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熵权修正AHP层次模型

2014-01-12黄和平于秋阳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都市指标体系文明

黄和平,于秋阳

●产经动态

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熵权修正AHP层次模型

黄和平1,于秋阳2

(1.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上海200235)

当前,关于生态文明的讨论方兴未艾,虽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主旨思想已基本一致。旅游生态文明以“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的和谐思想为基础,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为核心,旨在寻求生态、经济的双赢。文章构建了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创造性的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分别采用不同的熵权进行权重修正从而与都市旅游发展现实具有更高贴合度。实证研究表明,上海、北京凭借高度的国际化和制度文明而得到较高综合评价,但上海薄弱的旅游资源禀赋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都市旅游;生态文明;熵权;AHP模型

一、引言

生态文明内涵翔实而丰富,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表征维度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环境、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生态和制度生态等方面。挪威哲学家纳斯从发展阶段角度,将生态文明分为浅生态和深生态两个阶段,前者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进行资源与生态的被动维护阶段,后者则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普通公民,不是自然主宰者[1],自然界有其自身运行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受到惩罚[2]。夏光给出了生态文明的两种理解路径,一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看作是人类社会最高级别的文明形态。二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理解为社会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3]。赖章盛将生态文明分为广义(社会形态)与狭义(社会文明组成部分)两种,但广义概念的确立意义更为重大[4]。狭义的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制度文明地位等同;而广义生态文明则指人类文明的一个更高阶段,涵盖社会各个方面,既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是全面和谐[5]。当前,围绕生态文明是否包括“人与人”协调发展的争论较为激烈。高长江从发展哲学角度,认为生态文明是人与物的和生共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6],王如松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生态文明内涵包括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所采用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运行体制及伦理道德的总和[7]。与此观点不同,廖才茂、杨明智等人主张生态文明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维度。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8]。

虽然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尚存争议,但其主旨思想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和谐共存。显然,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应将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在一起,使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城市发展得更好,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安逸和谐[9],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理念[10]。生态文明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11],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化解生存危机的内在要求[12],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价值观[13]。

二、旅游生态文明研究概述

旅游生态文明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雏形是“生态性旅游(ecologic tourism)”,是1965年赫兹特(Het⁃zer)在反思当时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紧接着,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斯(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生态旅游是西方学者对传统自然旅游进行“生态反思”的结果,旨在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福祉。20世纪以来,传统大众旅游由于以资源环境为代价,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巨大冲击,人类社会生态文明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巨大挑战[14]。具体表现有:旅游建设缺乏规划和论证;不当开发导致自然景观破坏严重;人造景观泛滥,景观污染与趋同现象严重;旅游过程忽视卫生和生态管理,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景区原生文化景观受损或退化;超负荷接待游客,影响游客心理,降低旅游质量。

生存环境的衰退引发人们对传统旅游方式的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15],只有实现旅游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和低碳化[16],才能提高旅游生态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生态和谐的水平[17]。于是,在吸收生态旅游和谐思想基础上,学界与业界提出了基于旅游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旅游生态文明建设[18-19],实现“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20]。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更加凸显,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威胁到包括旅游经济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21]。在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旅游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旅游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旅游活动生态化的实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旅游生态伦理系统,二是旅游可以成为人、自然、社会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生态文明概念内涵为基础,旅游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在旅游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平衡几个方面,而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是指旅游通过对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实现旅游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在城市发展中所实现的对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以及资源配置等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影响而使其更加趋于和谐共存状态的所有效应综合。

本文旨在对生态文明概念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和基本价值取向融入都市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优化空间系统[22],平衡环境容量占有和对生态环境养护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有效统一。为都市旅游产业和谐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为都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启示、决策参考和操作性建议。

