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
2014-01-12崔海燕
崔海燕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女子体操比赛始于1928年,直到1952年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才确定为现在的高低杠、跳马、平衡木、自由体操4项并有了较为完善的竞赛规则,从此拉开了现代女子体操的序幕[1]。经过70年的不断发展演变,女子跳马技术不断趋于成熟,近年来向着更高质量、更高难度方向发展,对世界体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本文对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梳理,展望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女子跳马项目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历程
随着体操的发展,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并逐渐成熟呈现多元化。
1.1 腾跃技术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是腾越动作快速发展时期。从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至1962年布拉格世锦赛的6次世界大赛中,水平类动作成为优秀选手用以夺魁的动作。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捷克著名运动员恰斯拉夫斯卡以山下手翻夺得跳马冠军后,前手翻成为了跳马动作发展新类型。至此,女子跳马在这一时期基本以手翻及手翻转体为主要内容,转体的度数不断增加,并出现了第一腾空加转体动作,使前手翻动作类型更加丰富[2]。
1.2 空翻技术发展时期
70年代中期以后女子跳马发展较快,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苏联的菲拉托娃做了前手翻-团身前空翻,涅利·金第一次完成了土冢原-团身后空翻转体360°,创造了跳马历史上第一个绕复合轴转的 “旋”空翻。1982年苏联运动员尤尔钦科在萨格勒布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创造了助跑踺子上板后手翻-直体后空翻的新动作,夺得跳马冠军,此后跳马的创新过程中逐步出现了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等4个创新动作。由于1984年规则的修改,规定女子跳马决赛必须完成两个不同组别的动作,同时把前手翻前空翻类动作的难度价值提高,使前手翻类动作在80年代后期有了新突破[2]。1987年第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王惠莹成功完成了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80°,被命名为 “王惠莹转体”。苏联运动员比切洛娃在1981年世锦赛上高质量地完成男子 “奎尔沃”空翻,并夺得冠军。至此以后,该类动作在女子跳马中发展起来。
1.3 复合型技术发展时期
90年代以后,由于规则修改取消了规定动作,加之体操单项锦标赛的举行,运动员的自选动作在这一时期有了大幅提高,同时加分因素增多,对动作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运动员必须不断地发展难度。前手翻直体空翻及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720°等成了此阶段女子跳马的热门动作。同时,踺子转体类动作也出现创新,相继出现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180°等创新动作。创新动作的出现,推动了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使女子跳马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手翻转体类动作、手翻空翻类动作、复合型的手翻空翻转体类或转体空翻类动作的过程[2]。女子跳马技术类型在此阶段已趋于成熟。
以上三个阶段是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快速发展时期,创新动作层出不穷,基本奠定了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类型。
2 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女子跳马唯一的创新动作就是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程菲跳)。近几届世界大赛运动员选跳的动作难度技术趋于稳定,当前女子跳马难度技术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随着规则不断演变完善,在鼓励加难创新的同时又加大了对动作错误扣分的力度,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发展难度动作上更加谨慎。2006年版体操评分规则修改了百年来竞技体操比赛 “10”分为满分的评分规则,虽然难度加分不封顶,使跳马分数有了一个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扣分更细更严厉,裁判对难度、质量与艺术表现等的重视程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程菲在2005年世锦赛夺冠的两个高难度动作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依然是世界大赛夺冠的黄金组合。第30届伦敦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是多美尼亚的阿普鲁完成的前手翻-前团两周,D分为7.1,但在决赛中失败了,夺冠热门美国队的马洛尼也因第二跳动作失败而遗憾失金。高难度动作具有高风险,这也是当前世界女子跳马难度技术稳固渐行的原因所在。
3 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展望
2012年伦敦奥运会跳马冠军罗马尼亚的依慈巴萨D分是排在第三位的,但E分是最高的,因此获得冠军。可见,优质出精品成为近几届大赛取胜的关键因素,“难”与 “美”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发展趋势。因此,未来女子跳马技术发展主要表现于几个方面:
