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应对网络涉军谣言

2014-01-11

政工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我军谣言舆情

●范 雨

有效应对网络涉军谣言

●范 雨

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提供的信息,目前国内涉军网站、论坛达5000多家,网络涉军舆情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包含涉军谣言等负面信息。分析涉军谣言的特点及危害,研究网络涉军谣言成因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夺取互联网涉军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净化涉军网络环境,维护我军队良好形象十分重要。

一、网络涉军谣言的特点及危害

网络涉军谣言内容的虚假性误导了人们的思维。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或者是捏造的消息。虚假性是谣言的基本属性。网络涉军谣言也同样如此。从来源上看,网络涉军谣言一方面来源于无意讹传。即某些网民在事实不明、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抓住军队某些值得“爆料”的地方,利用公众的猎奇心理,以讹传讹。另一方面来自于有意地捏造。即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混淆是非、蛊惑人心,或是利用公众特别是我军官兵“纠错”心态,借机套取军队真实信息。这种虚假性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误导人们正常思维,造成人们分不清是非、辨不明真伪,导致思维错乱。

网络传播的膨胀性增加了涉军谣言管控的难度。相比于口口相传和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借助于网络的涉军谣言散发速率大大增加,且极易扩散膨胀。我国对互联网采取的透明、开放、包容的态度和政策,被谣言制造者们视为可利用之机,也为网络涉军谣言提供了滋生、成长的温床。

网络涉军谣言影响的恶劣性危害了部队的稳定。谣言制造者之所以编造、传播涉军谣言,背后都有一定的目的和企图。一是网络涉军谣言带有攻击性。谣言制造者为了博取公众“青睐”,达到自身目的,往往利用、编造一些涉军信息制造奇特、反常的事件来攻击我军。二是网络涉军谣言具有侵蚀性。一些谣言表面上看是一种炒作,有的甚至是很肤浅易辨的信息,但是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侵蚀力量。一些看似正常的“热点”,可能向人们输入的就是西方推崇的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谬论。三是网络涉军谣言的恶劣影响难以根除。网络负面信息在社会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恶劣的。涉军谣言会使一些不明事理的公众产生信念上的动摇,对我军形象产生歪曲认识,对我军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二、网络涉军谣言的成因分析

别有用心的捏造。网络涉军谣言大部分来源于不符合事实的捏造。军队作为国家机器,其行动往往会受到人们关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看到我军纪律严明、无可观性“猛料”可爆的情况下,为达到诋毁我军形象的目的,刻意制造谣言以扭曲公众对我军的看法和认识;而有些谣言虽然看似和个别涉军公共事件“沾边”,有根有据,但事实上,这些谣言是在证据不确凿、调查无结果、官方未认可的情况下经过蓄意加工炒作产生的。这些言论往往是通过移花接木、断章取义、刻意放大的手段,再披上花哨的“外衣”达到扰乱视听的效果。此外,随着我军对外交往的增多,敌对势力借机对我军的窥探也在增加。调查显示,不少的网络涉军谣言都是敌对势力蓄意制造的,一方面煽动包括我军官兵在内的公众情绪,挟持公众意见,制造军民矛盾,引起社会混乱;另一方面,通过明确的目标指向,妄图污蔑我党政军政策,窥探、套取内部信息,乃至进一步危害国家安全。

辨识能力的欠缺。海量的信息流和数据流是互联网时代的最显著标识,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也成为E时代网络用户的必备技能。就网络谣言来说,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运用网络的能力,很多的网络谣言就会不攻自破,成不了气候。但总的来看,我国公众的网络辨识能力欠缺。一方面是科学素质不高。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2010年)结果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科学素质的缺失,直接导致一些浅显的、违背常识的网络谣言有了发展膨胀的市场。另一方面,从众心理也导致公众对网络言论往往不加深入思考,盲目跟风选择,从而以讹传讹。上述两种情况的欠缺,使得公众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缺乏必要的分析思考,导致包括涉军谣言在内的网络谣言得以快速立足、传播甚至泛化。