三、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可评价不同社会阶层个人、社区、企事业团体生产行为、消费行为在城市旅游发展中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现状,揭示城市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文生态问题,是对旅游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准确评价、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依据。本指标体系从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角度,借鉴国内外都市旅游生态文明研究中业已形成的常用指标基础上,将指标体系分为六个二级指标模块:B1城市旅游资源生态、B2城市产业环境、B3城市旅游文明生态、B4城市旅游环境生态、B5城市旅游国际化、B6城市旅游制度生态。运用AHP法和专家意见法,将最初形成的90个指标分别与来自城市旅游管理部门、高等院校以及旅游企业的20位专家学者,经过反复沟通和调整,最终形成多方一致认可能够准确反映都市旅游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的41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都市旅游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四、时间序列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与应用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每次取两个因素Ci和Cj比较其对目标因素O的影响,并用ɑij表示,全部比较的结果用成对比较矩阵表示,即:

(一)二级指标

本指标体系将都市旅游生态文明(A)的指标体系分为六个模块:B1都市旅游资源和谐开发指标;B2都市旅游产品生态指标;B3都市旅游文明生态环境指标;B4都市环境生态指标;B5都市旅游国际化指标;B6旅游制度生态指标。

(二)确定权重

在时间维度评价过程中,采用AHP法和德尔菲法获取评价因子权重的数值[23-29],即依照层次分析法的标定系列(表2),通过专家打分确定B、C层(二、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用Mathematica软件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X,此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即是权系数的分配。然后根据二级指标的权系数确定三级,得到三级指标(C层)在衡量一级指标(A)中的权重系数。

表2 因子相对重要性标定系列表

(三)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运用如下公式进行转化:Pi=1 000×Di/Ri,式中Pi为某指标转变后的无量纲指标,Di为该指标转换前的指标值,Ri为该指标2000-2011年的均值。对于逆向单项指标(即该指标取值越小越好),则采用公式:Pi=1 000×Ri/Di,各字母含义同上。

(四)都市旅游生态文明综合评价

按年度计算都市旅游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总分值,只需把各指标的权重值和年度无量纲得分值代入数学模型E=ΣQiPi,其中E为总分值,Q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为评价指标的得分值,n为评价指标的数目。

(五)一致性检验

在AHP理论中,在计算单准则下排序权向量时,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判断者的主观性会造成判断矩阵的逻辑不一致,因而须进行一致性检验.本文指标体系中A—B层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0.061 362(这里λmax是指A—B层指标构成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是其矩阵阶数,n=6),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4,(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中查取),从而得到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 0.049 48<0.1,可见本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结果的可靠程度是令人满意的。在对B—C层的一致性检验中所得到的一致性比例也符合要求。

(六)熵权修正步骤

R=() rijm×n在时间维度的纵向评价过程中,本文采用熵权修正法,对上述时间序列维度中所得到的权系数进行修正,以此增加各比较年份中权重的信息量[30-33]。选取m(=11)个待评年份——上海市2002-2012年各指标的数据值,n(=41)个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数据矩阵:

其中,rij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年度的评价值。求各指标值权重的过程为:

(1)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年度的指标值的比重pij:

(2)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其中,k=1 lnm

(3)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wj:

(4)确定指标的综合权数βj:

假设评估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将指标重要性的权重确定为αj,j=1,2,…,n,结合指标的熵权wj就可以得到指标j的综合权数: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获得的41个指标的A-B级权重、B-C级权重以及C-A级权重分别如表3所示,其中λ为AHP权重修正值ui×wj归一化结果。

表3 时间维度权重系数与加权结果值

续表3

(七)时间维度实证研究

对2002-2012年各年度评价进行对比,找出六个生态文明评价模块的发展轨迹。

结果如表4和图1所示。

表4 B1-B6六模块统计值表

图1 B1-B6六模块统计值汇总

根据上述分析,上海都市旅游生态文明的总体质量在过去十多年中具有较大提高,尤其制度生态、文明生态、资源开发和谐指数在过去11年中有明显提升,但产业环境生态、旅游环境生态的发展并不明显,尤其是2005-2012年。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在近几年由于引入品味度较高的景观而抵消了资源禀赋薄弱的缺陷,为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贡献度较大,也是未来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五、空间维度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与应用

