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研究
2014-01-11李景峰
李景峰
中国与中亚-南亚国家在地理上唇齿相依,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物质积累、两极格局的终结使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喀什与中亚-南亚国家的联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亚-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中亚-南亚国家也为新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13年5月23日,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构想。中巴经济走廊缘起于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并计划通过建设铁路、光缆、能源管道,将瓜达尔与中国喀什连接在一起,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并将通过推动地区一体化的进程改变整个地区的发展格局。同时通过瓜达尔港和卡拉奇港,中国新疆和其他西部内陆地区的工业能够更加便捷地运输货物,运输成本的削减也将大大提升行业竞争力,扩大出口,从而增加就业。
一、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交往之回顾
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交往的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巴基斯坦独立前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的交往
自古以来,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就有交往的历史,然而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双方的交往一直都存在但是不频繁,自英印入侵南亚次大陆后,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印帝国开始通过巴基斯坦向阿富汗、中国新疆派遣人员,从事政治、商业交流,因此这个时期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交往带有更多的被动性质。
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的交往始于 “宝石之路”。夏商之际,喀什就以盛产昆仑玉而成为 “宝石之路”的发源地,并与巴基斯坦存在宝石买卖行为。①主要是交换巴基斯坦的祖母绿和阿富汗的青金石。据考古资料显示,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发现了公元前1世纪用于阗的和田玉琢制的饰件。尚昌平:“玉石之路:源自昆仑的神奇通道”,《新疆人文地理》,2011年第1期,第78-91页。宝石交易的需求带动了人员往来,人员的交往又往往伴随着思想文化的扩散,再加上阿育王的大力推动,佛教逐渐从巴基斯坦通过喀什传入新疆。②其具体线路目前也存在争议:许序雅认为,这条道路从于阗出发,经喀什塔什库尔干,越过帕米尔,到达旁遮普,这条道路也被称为“中印雪山道”。(刘宁:《阿育王的佛教信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专门史,2009年6月,第26页。转引自许序雅:《中西文化交流史》讲义。);季羡林先生认为,路线是从巴基斯坦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走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季羡林:《佛教十五题》,中华书局,2007年,第109页。);贾应逸、祁小山则认为,从印度出发,经过今天巴基斯坦的斯瓦特地区,翻过帕米尔直接进入中国喀什。(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15页。商人和佛教的相互影响加深了喀什与巴基斯坦的民间交往,盘活了喀什这个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为后来张骞出使西域提供了可能。③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并不是张骞一人之功,商队也不是一口气从丝绸之路的这头走到那头,而是通过中途一个个绿洲,通过中介商人辗转贩运,接力式的间接交通(见前岛信次著、胡德芬译:《丝绸之路的99个迷——埋没在流沙中的人类遗产》,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页)。而喀什以其“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能否贯通的一个关键交通点。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几乎与此同时,贵霜帝国建立。④公元前125年,贵霜帝国建立,并同东边的中国和西边的罗马一起被称为当时世界三大帝国,其在印度境内的首都为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得益于丝绸之路商队所带来的巨额收入,白沙瓦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居城市之一和南亚最早的人居城市。古希腊著名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就把大月氏所处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称为“国王的通道”、“印度的大门”。作为面向贵霜国的门户,喀什与巴基斯坦的交往频繁起来。为方便管理,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喀什正式归入祖国的版图。当时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并呈现自给自足的、城邦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的交往就是与南亚次大陆的交往。这个时期双方交往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平等互利、互通有无。
