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技术联盟激活中关村集群创新

2014-01-13习牧歌

中关村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关村领域发展

习牧歌

作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兴力量,产业技术联盟已经成为中关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产业联盟又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中关村产业联盟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契约关系为保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成果共享的运行机制,成为企业解决核心技术、标准、产业链、资本、市场、品牌等共性问题的有效手段和载体。

中关村产业联盟

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中关村产业联盟的发展由来已久,一直处于不断壮大中,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在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类型并存的状况。

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06年,联盟数量从2家发展到13家;第二阶段为2006-2012年,在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相继出台的政策支持下,联盟数量从13家快速增长到76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数量从2002年的46家发展到2012年的5320家。

在中关村较为活跃的80家产业联盟中,共有24家产业联盟成为科技部试点联盟,占试点联盟总数的26%。2012年,科技部首次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评估,中关村有11家产业联盟被评为A类,占A类总数的42%。其中,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7家中关村产业联盟名列A类前10名。

中关村产业联盟的类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态势。按照合作目标划分,中关村产业联盟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为代表的“基于研发合作的产业联盟”,主要通过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以TD产业联盟为代表的“基于技术标准和产业链合作的产业联盟”,主要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业整体效能。三是以中关村国家环境服务业发展联盟为代表的“基于市场合作的产业联盟”,主要通过搭建和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成员单位的技术和产品,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承接国家、区域和行业重大工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按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以下简称中关村引领工程)“641”重点产业领域划分,产业联盟在六大优势产业领域有41家,其中,下一代互联网领域有6家、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有6家、卫星应用领域有6家、生物和健康领域有10家、节能环保领域有11家、轨道交通领域有2家。在四大潜力产业领域有21家,其中,集成电路领域有3家、新材料领域有6家、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领域有7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有5家。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有12家。其他领域有2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

重要力量

中关村产业联盟在产学研合作、产业链互动、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突出体现了产业联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

首先,表现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效能上。产业联盟以提高产业链整体运作效能为目标,组织上下游企业完善和发展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多方位合作与衔接,以协同创新带动产业整体高效、快速发展。

中关村国家环境服务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北京洁绿科技公司牵头组织北京环丰世纪绿色能源公司、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在丰台区建造一流渗滤液循环处理示范系统,引领国内渗滤液行业节能技术的发展。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联盟的龙头企业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联合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宅急送、北京物资学院等上下游建造国际先进自动物流仓储配送系统,带动行业技术升级,促进我国电商物流中心在分拣效率、智能管理、节能减排、人性规划等方面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其次,产业联盟推进了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产业联盟依托中关村得天独厚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将各自资源和人才重新配置形成新的创新联合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制一批重大标准,促进了中关村知识创新优势向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转变。截至2013年4月,产业联盟及成员单位共实现核心技术突破1185项,取得发明专利16511项、实用新型5443项,促成国际标准23项、国内标准54项。

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技术联盟组织成员开拓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标准(DTMB)海外市场,目前已在8个国家实现应用推广。长风联盟的成员清华大学与海鑫科金、航天信息等企业联合开展大规模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技术的攻关和应用推广,突破了监控复杂场景下的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系统已经在公安刑侦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应用解决首都机场、世博会、大运会等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监控问题。

此外,产业联盟有利于中关村对接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政府的关注和协调下,产业联盟积极组织成员企业围绕交通拥堵、大气污染防治、公共安全、城市建设等民生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实施应用示范项目。近三年来,以产业联盟成员企业为主实施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超过270项。

宽带无线专网应用产业联盟承担首都机场McWiLL民航信息化专网示范项目,实现了 McWiLL网络机场所有航站楼站坪区域和国航地服楼的全覆盖。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实施交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采用动态路径诱导系统(DRGS)和环保驾驶辅助系统(EMS)相关技术,在北京市望京区域1.2万辆私家车中进行试点,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显改善公众出行环境与质量,提高交通疏导效率和道路路网利用率,使道路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最后,产业联盟还促成了中关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产业开放式、集约式发展。产业联盟充分履行服务职能,发挥纽带作用,广泛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通过搭建研发创新、测试验证、技术标准、资源与信息共享、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资源配置效能,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实现了产业的高效、开放、集约式发展。截至目前,中关村产业联盟共搭建各类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430个。

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联盟组织成员单位承建IPv6评测认证中心,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中兴、思科、诺基亚等170多家国内外企业和3000多家网站提供测试服务。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搭建行业科技条件平台,开放500台科研仪器设备,自成立以来,共向30家企业提供了价值2.3亿元的技术服务。北京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成立了国内首个轨道交通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5亿元,目前已有6个项目获得支持,金额达2.1亿元。

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需加大力度

产业联盟为中关村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面临我国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产业联盟的未来发展也值得我们展望。现在,中关村从政府和民间,已达成共识一起推进产业联盟的大发展。产业联盟的运行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与民间多方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联盟自身发展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齐头并进和协调统一。目前,还需要在几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发展产业联盟需要开展政策创新,优化联盟发展环境。这需要中关村充分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加强调研,针对产业联盟的最新情况和共性需求,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力争在支持产业联盟发展方面取得新的政策突破。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的产业联盟,探索制定有针对性的分类支持和引导政策。

其次,中关村将以产业联盟为主体,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关村将充分依托产业联盟,深入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联盟在“641”重点领域的布局,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成立联盟。提升联盟的产业组织能力,集聚资源,支持重点领域联盟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共性技术、实施一批产业链带动效果明显的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构建专利池和技术标准,加快培育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促进联盟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产业联盟联席会的作用,积极开展联盟运行经验交流,推动跨联盟对接与合作。建立健全资金、项目、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与扩散等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联盟成员之间和跨联盟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再次,产业联盟需要优化运行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这方面,中关村将建立联盟评价机制。在产业联盟评价体系中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做好产业联盟评价工作,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发挥政府补贴经费的引导作用,推动联盟规范化运营,增强对产业联盟成员的服务能力。引导联盟内部建立自我监督与评估机制。

此外,创新服务模式,促进金融机构与联盟合作。中关村将进一步发挥联盟的平台作用和专业性优势,加强金融机构与成员单位对接。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实现产业联盟、成员单位、金融机构发展的多方共赢。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银行、投资机构、天使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产业联盟提供个性化、特色增值投融资服务。

最后,加强品牌宣传,弘扬协同创新文化。中关村将通过媒体报道、创新论坛、展览展示等手段,及时宣传和推广产业联盟建设和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增进社会各界对产业联盟的了解和认识,扩大产业联盟的影响力。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尊崇契约、协同共赢”的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文化。

猜你喜欢

中关村领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领域·对峙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