3.1 踺子类动作依然为发展主流
从近2届奥运会和近3届世锦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各国运动员选用的动作类型的比例来看,踺子类难度动作依然为主流技术 (其中第41、42届世锦赛决赛选跳人次均占到该次赛事动作数的50%),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前空翻转体540°和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两个D分6.5的难度动作仍是运动员的努力目标。
3.2 土冢原类和前手翻类动作有发展势头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马决赛的8名选手中选择前手翻类难度动作的有4人次,选择土冢原类难度动作的有2人次,其中一人次因伤放弃第2跳。前手翻和土冢原转体类型的动作,由于需要马背上的推力作为腾空发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更为强调上肢与腿部力量的协调发展,因此技术难度相对较踺子要大一些。然而前手翻与土冢原类型的D分起点相对较高,相同转体度数的前手翻类与土冢原类的动作D分要高出踺子类的动作,因此仍受到部分选手推崇。例如,前手翻前直540°D分为6.3,土冢原后直720°D分为 5.5,而踺子小翻-直体后空翻转体540°D分则只有5.3[3]。
3.3 超高难度动作仍是项尖选手挑战目标
体操规则的不断完善,在鼓励发展难度的同时对动作完成的规格质量日趋苛刻,促使运动员确保顺利完成每一个动作。但超高难度动作仍是梦想夺冠的运动员追求的目标,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前直540°依然是最难动作之一,前手翻前空翻两周、土冢原后团两周以及男子 “李小鹏跳”甚至其他创新动作会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去尝试和挑战。
3.4 规则趋于完善,制胜权重发生变更
2010年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格兰迪首次明确重质量轻难度打分原则[4]。纵观近四次体操世界大赛,跳马冠军的D分并不是参赛选手中最高的,但E分却是最高的,第41和42届世锦赛冠军美国的威廉姆斯和萨克拉莫尼以及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马冠军罗马尼亚的依慈巴萨都是以E分获得最后的冠军。规则加大错误扣分制约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只追求动作难度而不顾动作质量的现象,使提高和再创新奠定于运动员技术稳定熟练下进行,以确保其安全。其规则在某一个周期可能会向某一方面倾斜,但 “难”与 “美”的高度统一始终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这也有利于竞技体操向其健康的方向发展[5]。
4 对我国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对而言,跳马长期以来是我国女子体操的“短板”,近10年来有较大的突破,其中,程菲以“程菲跳”连夺三届 (2005~2007)世界锦标赛女子跳马冠军、两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2006、2008)。在程菲受伤淡出国家队之后,我国女子跳马项目的“领头雁”后继无人,无论在完成动作的能力上和完成动作的质量上与美国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6]。针对我国女子跳马当前现状,通过对世界各国实力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及归纳总结大赛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跳马后备梯队建设应逐渐完善,重视人才储备;二是继续发扬高质量高规则的技术特色,强化技术优势;三是在重视运动员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加快难新技术的突破。
5 结论
世界女子跳马技术经历了腾跃技术发展时期、空翻技术发展时期、复合型技术发展时期以及当前技术发展稳固期。规则修改使跳马分数有了一个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扣分更严厉,裁判对D分和E分的重视程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踺子上板类动作依然为运动员所青睐,但土冢原类和前手翻类动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高难度动作仍有可能被能力超群的运动员所完成,而规则趋于完善,夺冠权重发生了改变,难与美的高度统一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1]金跃峰,黄志高.对我国女子跳马发展特点及现状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92-95.
[2]周玉华.女子跳马创新动作的演变与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08.
[3]曲鲁平,姚侠文,司洪旭.世界优秀女子跳马运动员高难动作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兼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跳马竞争格局 [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5):20-24.
[4]林春峰.中国流天津情——本报独家专访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格兰迪 [N].天津日报,2010-01-22(7).
[5]陈平.从新规则看竞技体操发展的新趋势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1):116-117.
[6]李翠玲,竭晓安,姚侠文,等.从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简析女子跳马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