英国人也在基本吞并南亚次大陆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国的南疆和阿富汗,并两次通过寻求代理人的方式,企图以喀什为中心建立受其控制的独立政权,妄图把整个南疆地区建成英印与沙俄之间的缓冲区。因此,这段时间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交往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控制与反控制、侵略与反侵略。而且由于印度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并丧失了国家主权和外交独立,因此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的交往也就相应地变成了与英国殖民当局的交往。这一时期,英印政府出于对南疆政治经济侵略的目的,完善了三条由南亚次大陆通向喀什的交通线,⑤这三条交通线分别为:列城线路:喀什-叶尔羌(今中国莎车)-列城(今印控克什米尔)-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由于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该条道路的货物主要靠驼行,货运能力始终有限,因而主要运输的货物为轻便和高价值的商品,如:丝线、大麻、鸦片、羊绒和金银等。(【俄】A.H.库罗帕特金著:《喀什噶尔——它的历史、地理概况,军事力量,以及工业和贸易》,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3月,第79-80页);吉尔吉特路线:喀什-吉尔吉特-拉瓦尔品第。英国人控制洪扎后就开始考虑使用这条通道作为对列城线路的补充,以扩大对喀什的交通,从而使该线路在英新贸易中的份额大幅上升,列城线路在贸易中所占份额则大幅下降。奇特拉尔路线:喀什-瓦罕(今阿富汗瓦罕走廊)-奇特拉尔-白沙瓦。客观上促进了喀什与南亚-阿富汗的联系。
(二)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的交往
巴基斯坦和中国相继建国后,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在政府层面的交往并不多,1963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可以视为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的缘起。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和把新疆建设成为西部向西开放的基地战略的提出,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迎来大发展的时期。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印巴分治不仅打乱了南亚地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和统一的市场,还使这两个分了家的亲兄弟陷入了长期的敌视和对抗当中。直至2011年11月巴基斯坦同意给予印度最惠国待遇,双方贸易正常化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因此这段时间内,中国喀什对南亚地区的开放实际上就是对巴基斯坦的开放。
1949年5月,巴基斯坦驻喀什总领馆成立,梅尔西代领巴领馆馆务。1950年1月5日,巴基斯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巴建交谈判启动后巴基斯坦即提出在新疆喀什的利益,⑥1950年1月29日,巴基斯坦驻苏联大使喀莱西照会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提出在新疆喀什的利益,要求:“巴基斯坦政府要求命新疆有关当局:甲:将巴基斯坦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默罕默德·沙选克上校看作巴基斯坦正当新任的驻新疆代表。乙:和他以此身份办理公务。丙:给予一切必要方便。”还要求“给其驻南京特派员达朱丁先生及其人员迁往北京的一切便利”。1950年2月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复照:欢迎达朱丁作为政府特派员赴北京,“默罕默德·沙选克上校在中巴外交使节未正式交换前,于新疆省将被作为外国侨民对待”,明确拒绝了巴基斯坦在新疆的特殊要求。(以上照会和复照内容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9-1950)第一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26-28页。)当时被中国政府明确拒绝。建交后,在中苏友好、苏联在新疆的开发、巴基斯坦与美国结盟等因素的作用下,喀什与巴基斯坦交往较少。⑦在50年代前期和中期,中国政府多次明确表示对巴基斯坦政府的理解,双方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经贸、人员往来,如:1957年7月6-7日,巴基斯坦代表团在穆吉布尔·拉赫曼的率领下参观访问中国喀什。[喀什市政府网:“喀什历史大事记——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4月至1966 年 4 月)”,2009 年 5 月 31 日,http://www.xjks.gov.cn/Item/101.aspx]
出于国家安全需要,1963年中巴双方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同年,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也签订了省际边贸协定。⑧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中巴自贸区:跨越珠峰的财富之旅——专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2008 年 12 月 1 日,http://fta.mofcom.gov.cn/pakistanarticle/chpakistan/pakhwmy/200812/474_1.html.1967年,喀什和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启动边境贸易。从1969至1978年,中巴边贸进出口总额为3158万巴卢比。⑨其中喀什对巴基斯坦主要出口商品是绸缎、瓷器、棉绸、茶叶、五金、食品等,喀什主要从巴进口商品是花布、香烟、皮鞋、草药、干果等。 喀什地区招商局,http://unit.kashi.gov.cn/department/fortrade/.7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因素,中国喀什和巴基斯坦的交往陷入停滞阶段,这一时期双方交往最大亮点就是1978年喀喇昆仑公路的开通。1982年8月27日,中巴两国签署开放红其拉甫口岸的议定书。1983年5月红其拉甫正式对中巴两国公民开放,同月14日,喀什市至巴基斯坦的国际客运班车开通。1989年7月3日,巴基斯坦学生访问团一行18人抵达喀什市,对城区进行参观、交流。⑩90年代,为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交通部部长联合率团到喀什市考察四国公路过境联运线路,并于1996年正式签署 《四国政府过境运输协定》。
进入新世纪,喀什和巴基斯坦之间文艺交流、商品推介、旅游往来等交流活动逐渐形成机制,推动双方交往向着更深层次迈进。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2004年6月8日喀什首条国际航线——中国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航线——开通,以及2005年6月15日中巴塔什库尔干边民互市正式开市。
从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到喀什被设为特殊经济区,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相互协作,加速推进了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喀什对巴基斯坦的开放进程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二、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之现状
