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必然
2014-01-11王一琦
●王一琦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必然
●王一琦
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深入学习和领会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的高度政治自觉具有重大意义。
一、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本质
从人类思考社会、探索文明时起,杰出的思想家们就对人类美好的理想社会作出了种种构想和憧憬。古代中国对于“君子国”“桃花源”的构想和描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主张和推论,都是人类社会对未来理想社会不断追求和艰难探索的思想成果。1516年,英国思想家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种种罪恶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只有彻底废除私有制才能实现理想社会。《乌托邦》一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潮,拉开了5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序幕。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主张,在深刻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之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和一般特征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列宁成功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飞跃。20世纪后期,我国认真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教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具体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我国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坚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创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劳动分配原则,创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劳动分配理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丰富发展。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历史,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真理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现在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社会主义”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仍然是把“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判断社会性质、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这是对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的错误认识,是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错误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坚守和运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
二、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和蹂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屈辱史。从那时起,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将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向西方按图索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然而,封建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列强百般入侵为了使剥削利益最大化,也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并且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还很薄弱,不具备建立一个富强民主资本主义国家的能力。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近代中国的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都寻求和积极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然而历史以血的代价告诉我们,无论是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封建统治阶级的变法自救,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和民主革命,都没能找到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自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两次转变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两大历史选择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都不可能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也不可否认地犯了历史服从逻辑而不是逻辑服从历史的错误:先是教条主义地照搬照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做法,走了一段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弯路;后是本本主义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企求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又走了一段以“文化大革命”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深刻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继承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特定的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摸索创新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和人民90多年探索、奋斗、创造的实践成果,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结果。
三、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实践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也都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没有完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包括制度调整、体制革新、机制重建,是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改革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各国都没有解决好。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只有巴黎公社72天的实践探索。列宁创建了俄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体系,但没有来得及深入探索和实践。之后,苏联、东欧一些国家都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但都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体系问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形态,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稳定、有效的制度体系。正因为如此,习主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坚持什么样的制度特别是坚持什么样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往什么方向走的根本性问题。这些年,围绕改革中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模式问题,国内外有些人总是提出,我国在政治制度上应该实行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两院制,实行“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等等,在经济上应该实行完全的私有化、彻底的市场化等等,希望用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和制度模式建构我国的制度体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动摇,对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原则的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既有理论原则的构想又有制度特征的标志,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制度特征,其中公有制是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前提,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实践,就是要进一步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在政治领域积极推进以人民民主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以党的民主执政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的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在经济领域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体制建设,把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深化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劳动创造活力;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扶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