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的作风抓作风
2014-01-11郭士民
☉郭士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国将迈开新一轮改革转型的实质性步伐。作为执行战斗任务的武装集团,作风建设不仅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战争的胜负,甚至是国家的存亡。只有以好的作风抓作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端正风向,形成导向,汇聚正能量,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以好的作风抓作风,贵在一个“率”字。上行下效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榜样能够点燃热情,榜样能够凝聚力量。正如俗话所说,“这难那难,领导带头就不难”。抓工作是如此,抓作风更是如此。领导虚假,部属难以真实;机关虚假,部队难以真实。作为领导机关干部,如果言行不一,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只抓别人不抓自己,不但不能释放正能量,反而会产生负效应。只有从自身抓起,主动站到前,亲自带着干,做到行动上先于别人、标准上高于别人、要求上严于别人,当好表率、做好示范、树好标杆,才能发挥好引领和导向作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影响带动官兵。
以好的作风抓作风,重在一个“深”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工作方针。对部队来说,领导干部只有发扬“脱鞋下田、上门问诊”的务实作风,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部队,深入官兵,交真心朋友,听真心话语,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抓到来自基层的“独家新闻”,了解到官兵的“原生态”想法和意愿,一方面可以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层来反思自己,明确哪些是需要坚持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这样,就可以把群众关心的事,一桩桩办好;把基层难办的事,一件件解决;把工作上的薄弱之处,一个个击破;把作风上的沉疴痼疾,一样样治愈。
以好的作风抓作风,利在一个“细”字。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虽然很小,但小中蕴大,小可制大。细是实的前提,细了才能实,所以反“四风”改作风必须从小处入眼、从细处着手。当前一些问题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工作抓得不具体不扎实也不细致。只有不断强化“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教训,才能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盯住弱项抓整改,扭住细节问成效,以每个细节的完美确保作风建设有序推进、高效落实。
以好的作风抓作风,难在一个“严”字。好的作风是严出来的,不从严抓建就等于在败坏作风。当前,有的领导干部“怕”字当头,害怕遇到矛盾,不敢较真碰硬,狠不起来,严不下去,特别是在涉及切身利益时,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导致作风建设在低层次徘徊。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必须要有严的意识、严的态度、严的决心,切实严在条令大纲上、严在法规制度上、严在教育管理上、严在组训施训上、严在日常养成上、严在检查整改上、严在绩效评估上,防止打折扣、搞变通、绕道走,真正在严纠严治、严抓严改、严人严己中见真章求实效。
以好的作风抓作风,成在一个“久”字。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稍做即成。一些单位作风建设年年讲、年年抓,就是得不到根本性转变,原因就在于贪图“一阵风”,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导致作风建设半途而废。一支部队、一个单位的好作风,要靠日积月累的打磨和积淀,只有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一任接力一任抓”的思想,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才能深刻把握抓作风建设循环往复、螺旋式发展的属性,聚焦“常”、“长”二字,完善持久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汇集群智攻关,切实咬定青山不放松,落实标准不滑坡,不抓到底不回头,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达到目的也要巩固提高防反复。唯有这样,才能抓出好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