(一)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的政治安全合作
中国新疆的西部历来都是世界主要势力交锋的地带,也被地缘政治学家称为“中心地带”和 “中间地带”。地缘政治分析家哈罗德·麦克金德说过:谁统治了东欧谁就可以控制中心地带;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称中亚为“人口密度低、政治上不稳定、组织上四分五裂”的中间地带,认为,如果美国想在欧亚“棋盘”上赢得“棋赛”,就必须把“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如果中间地带拒绝向西方靠拢,而成为非常自信的单一的实体,并控制了南部,或同东部的主要棋手结盟,那么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首要地位就将严重受损。”中国如何在该地区的竞争合作中争取获得最大好处、避免遭受重大损失,不仅是中国新疆建设向西开放基地必须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中国喀什桥头堡战略的核心价值。
中国喀什是中国向巴基斯坦开放的陆路门户,连接双方的中巴公路即起源于两国政治安全需要。因此,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就不仅仅是经贸、文化、通道、能源方面的问题,更是关系中国国家地缘政治和边疆安全的政治性问题,是一个关乎大局的问题。而且,巴基斯坦战略地位特殊,是连接中亚、西亚、南亚的枢纽国家,是美国的非北约盟友国家、是伊斯兰世界的领头羊国家,是紧邻阿富汗的反恐前沿国家,是中国的 “铁哥们”。通过巴基斯坦,中国可以方便地进入西亚、印度洋和南亚地区;通过巴基斯坦,可以增进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友谊。
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的政治安全合作对我国国家安全利益产生重大影响。“9·11”后,美国大规模驻军阿富汗,陈继东,李景峰:“巴基斯坦在美国阿富汗新战略中的独特地位”,《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第4期,第16-20页。“从地区层面来说,阿富汗地处战略要地,从北、东、南三面可以直接威胁金砖四国中的三个国家,西则可以威胁里海油库和伊朗。”使中国和巴基斯坦都不得不面对与美军隔山相望的现实。其后,美国又相继提出 “大中亚计划”、首先由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亚与外高加索研究所斯塔尔教授在2005年提出。S.Frederick Star, “A Partnership for Central Asia”,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5。“新丝绸之路”,设想以阿富汗为核心,建立泛地区的发达的交通、通信、能源网络,为此美国提出了TAPI管道项目、泛亚公路、 “电力无国界会议”、阿-巴-吉1000兆瓦电力购销规划,这些计划对该地区国家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美国此举也意在扩展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削弱中国和俄罗斯对该地区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应该与巴基斯坦开展深入的合作,充分利用喀什桥头堡的区位优势,量力而行、以我为主地实施中巴铁路规划、IP管道巴方段施工等工程,防范美国以阿富汗为依托遏制中国的战略。
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的政治安全合作对我国南疆地区的稳定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展政治安全合作有利于打击南疆地区的“三股势力”,维护南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不管是2008年的 “8·4”事件还是2011年的 “7·30”系列暴力恐怖事件,据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供认:该团伙成员曾出逃巴基斯坦参加 “东伊运”恐怖组织。喀什政府信息网:“‘三股势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分析 ‘东伊运’的反动本质”,2011 年 8 月 12 日,http: //222.80.80.5/Item/12183.aspx.第二,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展政治安全合作有利于南疆地区的禁毒工作。在暴利的驱使下, “金新月”地区的毒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走私加剧,紧邻该地区的巴基斯坦也成为向南疆地区贩运毒品的运输通道,详见李德昌:“贩毒与巴基斯坦政治”,《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第4期,第43-48页。在2011年8月,仅红其拉甫海关查获的巴基斯坦毒枭向中国走私毒品的一起案件中缴获的毒品,就创下新中国建国以来单案缴获高纯度毒品海洛因的最高记录,重量竟达590.96公斤。环球网:“新疆破获建国后最大毒品走私案贩毒车辆来自巴基斯坦”,2012年3月1日,http: //china.huanqiu.com /roll/2012-03 /2486275.html.第三,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开展政治安全合作有利于解决南疆地区的 “非法朝觐”问题。
此外,中国喀什也需要与巴基斯坦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中巴边境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的交汇处,自然条件恶劣,地震、洪水、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喀什和巴基斯坦有关方面应加强联系共同应对。
为应对该地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中国喀什和巴基斯坦首先应该加强反恐和应对突发状况的合作,及时沟通信息,定期举行联合演习。自2004年8月中巴两国军队在帕米尔高原成功举行 “友谊—2004”联合反恐演习后两国又陆续举行了“友谊-2006”、 “友谊-2010”和 “友谊-2011”三次联合军演。通过这一系列军演,可以提升两国协同反恐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应对该地区的突发状况,为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繁荣保驾护航,为中国喀什向巴基斯坦开放提供安全保障。其次,为应对该地区自然灾害,中国需要在喀什尽快建成国家级的救灾应急中心,建设中央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使其对内辐射整个南疆和西藏阿里地区,对外辐射至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中亚、西亚。再次,为更好地打击跨境贩毒,中国喀什应与巴基斯坦相应地区和机构加强沟通,建立双方长效情报交流机制,对巴基斯坦相关部门提供设备援助和人员培训。如喀什禁毒、海关缉私、喀什边防支队等部门可以联合与巴基斯坦负责与中国新疆交界地区禁毒工作的拉瓦尔品第禁毒旅建立联系,设立实时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定期互访机制,最大限度地打击该地区的毒品交易,维护喀什的和谐稳定。
