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不出书
2014-01-11陈鲁民
☉陈鲁民
唐太宗不出书
☉陈鲁民
全国政协委员孟学农在“两会”发言说:“我非常不赞成官员出书。还是多留点纸张,给孩子们印点经典读物。有些人,把助手帮着弄的讲话稿都收进去了。出书,谁看?靠这个树碑立传?现在提倡‘低碳经济’,别那么浪费纸了。”这番“刻薄”言论可能会给那些正准备出书的官员泼了凉水,不过也能帮他们清醒清醒,慎重考虑一下出书的事。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人生三不朽,但凡有点本事和地位的人,都想往这儿努力一把,以求不朽。所以,平心而论,功成名就的官员想弄本书“立言”,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究竟是否应该出书,不取决于官位大小,而取决于出的书有无价值,是否正能量。在这个事情上,唐太宗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隋朝千疮百孔烂摊子上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立德、立功,都很圆满,也就差个“立言”了。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表奏请编辑唐太宗文集。但太宗并不领情,说“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辞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章,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意思是说,我的治理如果有益社会百姓,姓名自然会不朽;如果乱政害民,即使出了文集,也只能贻笑后人。梁武帝父子、陈后主和隋炀帝都有很多文章,但不是很快身死国灭了么?
唐太宗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很清醒很明智,不愧为一代明君令主。虽然他没有留下什么“太宗文集”,于“立言”上小有遗憾,但他的历史功绩却一直被人们传诵,史家一直把他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所开创的盛唐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
当然,唐太宗不肯出书,不等于说我们的官员就不能出书。我以为,如果确实是出自自己之手而不是找人捉刀,或作为历史见证,或作为经验总结,又有一定参考价值,那就不妨出上一本。最要不得的是,自己不写一个字,不操一点心,只消有个出书念头,秘书、助理就会给他弄得漂漂亮亮,编辑、印刷、发行安排得妥妥帖帖,最后还得给他一大笔稿费;有的甚至还要组织研讨会,在单位或系统内掀起“学习高潮”。这也正是时下某些官员出书的固定套路,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唐太宗没出书,除了他不尚虚名务求实效的一贯作风外,也与他担心“虽有辞藻,终贻后代笑”有关,而我们某些出了大厚本文集的官员,恐怕连“终贻后代笑”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那印刷精美的“大作”,虽被强行摊派销售到下属各个单位,但大都无人问津,新崭崭没有开包就早早进了废品回收站。
“文章千古事”,真不能看得太简单了,况且,为官一任,当扎实工作,造福一方,那比出书更重要。立实事求是之志,去哗众取宠之心,唐太宗不出书,足资借鉴!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