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心理训练亟待克服三种错误倾向
2014-01-11田彬陈曦
●田 彬 陈 曦
基层心理训练亟待克服三种错误倾向
●田 彬 陈 曦
心理训练在基层广泛开展,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但基层心理训练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理念,以及训练时间没有保障、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专业人才缺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巩固基层心理训练取得的成果,推进基层心理训练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增强基层心理训练的效果,一定要克服当前基层心理训练中存在的三种错误倾向。
一是心理训练“展示化”的倾向。当前,许多基层单位都建起了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场,投入的资金少则十几万,多则数十万,但大量的资金投入却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场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存在着“平时训练基本不用,领导检查临时用一用,汇报材料里经常用”的现象。这使得心理训练成为展示汇报的一项重要内容,却没有真正发挥锻炼官兵心理品质、提高官兵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部队领导干部的消极安全观。依托心理行为训练场的大部分心理训练项目(如凌空跨越、飞跃自我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组织不严密就会出现人员伤亡。为避免伤亡事件的发生,领导干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选择不组织相关训练。
二是心理训练“游戏化”的倾向。爱玩是人的天性。也正因为如此,在心理训练中适当地引入一些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官兵的参训热情和参与程度。游戏性活动的引入,本身可以让广大基层官兵在欢愉的情绪中释放压力,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活动,让广大官兵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有所感悟,促进官兵心理素质的提升。但当前有些基层干部在组织开展心理训练的过程中,纯粹把心理训练当成了游戏活动。在调研中,基层干部对心理训练的最多表述就是“心理训练不就是做做游戏嘛!”这一错误认识,一方面制约了心理训练在基层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有违心理训练的根本目的。这一倾向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心理训练专业人才的缺乏。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基层干部在组织心理训练时往往只停留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心理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交流分享和引导总结。交流分享是心理训练的核心。通过交流分享,参训官兵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在训练中的所感、所悟;通过交流分享,参训官兵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通过交流分享,参训官兵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反思,从而取得进步。引导总结则是心理训练组织者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认知感受进行引导,用符合心理学原理的理念进行科学的总结。这一过程主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参训官兵对训练意义的认识,从而将训练中的收获融入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引导总结和交流分享往往交叉进行,进行适时的引导,做出精辟的点评,讲述风趣的故事,不仅能使训练氛围活跃,而且也能使参训官兵牢记在心。
三是心理训练“技能化”的倾向。当前,基层心理训练过程中存在着“重训练结果达成,轻训练过程体验”的技能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参训官兵以训练任务的达成为第一要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达成任务的技能上,而忽视了在达成任务过程中每位参训人员内心感受的变化。这种技能化倾向相较于前两种倾向危害更为严重。如果说前两种倾向还能通过转变观念、增加人员培训等方式比较容易解决的话,那么技能化倾向的解决就要相对困难得多。从观念上来看,组织者并不排斥心理训练,可能还很热衷于开展心理训练活动。表面看起来心理训练搞得如火如荼,但却完全没有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例如,在观摩某部表演“合力冲击”这个项目时,几个参训士兵三下五除二就翻越了4.8米的高墙,他们翻墙的技术很好,动作完成得也非常干净利落,但怎么看就是不像心理训练。套用法国指挥大师迪图瓦在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上的一句话:我们基层官兵的技术确实很好,但没有心灵体验的训练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下去,心理训练必定不会在基层走得太远。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心理学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