(二)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的经贸往来
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经贸往来的总的特点是制度建设大大超前于经贸现状,主要表现在:
1.中巴贸易制度的建设进程加速
双方已经签订了 《中巴自贸协定》、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等一系列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巴经贸合作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但是还应看到,由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经济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差异,短期内中巴自贸区将更有利于中国。对此巴方也有清醒的认识。News, FTA benefiting China more than Pakistan, Aftab Maken, Friday, August 12, 2011, http://thenews.com.pk /TodaysPrintDetail.aspx? ID=62419&Cat=3&dt=8 /12 /2011.
2.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结算顺利推进
2009年2月,外汇局喀什地区中心支局开始在农行喀什兵团支行和巴基斯坦哈比银行开立边贸人民币结算账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喀什地区召开与巴基斯坦开展边贸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座谈会”,http: //www.xinjiang.gov.cn /10013 /10031 /10003 /10001 /2009 /54524.htm.2010年10月,新疆在全国第一个获准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由于巴基斯坦外汇短缺等原因,目前双方边贸结算中人民币占95%以上。孟戈,祝晓云:“新疆边境贸易六十年”,《实事求是》,2009年第6期,第36-39页。2011年8月,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巴基斯坦分行开始营业。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经参处:“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巴基斯坦分行于18日开始营业 ”,2011年8月17日 ,http: //pk.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1108/20110807698879.html? 1587266262=1681084883.2011年12月,中巴两国央行在伊斯兰堡签署了100亿元人民币/1400亿卢比的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2年1月,中国银联与巴基斯坦费萨尔银行签署关于银联卡发行和收单的合作协议。
中巴开展货币互换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通过人民币试点结算,可以节约巴基斯坦并不充足的外汇储备;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规避美元陷阱;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少换汇所产生的手续费;境人民币结算可以促进喀什与巴基斯坦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喀什地区外贸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开展货币互换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中巴贸易中巴方对中国出口额太小,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贸易有大量顺差,在双方实施本币结算的情况下,将有大量巴基斯坦卢比涌入喀什地区银行,难以消化。
3.设立喀什特殊经济区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喀什被正式批准成为特殊经济区。其后,喀什特区建设日新月异,2011年9月30日,中国发布了 《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喀什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治基础,并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 “积极推动中巴铁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1〕33 号,颁布时间:2011 年 9 月 30 日,http://www.gov.cn/zwgk/2011-10/08/content_1963929.htm.区域经济层面上来说,特区的设立把喀什从过去的封闭落后地区转变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而巴基斯坦——作为喀什通向南亚、西亚和海洋的桥梁,把喀什特区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
4.中国喀什·南亚中亚商品交易会
中国喀什·南亚中亚商品交易会简称喀交会,是南疆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性展览洽谈会,也是中国喀什面向巴基斯坦开放的最直接的经贸平台。自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8届,其签约额也由最初的47.6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2年的532亿元人民币。
(三)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的通道建设
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道问题,从目前来看,中国喀什和巴基斯坦之间的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公路,二是航空,未来还应扩展铁路通道和光纤通信。
