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基于高质量就业下的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2014-01-12亓妍王串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多元化高质量

亓妍 王串

【摘 要】目前我国市场化的择业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能力、职业素养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要求高校学生从跨入大学校门到走出校门的整个学习期间都要不同程度地接受有关的就业指导教育,即从纵向要实现全程化指导,又要从横向要实现多元化指导。

【关键词】高质量;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的变化以及连续多年高校扩招,带来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2014年又有727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面对目前就业环境,如何寻求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全程化、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使其在就业工作中发挥最大的功效,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人才需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指导”产生的背景

职业指导也称为就业指导,原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旨在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以及对社会职业需求,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指导,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实现自身价值。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始于20世纪末期,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高校毕业生逐步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逐渐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高校逐步从指导学生如何择业、如何选择就业岗位,已发展到现在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将社会需求与职业发展、个人特长进行合理地、科学地进行匹配。

二、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不够大,效果不明显。目前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人员配备、办公场地设立以及就业经费等均达到了有关要求,但是就业指导的对象仍然还局限于毕业班学生,缺乏对非毕业班学生的有效指导,缺乏与学所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有效指导,尤其是涉及的指导内容比较单一,仅局限程序化和理论上指导,缺乏针对性、系统性。

2、就业指导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校为完成上级工作指标,抽调一部分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任就业指导人员,有些指导人员甚至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面对学生在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明显出现知识儲备不够,理论水平不够, “照本宣科”,或通过几次讲座来完成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产生了明显反差,必然会影响到就业指导的效果。

3、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尚不够健全。多数高校目前的就业指导仅局限于就业指导人员对学生指导,专业教师参与度并不高,尤其在专业教学中几乎没有灌输职业素养,一味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指导过程中政府、企业等部分参与度不高,与家长间也极少建立沟通机制,指导的过程相对孤立,指导的相互关联性缺乏,影响就业指导效果。

4、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了一些相关的指导课程,开展一些职业指导等系列讲座,但是通常都是理论多于实践,实质性的就业指导内容很少,甚至局限在某些择业技巧上,枯燥的理论更让学生不知所措,个性化指导的针对性缺乏,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就业价值取向。

三、建构多员化就业指导体系是新时期就业服务体系的需要

多元化指导,即高校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都能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有效的帮助,协同政府、企业、学生家长等社会力量一同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全程化、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它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就业指导过程的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以及开放性原则相统一,符合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实际需要。

(一)多元化系就业指导的整体性、层次性原则的需要

在全程化指导的过程中应重点开展: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认知专业学习,合理地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等,这要求高校在开展全程化指导过程中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坚持群体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不同方法、分阶段实施。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应着重在学生中开展就业形势分析,进行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举办成功校友事迹展或讲座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初期的职业规划,使其形成专业意识,正确树立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于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学生,应着重开展涉及与就业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重点围绕职业发展所需掌握相关的知识、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使其熟知本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对于即将毕业学生,是就业指导的核心对象,指导的重点不仅围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择业技巧,还要依据所获得的人才需求信息做好心理调适,开展好创业实践指导,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对于毕业后的学生,继续为他们提供教育、后续跟踪等服务,为他们在职业发展平台上再助推一把。

实现多元化指导,是在校内全程化指导的基础上,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及其学生本人等各股力量的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在高校内不仅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或几个职业指导教师的力量,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力量,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承担起“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和“家长的代理人”,而且还应是“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以及“职业工作介绍者”;不仅需要就业指导人员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提高职业指导水平,而且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理想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使学生在就业、择业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尤其要发挥好学生自身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关注自身就业的同时,关心帮助班级同学,将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向班级同学宣传,及时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同时还要发挥家庭层面的指导作用,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敢为人先”的创业意识,充分发挥家长、亲朋好友的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发挥社会层面的作用,要积极发挥政府、企业等社会服务功能,积极为学生创业、择业提供政策支持,提供后续的就业培训,与高校联合举办就业讲座、择业技巧培训、创业论坛等活动,为学生解决在求职、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职业化、专家化就业指导团队建设是实现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基础

目前各高校都成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组织机构,通过院系两级管理和院、系、班三级运作的工作模式,学生、教务、财务、团委等职能部门都成为组织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单位,由职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担任其就业指导团队成员。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就业指导工作新的要求,几年来,高校不断地加强了就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倡导就业指导团队人员结构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因此,为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多元化的目标,在高校内除了继续加大对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就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外,还应该重视现有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最了解学生的就业过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辅导员队伍中加大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建设一支具备社会学、劳动人事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或在适当时机设置就业指导专职辅导员等岗位,专职履行就业指导工作,会有利于了增强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效果。

同时,为实现多元化指导效果,将就业指导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去,这样就需要再组成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专门师资队伍,全面、科学、系统、实用地构建教学内容系统,将专业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通过课堂有机融合一体。学生部门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定期讲座、报告会以及组织学生观看、观听有关大学生创业、立业等励志的影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的形式把就业思想植根在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每个学生从跨入校门到开始,就将职业指导贯穿于从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就业后信息反馈的全过程,真正起到实现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基础。

(三)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多元化就业指导體系的保障

职业指导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具有其他教学课程无法替代的特殊性,无论是职业认知教育、职业评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自我职业匹配测评,完善职业生涯设计以及职业素质的建设等等,还是择业和就业过程,走向社会后的职业继续学习等,都需要依托职业指导课题体系教育这个主渠道进行。因此,高校对学生的开展的职业指导应从低年级做起,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因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概况与职业前景,高校中的各个院系可以邀请在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管,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以及成功校友返校为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状况,让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提前有所了解和认知,其次,对于学生在毕业前的职业理想和规划模糊的,要开展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指导,以及结合学生专业兴趣与个性特长做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兴趣、性格和能力的特点,据此给出较适合的行业和职业范围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并在确定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做好如何达到目标的详细计划,在最大程度上克服“有业不就”、“不会择业”、“不敢创业”等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党宇琦 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的思考与实践 成功教育,2010(8)

[2] 张颖萍 完善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2010(5)

[3] 余敢才. 从就业文化视域看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构建 思想教育研究,2009(7)

[4] 曹 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多元化思考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5] 董瑞. 关于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

猜你喜欢

多元化高质量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场活动预热 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共识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