在空间维度的横向评价过程中,本文再次采用熵权修正法,对上述AHP层次分析法中所得到的权系数进行修正,以此增加各比较城市中权重系数可信度。选取m(=5)个待评城市——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五个城市,n(=41)个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数据矩阵

其中,rij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城市的评价值。各指标熵权修正权重为:

其中,αj为AHP权重。wj(j=1,2,…,n)为熵权修正综合权重系数[34-35]。运用与时间维度同样方法,计算五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2012年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生态文明建设比较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由于先天旅游资源禀赋的薄弱而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的资源生态品质,但凭借高度的国际化和制度化而在总体综合评价上仍明显高于南京、杭州和苏州;北京无论在旅游资源先天禀赋、国际化以及制度生态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在制度化和国际化程度上略低于上海,但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环境巨大的优势弥补了这一差距,从而综合评价处于明显优势地位;相比之下,南京、杭州、苏州三个城市的旅游资源生态质量高于上海,但明显低于北京,城市环境生态要优于北京、上海,尤其是杭州城市环境生态具有明显优势,但受制于较弱的国际化程度和制度生态,与上海、北京具有较大差距,综合评价较低。

六、结束语

本文着力构建城市旅游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城市旅游生态文明系统评估,找出该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差距的具体症结点,从而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在41个三级指标选取时,以客观数据指标为主(占指标总数的86%),指标量化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避免分析结果过分依赖原始数据,所采用的AHP技术识别问题的系统性较强,可信度较高;另一方面,针对德尔菲法容易因不满足传递性而出现丢失信息的情况,通过对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使用不同的熵权修正过程获得城市旅游生态文明的综合评价,可提高把握城市旅游生态文明发展态势的准确性。

通过对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北京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我国未来的都市旅游发展中,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可从指标体系所阐述的六个评价模块加以提升和优化。首先,制度生态与文明生态属于都市旅游产业软实力。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制约都市旅游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缺失,如行政过度干涉(如地方保护主义)、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及区域旅游协调机制的缺失而导致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制度建设中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北京和上海的制度化水平明显较高,可与国外旅游发达国家进行对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南京、杭州、苏州在制度建设上有较大差距,可借鉴国内外都市旅游发展经验,获得后发优势。交易成本也是评价制度效率的重要指标,需要特别加以关注,好的制度必然兼顾运行成本与效率两个方面。都市旅游文明生态主要取决于游客和社区居民的整体综合素质,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传统文化以及绿色环保意识的普及等都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措施加以提高。

其次,产业生态与环境生态是都市旅游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生态取决于城市经济结构、能源消耗效率以及烟尘废气的排放指数,可以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能耗等方面着手进行提高。而环境生态可从环境治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持合理人口密度以及构建有效的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加以改善;再次,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可从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形象、简化出入境手续等软实力角度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从机场港口合理布局、会展产业扶持等角度提升都市旅游的国际吸引力。

最后,旅游资源生态是都市旅游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开发模式、配套设施完善程度等都对其有重要影响。五城市中,以北京的资源禀赋条件最好,文化吸引力最高,上海的资源禀赋在五城市中明显处于劣势,但可以通过人造旅游吸引物(如上海迪斯尼乐园、世博园区等)和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加以弥补,这也是上海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杭州、苏州、南京的资源禀赋较好,但其开发模式、配套实施建设等都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优化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六个模块的指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指标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例如,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产业环境与城市环境等都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提升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水平,不应片面割裂各指标间的关联,应将整个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多方面、多维度同时提高优化,才能获得较高的都市旅游综合竞争实力。

[1]白光润.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J].人文地理,2003(2):75-70.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75:395-418.

[3]夏光.“生态文明”概念辨析[J].生态经济,2009(3):61-63.

[4]赖章盛.关于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9):37-38.

[5]高吉喜.21世纪生态发展战略[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75-80.