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的陆路通道目前主要由中巴公路和红其拉甫口岸组成。1963年,在中巴贸易协定、中巴实际控制线协定、中巴航空运输协定签订的利好因素影响下,中国从战略层面考虑,决定打通通向巴基斯坦的陆路通道。后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困难,中方为其提供两期的工程援助才使该公路终于在1978年建成通车。分别为1968年7月-1971年2月的一期工程红其拉甫至哈利格希段公路和1974年6月-1978年5月的二期工程哈利格希至塔科特段公路。2010年1月4日,巴基斯坦洪扎地区洪扎河对面的山体由于山洪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冲毁了35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并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Associated Press of Pakistan, PM directs relief operation in Hunza, Jan 4, 2010, http://www.app.com.pk/en_/index.php? 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3197.事实上,中巴公路不仅巴基斯坦一侧经常因自然灾害中断通行,中方一侧受自然灾害影响也较为严重。2011年8月25日,由于昆仑山雪水融化加速,引发泥石流,致使中巴公路K1637-K1640路段7公里处遭堰塞湖水浸没,致使三辆车20人被困水中央,300多辆过往车辆受阻,并导致这条公路暂时性全面关闭。2011年6月27日16时左右,国道314线(中巴公路)K1613+800处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交通完全中断,600多辆大小车辆,近2000名中外游客和过往旅客受阻。2010年8月9日,314国道(中巴公路)K1562-K1643路段17处发生严重水毁、泥石流、塌方等灾害,三座桥梁被冲毁,造成交通中断;100余辆大小车辆、近400余名过往旅客被困,经过六天六夜奋战,积压的车辆和人员才开始通行。2010年6月17日,雨雪导致中巴公路1590公里至1605公里路段先后发生3处特大泥石流和9处较小泥石流,致使1300余人、600多货(客)车滞留。2010年6月9日,由于突降暴雨,国道314线中巴公路国内段1560公里至1595公里路段共14处发生塌方,尤其是1595公里加400米处发生大面积塌方,造成交通中断,近1500辆过往车辆和4000余名中外旅客受阻。中巴公路沿线经常发生因险情中断交通的情况,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引起人员伤亡。1996年3月21日,由喀什地区商运司组成的运输车队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遭遇特大雪崩袭击,损失惨重,造成5辆车被埋、2人死亡、2人重伤。因此,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被提上议程。2006年11月,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巴双方签署了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相关文件,2009年3月,中交集团中路公司顺利完成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工程人员和物资设备的通关工作,该工程才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2010年国务院确立喀什为特殊经济发展区,赋予喀什特殊使命,把喀什建设成为航空枢纽港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中巴航空通道起源于1963年8月29日两国签署的航空运输协定,但出于各方考虑,喀什机场建设缓慢。直至2004年6月8日,中国喀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首航仪式在喀什举行,这也是喀什的首条国际航线。2010年11月22日,喀什地区与巴基斯坦冉岩航空公司就开通伊斯兰堡至喀什货运航线达成合作框架协议。12月10日,伊斯兰堡至喀什的货运包机航线首航,这标志着把喀什打造成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航空物流基地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喀什至巴基斯坦货运、客运航向的开通将有力促进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的全方位开放,有利于加速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之间人员、物资往来,促进相互政治安全以及经贸、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1〕33号),第一次明确提出 “积极推动中吉乌、中巴铁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 2011 年 10 月 08 日,http://www.gov.cn/zwgk/2011-10/08/content_1963929.htm.使中巴铁路建设从模糊变得清晰,从猜测变为文件,从中国政府的角度肯定了这条铁路建设的积极意义。中国政府提出积极推动中巴铁路建设,也体现出中央支持喀什的桥头堡建设、把喀什建设成为面向南亚开放前沿基地和交通枢纽的决心。
中巴铁路建成后,新疆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产品就不需要先运到4000公里以外的天津港或其他港口再出口,而可以通过距喀什2000公里的瓜达尔港出口。同样,新疆进口的物品也可以通过这条线路运回,这就大大节省了运费。中巴铁路不仅可以给中国新疆、中国西部,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提供一个便捷的进入印度洋的铁路通道,也使中国进口资源的渠道更加多元,使中国喀什的经济辐射能力进一步扩大,还可以加速喀什桥头堡的建设进程,促进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实施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开放以实现把握开放的主动权。出于建设 “贸易走廊”和 “能源走廊”的需要,巴基斯坦也积极推动中巴铁路项目,他们不仅进行了巴中铁路连接线预可研究,还启动了旨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连接的国家贸易走廊提升计划 (NTCIP)。2011年10月24日-27日,巴基斯坦联邦交通部长阿巴布·阿兰吉尔·汗 (Arbab Alamgir Khan)博士出席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时所发表的主旨演讲称,巴正在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基础设施,以打造连接南亚和中亚最短和最具吸引力的中转路线。他说,巴计划利用其地缘优势,通过加强与他国特别是邻国的合作,提升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中巴铁路既可加大运力,又不受气候影响,安全性更高,成为从技术层面破解中巴公路面临难题的一个可选项。
(四)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的社会文化合作
