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空间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2014-01-1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夏禹祁首冰李华栋

卫星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产学研航天科技

·文|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夏禹 祁首冰 李华栋

推动空间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文|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夏禹 祁首冰 李华栋

目前,中国面临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任务,空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如何真正落到实处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坚持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为主线的产业发展思路

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明确航天前沿探索、引领发展的使命,突出技术创新对推动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围绕未来产业发展与竞争需要,统筹制定技术创新发展的总体部署。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明确航天产业战略高技术产业定位,以应用为中心布局产业链,坚持围绕市场创新,围绕用户创新,进一步发掘军事斗争准备、信息产业升级、智慧城市、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增长空间。

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围绕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突出政策导向、保障和规范作用,梳理明确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在创新中的分工界面,正确引导并激发各方创新积极性。

以机制改革为动力,结合国情特色,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梳理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利益关系,推动军工企业面向市场的组织形态转型和国际化拓展,进一步释放创新与产业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二、推进我国空间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主要措施

1.强化需求牵引,以应用为中心推进航天产业发展

加强技术和理念创新,加速产业融合,延伸航天产业链。把握国内国际市场重大机遇,加强天基信息系统与地面信息系统的融合,形成基于天基信息参与支持下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使航天技术、天基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创造新的应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航天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在产业链延伸的同时确立产业链优势环节和地位。

大力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推动示范应用。结合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相关精神,积极支持创新型企业实施产业化重大项目,充分发挥航天技术在信息安全、信息消费中的突出作用。规划并落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产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

完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方针政策,制定、推行北斗产业的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及统一接口协议。借助“宽带中国”战略,推动卫星宽带产业发展;扶持卫星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卫星遥感业务化一体化应用,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政策,构建国家卫星遥感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体系。探索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的商业化发展途径,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的牵引,加速卫星遥感产业化进程。

2.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结合

基于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强化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主导能力;大力支持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配套企业围绕创新链需求提供配套支持。确保形成从原材料和部件产品到航天器系统,从基础技术到系统解决方案贯穿整个产业体系的完整创新链条。

推动技术创新路线转变。推动航天型号研发从以前的单项技术创新为主向系统级、体系化集成创新转变,形成以系统创新为牵引、以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的良好格局。推动从以前面向性能指标的技术创新为主向面向宇航型号全寿命周期的能力创新转变,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用户好用、喜用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应用价值,更加注重流程创新、工艺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

3.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打通协同创新利益链条

加强顶层规划,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深度和效率。鼓励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同盟等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设立各类基金,推动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的结合。依托重点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路线选择、各类要素创新配置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明确协同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的分工界面,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中双向枢纽作用,建立完善利益协调、输送机制,保障各方利益和积极性。

4.推动军民融合模式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以满足国家军事斗争准备和能打胜仗为根本出发点,谋划产业层面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推动传统航天企业探索实践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加速面向国防装备保障和产业增长需要相结合的强大防务集成商转型。加快市场准入和认证机制改革创新与服务创新,规范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多元化主体进入航天产业领域,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航天型号科研生产领域;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提供政策、信息和相关咨询服务。

三、后续发展建议

推动空间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和科学引导,也需要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和配合。一是要注重顶层设计,强调军、民、商协调发展,为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施展空间;二是注重政策引导和扶持,完善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引导和支持企业面向市场化和产业化提升能力,调动企业创新热情。三是注重创新链条打造,强化企业创新条件保障,特别是激发中小型企业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产学研航天科技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逐梦航天日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