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金华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建设现代观光型都市农业园区

2014-01-12

今日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农科院金华市金华

浙江金华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建设现代观光型都市农业园区

国庆长假期间,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有观秋景、赏桂花,有摘火龙果、品葡萄的,“钓钓鱼、拔拔菜,好把绿色带回家”的广告语已植入金华市民心中。据不完全统计,仅这7天长假游园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其中浙江万象花卉休闲俱乐部每天有游人近万人次。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市民节假日、双休日的好去处,还吸引周边县(市区)及杭州、衢州、丽水等地游客,且逐年在增加。园区自2002年初,被省科技厅批复创建金华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以来,从原来的单一的一产到现在三产有机融合,园区内有越来越多的农业项目入驻,这些项目坚持产业、科技、生态协调发展,将农业与生态涵养、文化创意、休闲观光相结合,注重科技的支撑引领,形成互促互动的新型业态,实现全面融合发展。

经过12年的努力,园区在集聚创新资源、引领产业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运行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培育、企业成长、辐射带动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截至2013年,入园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2.1亿元,销售收入19.9亿元。园区已基本建成为金华农业现代化的平台、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农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农民致富小康的源泉,实现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农户家”的服务宗旨,形成了“富农富民富经济”的生动局面。2013年9月,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新的升级跨越。目前,园区向建成集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高度市场化、科技化、集约化的现代观光型都市农业园区方向迈进。

一、政府引领市场主导——成为撬动社会资金大投入的平台

园区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为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引领和市场主导作用。金华市政府2003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金华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专项政策,2011年,市政府又一次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园区企业高新技术项目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器建设、农业科技贷款贴息、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组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这次文件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对相关补助、配套和奖励以及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等都作了细化,特别是资金的补助和奖励更是细中有细,操作性非常的强。目前已累计投入财政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

园区创造的良好机制,吸引了大量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园区选择了具备金华特色和优势的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入园,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民营企业投入不含糊,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超7亿元,形成了企业主体的发展态势,有效推动了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从“独舞”到“群舞”——成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龙头

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之初,只有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和零星的几家企业,园区显得冷清。而如今,园区内企业达到24家,每年还有十几家想入园,因无土地可供,而只好选择离开。园区也完成了从“独舞”到“群舞”的转变,一大批入园企业在园区孵化、成长,成为金华农业的标杆、农民致富的龙头。

金华市农科院发挥了其核心作用,园区内有核心区一万亩土地,其中最具支撑和引领产业的核心点是金华市农科院试验场,占地387亩,这里有7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国家、省、市三级科研项目,有合作了10多年的袁隆平院士团队,袁隆平团队培育出的新品种“Y两优900”在试验基地内试种,现已丰收在望。更有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所等10多家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科研项目落地、开花、结果。

园区内企业把农科院的专业人员聘为自己企业的技术顾问,并纷纷走出去,请进了全国各地科研院所人才,帮助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内已组建省、市级研发中心13家,培养学科带头人与科研骨干100余名。入园科研机构及企业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

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市农科院在全国505个地市级科研机构中名列第33位。

国家水生蔬菜育种创新基地、浙江省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落户园区内,成为名副其实的在全省水生蔬菜研发领域的领头羊,进入国家水生蔬菜研发第一方阵。金华市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特色水生蔬菜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农业部最高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是金华农业史上获得的最高奖项。

近年来,市农科院先后选育出茭白新品种金茭1号、金茭2号、浙茭6号、籽莲金芙蓉1号和藕莲金藕1号、金藕2号等。东河早藕等多个莲藕新品系及其双季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市水生蔬菜面积达15万亩左右,产量达25万吨,产值近5亿元,水生蔬菜成了金华市农业增收的一条新途径。市农科院与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合作建立了较完善的示范推广体系,成立了13个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品牌创建、市场拓展,推进全省水生蔬菜产业化进程,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102.8万亩,新增产值近10.88亿元。

今年早稻创历史新高,平均亩产达400公斤,金华全市近30万亩早稻,金早47占80%以上。金早47不仅是金华市的主栽品种,而且也是浙江、江西和湖南的主栽品种。近3年全省累计推广面积156.59万亩,增产稻谷736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2亿元;江西、湖南等地合计应用300余万亩,3年共建专用粮生产基地2.5万亩。截至9月底,市农科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通过国家、省审定的品种达到25个。