[6]高长江.生态文明:21世纪文明发展观的新维度[J].长白学刊,2000(1):7-9.

[7]王如松.生态、生态城市与生态人居建设[C].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文集,2009.

[8]廖才茂.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理论依据[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6):74-79.

[9]张静,夏海勇.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21):60-63.

[10]牛文元.生态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J].生态学报,1990,9(2):97-105.

[1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4-6.

[12]关炎珠.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发展,2013,7(2):21-27.

[13]王冠文.生态文明与生态价值的当代构建[J].专题研讨,2013(1):149-150.

[14]Biawa Mark.Building a sustainable species-civilization:A challenge of culture and consciousness[J].Futures,1994,26(2):234-245.

[15]Frand Ria.Fragile landscapes,fragile civilizations-How cli⁃mate determined societies in the pre-Columbian south Peru⁃vian Andes[J].CATENA,2013,103(4):62-73.

[16]范太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8):12-16.

[17]曹辉.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测评——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7(6)98-108.

[18]Matinna T.The impact of climatic change on past civilizations[J].A Revisionist Agenda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1997,43(6):153-159.

[19]齐子鹏,董有明.旅游资源开发中需求规律悖论及对我国的现实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4(10):156-160.

[20]齐子鹏,陈斌,陈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实践[J].经济管理,2008(17):18-21.

[21]齐子鹏,张彪,陈梅.经济增长方式的另一种选择:生态旅游实践[J].管理世界,2008(10):165-166.

[22]陈旖.基于空间优化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3):19-22.

[23]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22.

[24]T G Ko.Development of a tourism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procedure:a conceptual approach[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31-445.

[25]Maitland R,Newman P.World tourism cities:developing tourism of the beaten track[M].London:Routledge,2009.

[26]汪宇明,程怡,龚伟,等.都市社区旅游国际化的“新天地”模式[J].旅游科学,2006,20(3):36-42.

[27]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26(3):511-515.

[28]Y Shi,H Chris.The potential and prospect for global cities in China: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 system[J].Geo forum,2002(33):121-135.

[29]Beaverstock J V,Smith R G,Taylor P J,et al.Lorimer.Glo⁃balization and worldities:some measurement method ecolo⁃gies[J].Applied Geography,2000(20):43-63.

[30]邢珏珏,李业锦,赵明.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5):712-715,719.

[31]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39-42.

[32]Tanguay G A,Rajaonson J,Lefebvre J,et al.Measur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cities: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local indica⁃tor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0(10):407-418.

[33]朱梅,魏向东.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1):170-176.

[34]Blancas F J,Caballero R,Gonzalez M,et al.Goal program⁃ming synthetic indicators:An application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in Andalusian coastal counti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7):2158-2172.

[35]Egger S.Determining a sustainable city model[J].Environ⁃mental Modeling&Software,2006,21(6):1235-1246.

[责任编辑:张青]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Tour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ased on Entropy Weight Correction AHP Model

HUANG He-ping1,YU Qiu-yang2
(1.Business school,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Department of Tourism,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5,China)

At present,the discuss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still growing,although not forming a unified understanding,but it has almost the same concept—harmonious coexistence.Tour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ased on the harmonious thought of“ecological tourism”and“ecological civilization”,put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nature-society at its core,aims to seek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ecology and economy.The paper builds an urban tour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dex system with 6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41 third-level indicators,and creatively applies different index weight correction on the time and space dimension respectively to get higher joint degrees for the real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Shanghai and Beijing get highe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y virtue of higher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ivilization,but the insufficient tourism resources endowment in Shanghai becomes the bottleneck of its development.

urban tourism;ecological civilization;entropy weight;AHP model

F59

A

1007-5097(2014)09-0071-07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9.014

2014-03-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Y0821);201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4YS031)

黄和平(1979-),男,安徽合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产业经济;

于秋阳(1981-),女,上海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旅游规划。

猜你喜欢

都市指标体系文明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穿越水上都市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对不文明说“不”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