信息管理的滞后。受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专业人才等因素所限,我国目前对网络信息管理能力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这就为管控与应对网络涉军谣言带来很大困难。一方面,对于网络涉军言论的舆情应用理论研究不成熟,使得对网络涉军舆情的监测、研判、决策缺乏扎实的理论依据,也造成了实践能力的弱化。另一方面,个别官兵保密意识淡薄助长了涉军谣言的滋生。虽然近年来,我军强化了对保守军事秘密的教育和管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仍有极个别人员抱有侥幸、好奇、自大心理,淡忘了保密纪律,将一些军事动向、信息甚至是秘密外泄,成了网络涉军谣言的一个根源。

网络推手的强化。网络推手是指借助于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这些特定对象中除了企业、品牌和个人之外,还包含特定事件。网络虽然有着传送便捷等优势特点,但信息传送的宽泛性,也使得网络涉军谣言不易被特定人群、特定对象所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满足个人虚荣心等因素的驱使,网络推手应运而生,在网络涉军谣言的传播中也发挥了强化作用,体现在他们通过专门的精心制作、包装、策划,利用网络影响力,加速和扩大网络涉军谣言的传播。

三、有效应对网络涉军谣言的对策思考

一要做好信息的公开透明。人们对已知的事物总是能保持一个冷静超然的态度,而面对未知的事物则往往由情绪左右。所以,减少未知,对遏制谣言最为有效。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是遏制谣言传播的最有效方式。网络涉军谣言很多时候都是从涉军信息的某一“模糊点”放大、扩散而成,因此,做好对“模糊点”“炒作点”信息的澄清与解释工作,对遏制和管控网络涉军谣言至关重要。在这一应对过程中,军队的相关部门要在把握好舆论政策尺度和保守军事秘密的前提下,以开放、透明、包容的姿态,适度采取信息发布、证据出示、媒体采访、报道评论等方式,主动将涉军疑点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变被动为主动,化模糊为明朗,及时全面报道,从根本上给予网络涉军谣言致命打击,消除谣言的影响与危害。

二要注重权威部门的及时介入。公众在急切想了解事实真相、信息混乱和不信任感增强的情况下,权威部门的介入能够起到安抚公众恐慌情绪,将公众的从众心理引导到正确的判断标准上来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党、政府、军队的认同感,有助于遏制谣言的传播。因此,在应对网络涉军谣言中,要及时有效地充分发挥军地双方权威部门的作用,通过相关机构利用合法渠道介入对网络涉军谣言的调查处理工作中去。通过持续有力的正面宣传,权威公正的分析评论,消除涉军谣言的误导和欺骗,遏制谣言的传播。近年来,我军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对此的有效尝试,通过信息权威发布,及时澄清事实,表明军方立场态度,在有理有力有节的舆论斗争中用事实揭穿谣言,维护了我军的形象。

三要加强对涉军信息的研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对网络涉军信息和涉军舆情形势的研究和判断,对于提前做好涉军谣言的预防和消除十分重要。要特别注重对军事动态频发和敏感时期的舆情监控,对可能产生的谣言信息做出初步预测;对于一些确已发生的负面事件,要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导向,发现网络涉军舆情可能出现的夸张、放大趋势,结合信息公开予以批驳,及时遏制其以偏概全、渲染夸大的势态。对于既往的舆情处理,要认真总结经验得失,为制定网络涉军谣言应急处理预案等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四要增强官兵的辨识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素质能力,从自我做起,不编造、不轻信、不传播涉军谣言,不泄露军事秘密。要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官兵认清当前形势和思潮动态,及时澄清和扫除官兵思想上的误区和盲点,增强主动抵御网络涉军谣言的“免疫力”。要通过普及相关网络知识和科学常识,一方面帮助官兵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屏蔽部分垃圾信息,切断来源;另一方面,认清谣言的虚假性,增强对涉军谣言的辨识能力,自觉用“红色”“绿色”信息来取代那些“黑、灰、黄”色的网络谣言。

【作者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我军谣言舆情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如何科学识别谣言?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时代内涵探析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