中巴双方政府对开展两国间的社会文化交往比较重视,早在1963年双方就签订了第一个文化协定。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居民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都与中国新疆尤其是喀什的居民较为相似,这为双方交往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新疆秉承中央精神积极与巴基斯坦开展在该领域的交流。2006年5月17日,为庆祝中巴建交55周年,中国新疆对外文化交流代表团抵达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开展 “中国新疆文化周”活动。2009年4月7日,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西北边省 (今开伯尔-普什图省)签订协议,缔结为友好省区。2010年6月20~23日,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 (领袖派)秘书长、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率巴基斯坦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摄制组在新疆进行系列采访活动。2012年2月15日,中国新疆新闻出版交流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双方就在巴基斯坦设立中国图书专柜达成一致意见。2012年7月13日,新疆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与巴中学会共同主办的杂志 《友邻》官方网站正式启动。
中国喀什积极加强与巴基斯坦社会联系,主动帮助中巴边境地区巴方居民解决困难。不管是地震还是洪灾,只要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居民生活遇到困难,中国喀什总是义无反顾地援助巴方。2006年11月2日,新疆中油世桥物流外贸有限责任公司从红其拉甫向巴基斯坦出口液化石油气,用于解决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百姓冬季取暖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红其拉甫口岸首次出口液化气”,http://www.xinjiang.gov.cn/10013 /10031/10003 /2006 /34594.htm.2010年当巴基斯坦发生特大洪灾时,中国政府又曾通过喀什迅速向巴基斯坦派遣了由4架直升机组成的救援队、2010年9月23日,四架直升机从南疆某军用机场起飞,在伊斯兰堡转场后飞赴巴信德省海德拉巴执行救援任务,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航部队组建以来首次执行海外救灾任务。3批医疗队,并通过红其拉甫口岸及时向巴北部地区灾民提供了101辆卡车的救灾和过冬物资。2010年8月28日中国紧急调运援助巴基斯坦的第二批物资由喀什经红其拉甫,通过陆路运抵巴方的苏斯特干港,这也是首批运往巴基斯坦灾区的救灾物资。这批物资均用于帮助巴政府救助西北部地区遭受洪灾灾民和向巴洪扎地区堰塞湖受困居民提供急需的生活必需品。除上述物品外,主要还包括帐篷、压缩干粮、毛毯、发电机以及药品、矿泉水、净水设备等。这些都是巴基斯坦灾区当时急需的物资。中国网:“中国有一批援助巴基斯坦物资从新疆喀什起运”,2010年8月27日,http://news.022china.com /2010 /08-27 /326552_0.html.
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是黄羊、雪鸡、岩羊、雪豹、猎隼等珍稀保护动物的天然理想栖息地。为了保护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2006年9月28日,来自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四国的代表齐聚新疆,共同商讨如何共同保护帕米尔高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四国共商保护帕米尔高原野生动物”,http://www.xinjiang.gov.cn /10013 /10031 /10003 /2006 /33739.htm.
中国喀什和巴基斯坦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合作既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又得到双方各级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喀什特殊经济区的设立,要求喀什必须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人员流带动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把喀什建成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大通道为一身的向巴基斯坦开放的旅游平台。因此,喀什地方政府对发展本地旅游业大力支持,并相继举办了三届喀什国际旅游文化节。由于连年的反恐战争,巴基斯坦旅游业几乎停滞,为了恢复旅游业,巴基斯坦在2011年通过宪法第19修正案,巴基斯坦旅游部已正式放权到各个省,由省政府负责发展本地区的旅游。
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将为巴基斯坦人民了解中国新疆、了解喀什开辟一个窗口,而这种社会文化交流又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进一步密切相互政治安全及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五)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的能源合作
受中巴边境地区道路崎岖、巴基斯坦能源短缺等因素影响,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的能源合作较少。随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7〕32号)的出台,新疆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定位也从 “储备基地”转变为 “战略基地”,新疆能源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外交和能源战略,大力支持巴基斯坦重点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的项目建设,受到巴方好评。巴基斯坦对中国新疆能源企业在巴投资是给予很大关注的:2008年4月15日,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就亲自视察特变电工;2010年8月6日,现任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再次在新疆会晤了特变电工董事长。 详见特变电工首页,公司动态,http://www.tbea.com.cn/Modules/News/TextNews/ShowNews.aspx? SortID=3&ID=3786B103-A322-4072-982A-80E52771DFB3;http: //www.tbea.com.cn/Modules/News/TextNews/ShowNews.aspx? SortID=1&ID=FBE22A5B-EBC1-41E1-B25D-EE249C65FA11.
