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推进院校现代后勤建设
2014-01-11喻文福
●喻文福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推进院校现代后勤建设
●喻文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全局。全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工作会议,更是为军队后勤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前进号角。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院校后勤应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思维,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和军委、总部指示精神统揽后勤工作,始终着眼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根本,严格按照《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大胆创新实践,不断加快院校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为院校全面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撑。
一、凝聚思想共识,确立先进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理念是凝聚改革共识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院校后勤保障建设要确立与强军目标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切实以理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
(一)把聚焦打赢、服务中心作为根本导向。军委首长强调,后勤工作要向保障打赢聚焦,向保障部队中心工作聚焦。对院校而言,后勤保障建设的定位就是服务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紧贴办学使命变化主动作为,紧跟院校转型发展步伐大胆创新。以强军目标为牵引,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要求,拓宽后勤建设思路,优化后勤保障功能,在破解历史难题、解决现实矛盾和重大利益问题中推进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满足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科研训练和生活工作需求的文明和谐生态营区,着力抓好开展水电节约活动等开源节流工程,抓好建房清房分房、提高生活服务质量和医疗保障水平等关系官兵利益的暖心惠兵工程,全面提升整体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把信息主导、精细管控作为核心理念。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成为保障力增长的重要因素。院校后勤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目标,不断加大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力度,综合开发和整合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后勤保障标准透明、需求透明、资源透明的精细管控。
(三)把以人为本、服务官兵作为践行标准。院校后勤工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出发点,从服务角度出发,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营造和谐的管理和服务环境。要着眼院校后勤保障特点,在加强教学训练和学术科研场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多关注教职员工和学员生活保障设施建设,努力创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四)把开源节流、持续发展作为检验尺度。院校后勤要积极探索科学配置资源的有效办法,把转变管理方式、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从院校建设的决策计划、物资采购、工程施工到日常饮食保障、经费管理等,都要体现资源节约、持续发展的要求。采取“制度化、公开化、标准化、精细化”食堂管理模式。把环保节约理念落实到建设生态节约型营区的全过程,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不断打造生态型、节约型、环保型校园。
二、把准方向坐标,推进改革创新
目标引领发展,改革决定出路。院校后勤要严格按照《纲要》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找准瓶颈,上下合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一)科学统筹配置后勤资源。按照集约化保障思路,科学统筹后勤资源,以保障力为标准实施合理分配。在重点保障中心任务的前提下,以系统理论对后勤资源投入进行全面分析和规划,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有序、兼容、互补性和高效率。持续开展“衣着整洁大方、食兴光盘行动、住求简约温馨、行倡拼车出行”等活动,确保有限后勤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互用共享、有效并联。
(二)进一步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好事。近些年来,院校按照“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整体推进”的思路,逐步推行了饮食、保洁、绿化和供暖保障社会化。社会化改革实际上就是部队“甩包袱”,地方“接摊子”。在推进改革进程中,院校首长和机关业务部门要专程或利用驻地在春节、建军节走访慰问部队之机,向驻地领导反映院校推进改革的实际困难,到市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经济帮助。
(三)搞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发挥院校人才技术密集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大力推进保障手段信息化建设。升级优化现有信息化结算大厅、信息化档案室和被装发放、军人保障卡管理系统,建立和推行军车网络派遣审批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随时可视、保障活动瞬时可控,切实提高后勤工作效率,为教职员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注重质量效益,强化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后勤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提高新形势下院校后勤保障建设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完善管理制度化。要重视后勤规章制度建设,深入开展规章制度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后勤干部依法办事的管理能力和遵章守纪的法规意识。院校后勤建设重大决策,要做到以调查论证为前提,以法规制度为依据,以专业人员参与为辅助,以院校党委决策意图为先导,确保重大决策有效合理、科学先进。要不断修改完善原有的法规制度,使之更合理、更科学、更便于操作和执行,不断促进后勤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依法效能型的常态化转变。
(二)深化管理责任制。责任制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也是解决后勤管理不到位的有效办法,主要包括责任规范和责任追究两个方面。责任规范的重点在于明确职责、规范行为,有效解决“谁负责、负什么责、怎样负责”三个管理实践问题。责任追究则是对各类后勤人员应履行的本职工作责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评价,并根据履职尽责情况和行为效果实施有效奖惩,确保奖励落到实处、板子打到个人,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增强管理透明度。要加强对后勤保障的廉政监督,按照“权在党委、事在部门、钱在财务”的原则加强资金管控,让重点领域的权力运行阳光规范。继续丰富完善《物资集中采购办法》,并将成功经验做法拓展至其他相关领域。按照“学院后勤大家办”的思路,充分尊重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推进“三级事务公开”,确保教职员工对后勤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召开官兵恳谈会、网上信箱、机关基层双向讲评等方式,使服务保障主体广泛参与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营造“人人参与后勤、人人关心后勤”的良好氛围。
四、着眼任务需求,加强队伍建设
事成于人,业兴于才。院校后勤保障归根结底要以人为主要载体,牢固树立人才先行的理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梯次合理的后勤人才队伍。
(一)深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抓好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深入抓好军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后勤人员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叫响“后勤不后,争创一流”的口号。
(二)建立科学机制,把好用人关口。结合院校后勤工作特点规律,建立和完善后勤人才选拔、培养、考评、保留机制和奖惩措施,真正把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有思路的人才选调到合适的岗位上,从源头上提高后勤人员素质。把选拔后勤人才触角向地方院校、科研单位和人才市场延伸,采取外调、招聘、自主培养等方式,引进院校后勤紧缺人才,提高后勤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形成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重视能力培养,区分层次结构。以院校培训为主渠道,加快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改造和拓展。注重提高院校后勤领导干部、机关人员和基层后勤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使他们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熟悉军队后勤管理规章制度,有效进行院校后勤工作全程科学管理。
(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持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之风,不断增强后勤人员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官兵有所呼、后勤有所应,基层有所求、后勤有所为。进一步加大教育纠治力度,坚决反对“四风”,狠刹歪风邪气,努力培树后勤人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自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本文作者: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务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