度调查结果 (人,%)

2.3.2 “导读式”授课模式开展效果调查分析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班共调查43人,12人(34.29%)认为“导读式”授课模式可让他们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更透彻;15人(42.86%)认为通过这样的授课模式,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思维得以拓宽;11人(31.43%)认为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17人(48.57%)认为提高了实践思维与问题的解决能力;10人(28.57%)认为增强了与他人的协助沟通能力;22人(62.86%)认为自我阅读能力得到提高;16 人(45.71%)认为阅读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在所有这些效果程度的调查中,男女生的认同意见在第二与第三个问题上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4与0.007),其他问题的认同意见上也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3 不喜欢“导读式”授课模式的原因调查结果 在问卷的最后针对不喜欢“导读式”授课模式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一共有8人选择不喜欢“导读式”授课模式,其中6人(75.00%)认为此种授课方式跟自学课没啥区别;3人(37.50%)认为布置的课后作业占用太多的课后时间;2人(25.00%)认为课后布置的作业跟所学内容无关联,见表4。

表3 “导读式”授课模式开展所达效果评价 (人,%)

表4 不喜欢“导读式”授课模式的原因调查 (人,%)

3 讨论

在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中,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然而,毒理学作为一门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专业性比较强,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国内高校毒理学课程设置看,毒理学基础部分内容比例较大,且毒理学内容上的不断更新,生物技术方法的迅猛发展,为毒理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将毒理学教学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必须要在课程设计上处理好学科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的关系,科学性与应用性的关系。毒理学课程的设计主要且首要的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为落脚点,既要突出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要突出实施手段的可行性,要以学生为主体[4]。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主渠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现今所需探讨的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在毒理学理论课中采用了注重以引导为主的“导读式”授课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科学创新思维。在实施完后,通过小组访谈,同学一致认为此种方式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效果较以前好。在问卷调查中显示60.47%的学生表示喜欢开展“导读式”授课,18.6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此种授课方式,另外也有20.93%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且男生较女生喜欢此种授课方式。在效果分析中我们发现,不到一半的同学认为“导读式”授课模式可让他们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更透彻、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思维得以拓宽、提高了文献查阅能力、提高了实践思维与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了与他人的协助沟通能力、阅读概括能力得到提高;仅有62.86%的学生认为自我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从整个调查的结果上看,虽然同学们都比较认同此种授课模式,但实施起来的效果并没有预想中的好。分析其原因,在授课过程中,提问、阅读、回答问题、归纳整理等环节上做得可能不是很好,衔接上不是那么到位有关。最后通过学生的卷面成绩分析也发现,传统式授课方式的得分高于“导读式”授课模式,通过性别分层后,也发现传统式授课模式的得分高于“导读式”授课模式。分析其原因,除了课堂效果没预想中的好之外,在出题上可能也控制不好每一章节所出题目的难易程度都相一致有关。

此外,在同行教师的听课点评上,也一致认为此种授课方式值得推广,但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得要进行调整及注意。因此,通过此次试点,我们认为,“导读式”授课模式在毒理学课程中的开展是可行的,效果虽然不是那么满意,但我们可以在下一届学生中通过调整后继续开展,并通过再次的评价以确定其效果。

[1] 张燕,牛素生,刘军宁.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31-132.

[2] 耿明俊.探索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略析“启发导读式”素质型课堂教学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2):62-64.

[3] 王心如.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4] 刘晋伟,宛晓燕,周燕虹,等.制订本科毒理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68,70.

猜你喜欢

毒理学效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蛹虫草对小鼠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