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用生命绘画
2014-01-13李书喜
文 _ 李书喜
李翔:用生命绘画
文 _ 李书喜
栏目主持:李书喜
李翔,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是中国文化名人和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多年来勤奋努力,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参加过许多全国性的重要展览。组织并主持过许多全国、全军性的美术展览和学术研究活动,并多次担任全国、全军美术展评委。作品曾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术展中获奖。获全国第二届速写大赛一等奖,作品选入全国中国画百年大展和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代表作品有《红色乐章》《画兵》《父老乡亲》《原乡》《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妈》等。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收藏机构收藏,出版多种作品集。
李翔的人物画关注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处境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喜乐忧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人民的生活开始偏离传统的轨道。人们的精神生活失去重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更使大家彷徨、迷茫甚至恐慌。
记录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刻画人物的形象,在强调和突出画作主体人物的性格与感受的同时,重塑一个时代整体形象和精神的彩墨世界,这是李翔艺术创作的核心。
画家深入生活,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以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创作的作品承载着炽热的情感;而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视角使作品成为历史的见证,从而拥有了不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山水画是李翔对中国画这个大画种的思考,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将传统的中国画发展为被世界人民所欣赏的艺术;如何为古老的中国哲学和神秘的中国审美情趣赋予国际通行的艺术元素,使之被西方乃至全世界人民领略和领会,这是李翔山水画探索的根基。同时,他赋予了中国画新的面貌,使老迈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焕发无限生机。
李翔访谈录
(Q=李书喜,A=李翔)
Q:首先祝贺您当选了新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36岁时您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双理事”,然后再往前走,这一步走的时间有点长。
A:不长。
Q:不长?您是怎么认识这段经历的?
A:这个经历有时候需要自己感受,不太好说。我画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没有把绘画当成职业,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许多画家为了生活或者因为职业去画画,这是有区别的。
Q:是为了生计,而不是为了理想。
A:不管什么行当,你一定要干自己喜欢的,二三十岁起步都不晚。
Q:起点也很重要,您的起点就非常高,在这方面,您是不是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A:一开始我的基础不够,就去北京找好的美术培训班,哪个好我就去学,这样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上去。艺术这个东西,应该到世界各国去看,到艺术中心去领略。
Q:您的画对民生关注特别多,画上的农民工,连他们的名字、职业、理想都标上。您对他们是很有感情的,您为什么在这方面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情感?
A:作为一个画家,一定要站在老百姓这边,要替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我画了好多农民工,画了好多基层的战士,一个有觉悟的画家,应该在社会担当、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等方面,在提高人的素质及生活、生命质量方面,多做些贡献,多下点功夫。
Q:您画的《原乡》《归山》《民以食为天》是沉重的、灰色的调子,而获大奖的作品《父老乡亲》又是欢乐的、愉悦的调子,在创作这两种作品时,您分别是什么心态?
A:《父老乡亲》中的场景在中国农村,特别是山区很常见。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但是很快乐。中国人挣的是辛苦钱,做创造性工作的很少。
Q:现在很多学校不鼓励创新,就是要分数。
A:你不能成天给小孩布置作业,要求孩子必须怎样,那样培养出来的全是听话的小孩,或是背标准答案的小孩,到哪儿去找创造型人才。
母亲·母亲 230cm×200cm 2012年
Q:中国的发展确实面临着这些问题,中国的文化更是如此。
A:因循守旧。我们经常讲中国传统文化,讲国学。什么叫国学?儒家文化可以算国学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在秦汉之前,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时期的思想文化,那才是正宗的国学。
Q:现代人已经失去根基了。
A:对,要有这种根基。现在我们的根基只有儒家这一家,其他的都没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统治,把人本来应该有的聪明智慧给阉割了。应该教会大家怎么获得知识,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比教他们知识重要一万倍。
Q:对,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您对古今中外哪些文学家和艺术家有过研
究?
A:古代的文学家如苏东坡、陶渊明、李商隐、王安石等人的作品我经常看。我们要总结传统文化里面闪光的东西,但不能全盘接受,有些是糟粕,会阻碍人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所有的国画大家都有独创,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这个世界。
南沙天浴 180cm×300cm 2012年
Q:您继承的是徐蒋体系,徐蒋体系是中西绘画融合的一个开端,它揭示了国画的多种可能,但它同时又有很多局限,使很多画家走进了死胡同,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A:人是活的,画是死的,走进死胡同,你不能怪这个画种,只能怪自己功夫没下到,没有整合能力。我是通过宣纸来塑造人物,我就想看看用宣纸、笔墨能不能表达得那么深刻、精细,充分抒发自己的细微情感,我一直在做这个实验,希望做到极致。
自家田园 68cm×68cm 2013年
Q:西画的素描、造型等达到很高的水平,也很系统,容易学习,但是中国画的这种笔墨、神韵是一种硬功夫,它需要积累和体会,不能速成。
A:是这样的。素描也不能速成,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都得千遍万遍地去练。
Q:您的人体画和人物画用笔大胆沉着、率性泼辣,特别痛快。与人物画的这种恣意纵横相比,您的山水画趋于文静细腻,它是属于清新、亮丽、恬静的那种意境。我觉得您的人物画和中国画结合得更紧密一些。
A:我刚才讲了人物画,在生宣纸上解决洇的问题,在生宣纸上塑造人物形象深入的问题,我觉得我有些体会。然后到了一定的高度后,我就觉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除了笔墨以外,还有写意,它有抒写性。中国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比较符合这种精神,所以我就转入山水画了。
Q:您现在是不是更喜欢画山水画?
A:人物画也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体力等方面肯定都不如以前。我会在我体力还可以的时候多画一些人物保留下来。我现在已经画了十年的山水了,因为山水画大家也认可。我的淡彩山水很新,没有从传统的山水进,我从写生开始就是淡彩山水。
Q:感觉您画人物画的时候特别消耗激情,画山水的时候,您却很随意,很恬淡。
食为天 205cm×183cm 2009年
A:我画山水是挺随意的,但是会让你感觉到细节很多。
Q:您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评委,评选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A:很简单,就是艺术质量。
Q:艺术质量如何理解?
A:艺术质量包括艺术观念、艺术追求、造型、色彩、笔墨、整体感,还有创意、题材等,艺术质量高的作品就可以入选。
Q:您理想中的艺术境界是什么样的?
A:游于艺且游于逸,使自己的感受很顺畅地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充分。我想画出一种外国人也能理解的中国画,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它的内核是笔墨。我希望有一个新的中国画面貌,它应该是和世界接轨的,可以走向所有的国家,所有的国家都有一个中国画美术馆。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觉得这个目标值得几代人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