新疆企业在投资巴基斯坦新能源领域有着传统优势。中国新疆的南疆地区与巴基斯坦的很多地区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日照充足、山口风力大,因此作为新疆近年来新型的太阳能、风能、能源设备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等都利用喀什这个窗口积极开拓巴基斯坦市场,取得了积极成果。2010年12月,国开行与巴基斯坦国家输变电公司和中国特变电工签署巴基斯坦国家电网一揽子项目三方合作协议,总投资35.5亿美元。2011年12月,作为中国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的领军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达成协议,向巴基斯坦的 “三峡巴基斯坦第一风电项目”提供33台高温系列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GW77/1500,并签订了2年的项目运行维护合同。
三、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开放中的问题及对策
“两全四好”的中巴关系是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的根基。两全指的是全天候、全方位的合作;四好指的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好邻居。但是,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也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如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巴铁路施工难度较大、中巴能源通道中能源来源问题等,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2013年5月李克强提出中巴经济走廊战略后,我们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就是该战略的题中之意,因此尽管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还会面临诸多问题,我们都应该积极想办法予以克服。
(一)贸易不平衡
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经贸往来中具有与其他开放区域不一样的特点:第一,双方贸易额较小。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历年来中巴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例基本上都在0.3%上下浮动,中国新疆对巴贸易额占中国对巴贸易额的1.5%~6%。以2010年数据为例:2010年中巴贸易额为86.66983亿美元,其中,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额为1.272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巴基斯坦贸易额的1.4685%,如果除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乌鲁木齐市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额,2010年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的贸易额最多占中国对巴基斯坦贸易额的1%。虽然这个数字受到当年中巴公路扎段被堰塞湖淹没的影响,但客观来说,喀什作为中国唯一和巴基斯坦接壤的地级市,其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额太低。第二,贸易品种单一。中巴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少数品种,即中国主要出口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主要进口矿砂、矿渣及矿灰和棉花。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双边贸易发展水平不高。第三,进出口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巴基斯坦都呈现大量逆差;从整体来看,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进出口比要远小于新疆和巴基斯坦的贸易进出口比。巴基斯坦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还是其经济、科技的落后,是其工业化进程落后于中国的表现,与贸易的商品结构直接相关。因此,改变这种结构需要较长时间。第四,工程货物占喀什和巴基斯坦贸易比重较大。中巴公路运输能力非常有限,由于目前中巴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的施工,该通道主要承担了施工物资的运输任务,而涉及两国间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经贸物资流量不大。
虽然喀什与巴基斯坦贸易往来方面面临着资金、技术、环境等一系列制约,但也享有政策、自然禀赋、习俗相似等有利因素,双方在棉花、纺织品、蔬菜水果、轻工业产品、海产品、石材等领域贸易潜力巨大。
(二)中巴铁路
当然,中巴铁路建设目前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由于一段时期内中巴铁路的运量有限,如果单纯从经济成本方面考虑,中巴铁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亏本的;中巴铁路建成后,与巴基斯坦铁路网的连通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该铁路线效益的发挥,而目前巴基斯坦铁路系统面临着巴基斯坦铁路公司亏损严重、巴基斯坦铁路网老化失修、巴基斯坦铁路机车严重短缺三大难题;中巴铁路离巴基斯坦塔利班活跃的斯瓦特地区很近,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的成本也较高。
中国喀什与巴基斯坦通道的战略价值要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这也是目前中巴进行喀喇昆仑公路改造升级的主要原因。未来,随着喀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巴基斯坦安全状况的逐步好转,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经贸因素将逐步显现,届时将会对喀什和巴基斯坦之间的通道建设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三)能源通道