金华两头乌,也叫“中国熊猫猪”,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是金华的金名片。园区企业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金华猪瘦肉系的配合力测定及杂交利用研究与示范”、农业部金华两头乌猪保种项目,省科技厅育种专项“金华猪配套系选育”、重大专项“金华两头乌猪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重大项目,加华种猪牵头组建的浙江省金华两头乌猪研究院成为我省首家农业类企业研究院培育建设单位。据悉,从今年起金华市将对两头乌猪实施六大工程,包括种质资源保护工程、绿色环保养殖工程、产品加工增值工程、科技创新利用工程、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和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种质资源保护是振兴两头乌猪的基础和根本。行动计划提出,要建设繁育场,核心群数量维持在1000头左右。同时,要建立3~5个县级金华两头乌猪精液供应站(点),开展人工授精,加大品种推广力度,提高品种质量。敲除a1,3半乳糖酶基因的“金华猪”将用于人猪异种器官移植初步研究,金华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上海生化所等单位合作,2012年完成了金华猪全基因组物理测序工作,2013年建立了金华猪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和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等技术平台。现在正在进行克隆和转基因关键性技术研究——金华猪细胞核移植、基因精准敲除等技术。攻克了这些难题,就可以为金华猪异种器官移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合作壮大企业——成为名扬国内走向世界的行业标杆

闻名全国,走向世界的“乒乓”葡萄在这里发扬光大,“乒乓”葡萄创史人之一俞才澜,成立了金华市金藤藤稔葡萄有限公司,是最早入园企业之一,在园区内建了500米长的葡萄长廊,开启了观光农业的大门。公司开展种资质源收集和育种工作,现有400多个欧亚、欧美种,年供葡萄苗100多万株,并在广西、云南等地建立了育苗基地,种苗推广至华东、华南10余个省份以及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成为南方葡萄苗最大供应基地。在园区内公司筹建产学研一体的国内先进葡萄物种及示范园已初具规模,一年四季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人络驿不绝。

第一株铁皮石斛的组培苗从园区的组培楼内诞生,浙江森宇集团负责人获悉后,与园区开展合作,进行产业化生产。经过10年的努力,现如今,铁皮石斛已成为金华现代农业标志性作物,无论组培技术、栽培技术,还是市场营销都走在全国之列,仅森宇集团年销售铁皮石斛加工产品达4亿元,全市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浙江企业以金华为主在云南、广西、安徽等地种植铁皮石斛多达上百家企业。

入园企业金华市金圆铁皮石斛种植有限公司攻克了“仿原生态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世界性难题,研究成功的试管苗培植铁皮石斛技术,大大地缩短了铁皮石斛生长周期,开辟了药用植物大规模生产的新途径,处于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成为国家级标准制定主导单位。

金华市荆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台湾、福建引进金线莲进行组培生产和市场拓展。公司年产组培苗3000万株,在全省各地建立了5个生产基地,成为目前全省最大金线莲生产基地。并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开展浙江省内金线莲野生分布调查,取得新的进展。

现有药材、食用菌种植基地1700余亩,灵芝、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一大批珍稀药用植物已成为园区的标志性产业之一,年产值超过5亿元。

金华市香蝶百合种球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自主创新百合种球的生产,掌握的种球扩繁、商业种球生产和种球冷藏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自主培育了百合新品种180多个,7个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审查,14个通过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是我省百合品种走向世界的首例。

金华市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拥有1000多个杜鹃花新优品种,成为国内最大的杜鹃花新品种培育企业。

金华市土飘香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台湾火龙果品种和技术落户金华,开展紫晶球、红绣球等优质红肉火龙果品种栽培示范,促进了合作社发展壮大,采摘游成为园区内一年四季的亮丽风景线。

四、创新创业培训学习——成为没有围墙的建设“两美浙江”的讲坛

孵化大楼

园区不仅是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也是全市专业大户、合作社社员学习基地,更是全市农民提升素质工程培训基地,还是市民学习插花、种植阳台蔬菜、观赏植物的观学基地,成为不同人群的科技大讲坛。

据统计,每年到园区内参加培训的人数达1万余人次,这项庞大的工作,主要由科技特派员来承担。金华金东区等地是苦瓜主产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育苗技术和苦瓜的抗病性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特派员从育苗技术开始攻关,成熟后通过技术培训,加速推广。而特派员攻克苦瓜嫁接技术,这一技术推广,给金华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园区以科技特派员机制,形成“建机制、搭平台、创载体”模式,从2010年起至今,常年派驻个人科技特派员17名和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2个,累计实施科技开发项目59项,带动农民增收1.21亿元,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称号。促进了一批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微入园企业通过园区孵化,不断发展壮大。

最近,园区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孵化中心建设,在园区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全面升级;加强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在拓展园区农业产业功能、提升园区发展层次方面全面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配套政策扶持,在运行机制和融资渠道方面全面升级。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打造金华农业科技园区升级版,再创发展新优势,为创新型省份和“两美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农科院金华市金华
张金华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岁朝清供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陈金华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