在传统能源领域,争议最多的莫过于中巴能源通道建设。中巴能源通道最早由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提出,其核心构想就是铺设一条沿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喀什-南疆的能源通道,国内学者对此也有探讨。吴永年:“论中巴开辟新‘贸易-能源’走廊”,《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第83-86页;蒋新卫:“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新疆建设能源安全大通道探析”,《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第40-46页;山兰蝶:“新疆在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及现状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第100-103页;王东:《我国能源安全与建设新疆能源基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6月,第16-17页;陈小萍:“中巴贸易能源通道构想与前景”,《南亚研究季刊》,2009年第1期,第80-86页;李靖宇,张卓:“关于中国面向世界开拓两洋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构想”,《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8期,第46-60页。但笔者认为还需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能源的来源问题。巴基斯坦陆地石油储量较少,其国内石油供给主要来自西亚-中东的伊斯兰国家,而目前自身面临严重的国内能源短缺问题,根本无力向中国输送能源。虽然现在伊朗-巴基斯坦石油管道中伊朗段已经完工,且中国石油公司有意向参与巴基斯坦段的修建,但管道建成后仍会优先满足巴基斯坦国内需求。二是技术难度大,经济上不划算。中巴能源通道需要翻越喀喇昆仑山进入喀什,不仅路途远,海拔高,沿途还要对管道进行加压加温才能确保石油正常流动而不被严寒冻住。这样一来,除了管道的建设费用外,开始输送石油后的输送费用也极高昂。三是安全问题。10年来,北约驻阿富汗联军的油料补给车队在巴基斯坦频繁遇袭,由此可见安保难度之大。
总之,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应该通过帮助巴基斯坦开发其国内水电、煤电、核电和清洁能源解决巴基斯坦国内能源短缺问题,促进其经济发展。其次,积极投资其国内能源基础设施和石化产业,通过争取收购BP在巴基斯坦业务,2010年4月20日,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石油钻井平台发生严重爆炸,致11人死,并损坏了海底油井管道,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到大海中。面对巨额赔偿要求,英国石油只好寻求出售旗下资产。2010年7月20日,BP表示将出售其在越南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资产。在巴基斯坦,BP打算出售其陆地和海上油气田,这些油气田部分已经投产,其它则由BP掌握勘探权,BP在巴基斯坦的天然气日产量为1.73亿立方英尺。BP巴基斯坦公司资产为2007年自巴基斯坦西部石油公司(OP)购得,包括信德省的9个石油区块和阿拉伯海上的4个石油区块。2010年12月14日,中国香港联合石油公司(UEG)中标并与英国BP石油公司达成协议,由香港联合石油公司出价7.75亿美元收购BP公司在巴的全部石油资产。2011年8月,巴基斯坦高院以BP母公司西方石油公司与巴联邦税收委员会有一桩应税案件未结为由,阻止BP公司向中国香港公司移交有关石油资产,尽管西方石油公司愿意向法院提供全额现金担保以保证如税案败诉将以担保此款项补交税款。参与IP管道投资竞标,一方面可以解决巴基斯坦国内汽油、液化天然气、航空油和柴油等燃料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巴基斯坦能源市场。
四、结语
整体来说,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的核心工作在于 “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政治安全合作为中心,主要解决 “稳得住”的问题。喀什地区又属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三位一体”的地区,其向巴基斯坦开放必须首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新疆稳定大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安全合作是喀什桥头堡建设及其对巴基斯坦开放的 “纲”。
“两个着力点”就是以通道建设和经贸往来为着力点,主要解决 “走出去”的问题。一般来说,通道建设都会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传递资金和技术提供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喀什面向巴基斯坦的通道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使喀什从原先的交通死胡同变成现在集公路、航空于一身的通道。加强喀什与巴基斯坦的通道建设,可以扩大喀什的战略辐射圈,既为双方开展政治安全合作提供支撑,又为喀什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奠定基础。通道建设还将带来巴基斯坦沿线地区经济状况的改善,也有利于中巴边境地区边贸的发展,促进边民生活改善,有利于边境和谐稳定。因此,从长远看,中巴双方都会受益。
喀什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往来,既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制度优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实践经验,又可以对双方贸易中符合原产地的产品实施零关税,促进边贸的发展,兴边富民。为促进经贸往来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喀什需要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升级,早日建成面向巴基斯坦的 “进口-加工-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另一方面还应该变贸易为投资,利用产业升级的机遇,鼓励喀什有能力的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提升巴基斯坦特色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培育面向新疆市场的、竞争力高的、出口潜力大的产业集群,缓解中方顺差。
喀什面向巴基斯坦开放,要求喀什地区既要承担自身对巴基斯坦开放,又要为西部对巴基斯坦开放服务,还要为巴基斯坦对华交往服务,发挥向内地传递和辐射的功能。而由于战略作用特殊、经济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缺乏,中国喀什对巴基斯坦开放中也面临着不少难题,这就需要对涉及喀什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做出一个全面研究和规划,形成支撑喀什对外开放的产业基地、文化交流基地、科研基地和安定团结的基地,只有这样才能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为我所控”地做好对巴基斯坦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