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体育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2014-01-11牛洪林孙海萍

图书与情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图谱竞技领域

牛洪林 孙海萍

(1.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2.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 江苏南京 210023)

1 引言

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是文献计量学重要方法,文章通过对关键词、引文、作者的共现及共引分析,结合时序,考察2000~2011年间我国体育学学科发展及动态变化。实验数据来源为CSSCI2000~2011年间收录体育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软件工具为Citespace。通过Citespace提供的关键词共现、文献共引、作者共现、作者合著等图谱分析,可视化的展现十二年间我国体育学发展历程。

南京大学苏新宁教授构建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对科学评价我国体育学提供了指导思想[1]。张燕蓟以《复印报刊资料.体育》与《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这两种期刊转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根据CSSCI中历年的被引数据计算影响因子,并与同类期刊进行比较,评析这两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情况及其在体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牛洪林等通过对2003~2007年间CSSCI中体育学来源期刊引文数据的统计,借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引用网络进行分析[3]。张燕蓟等借助CSSCI 2000~2007年的引文数据,对体育学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了统计,客观的评价了对体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出版社[4-5]。

在引文分析中,以图形化进行结果展现是学者常用的方式。Hummon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了引文网络研究,提出了引文网络中的关键路径算法,从而确定了由该领域关键引文组成的关键路径并进行可视展示[6]。Jon Kleinberg提出了突变检测算法[7],他的算法应用于科研趋势预测、学术热点检测研究中[8-9]。

本文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体育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为数据基础,通过共现分析和共引分析,可视化展示我国体育学的科研发展历程。实验工具为Citespace,相关软件参数及说明如下:(1) 频次(Frequency),图谱知识单元节点大小与其频次大小乘正比;(2)中介中心度(Centrality),图谱知识单元与其他单元的连接情况,代表了其在网络中的联通作用;(3)突变(Burst),对于关键词等知识单元可以考察其各年度频次变化,出现重大变化的具有较大突变值,表明其可能代表学科前沿;(4)聚类指标(Modularity),衡量图像聚类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发文中的不规范,文章进行了清洗,去除了未标注作者的公告、通讯等数据,并根据可视化工具格式进行了必要的数据转化。

2 体育学来源期刊关键词共现图谱及分析

本节绘制2000~2011年体育学来源期刊关键词共现图谱,将十二年间体育学的科学研究动态可视化呈现,进而揭示体育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及其演进。以3年为一个时间片,经过对图谱聚类阈值调整、Pathfinder算法修剪后得到节点数318,连接数317,如图1所示。

图1 中关键词出现频次与节点大小乘正比,年代信息由圆环颜色呈现,节点从里到外不同颜色圆环的厚度与对应年份的出现频次成正比。关键词共现的年份信息由相互连线表示。为了进一步讨论,文章列出上图中出现频次150以上的关键词40个,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体育教学、运动员、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学生、体育产业是这12年来体育学学者们使用最多的关键词,除运动员以外其他关键词中介中心度都大于0.1。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及其出现的年份信息,特绘制关键词Time Zone视图(见图2),由一系列标识时区的颜色相间的柱形区域构成,这些时区按照时间片顺序从左向右排列,节点的位置代表其出现的年份信息,由此可以直观的看出各年度出现的关键词。

由表1,图1和图2中的信息并综合聚类结果,可以将这12年体育学的研究主题归纳为如下六大领域,下面将分别阐述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1)体育教学类研究在2000~2011年里是体育学学者研究的热点,是连接其他研究领域的枢纽。包含的主要关键词有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体育研究、体育教育、高校、体育课程等。体育教学类关键词多数频次较高,且出现时间多处于2000-2002区间内,即表明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体育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表1 2000~2011年体育学来源期刊热点关键词

(2)竞技运动类研究在这12年一直是体育学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是对体育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员、科学训练的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乒乓球、游泳、优秀运动员、健美操、训练方法、运动技术等。由此可见,对竞技运动的研究日益呈现出技术化、综合化和应用化的趋势。在当代,竞技运动经不断发展,演进,不仅在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上日臻成熟,而且影响也不断扩大。以上关键词与奥运会类研究具有交叉。

(3)体育学基础研究,包含的热点关键词有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动物实验等,表明现代体育学研究愈加重视与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相结合,体现了科学技术对体育的促进。同时,这类研究也包括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心理健康等人文研究,这些研究在2003~2005年度开始受到学者较多关注。

(4)社会体育类研究,包括的关键词有体育产业、体育研究、体育产业、体育发展等,可见社会体育研究的领域不断地扩大。近年来体育职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学者关注,足球、篮球等职业化研究是我国社会体育类研究的热点。同时,全民健身、群众体育也是我国社会体育研究关注的热点。

(5)传统体育类研究,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太极拳等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在2003~2005时间片内成为学术热点,这体现了我国体育学工作者对民族特色的坚持与探索。太极拳在2003~2005时间片内成为学术新增长点,并于社区体育一定关联,体现了传统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叉。

(6)奥运类研究,包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2006~2008年度时间片成为学术热点。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对我国的政治形象、经济效益、文教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体育研究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运成为2006~2008时间片内的研究热点,并于竞技体育有主题交叉。

3 体育学文献共被引图谱及分析

本节绘制2000~2011年文献共被引图谱,用于了解这12年来对体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献,并通过这些文献追溯该学科的发展以及演进。经过聚类参数调整,得到117个节点和110个连接,可视化视图见图3。

图3中文献的被引频次控制着节点标签的显示,节点的大小与文献的被引频次成正比,组成节点的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信息出现的年代,随着年代的推进颜色由浅到深,圆环的厚度与该年份出现的频次大小成正比。文章列出图3中被引频次排名前20的引文,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见表2)。

表2中30篇引文可看作是2000~2011年的重要知识源流,可以清楚的看出大部分是图书,表明这些图书的发表对于体育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表2看到排在引文数量前列的均为中文文献,研究领域为体育学竞技类训练、体育学基础及在社会体育的发展情况研究。结合图3与表2可以发现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引用频次很高,且远远超过第二位的引文数量,这说明了其在体育学研究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了体育学运动训练领域的一篇经典的文献。频次和中心介度都比较大的关键文献,有曾凡辉的《运动员科学选材》张力为的《运动心理学进展》、冯连世的《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田野的《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这五篇文章的频次和中心介度都比较的大,中介中心度都超过了0.9,说明此五篇文章对体育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厘清体育学引文随着时间的推演进程,文章绘制了时间线视图(见图4),按中介中心度的大小来控制节点标签的显示,图中节点所在的位置表示所代表引文的发表时间,条横向粗线的长短代表各个聚类所跨时间的长短。

由图4可以发现,引文发表年份分布在1988至2006的时间段内,并主要集中在1995到2004年间。通过综合图3的聚类信息、表2的各个指标信息、图4的引文年代及研究热点与知识源流间的对应信息,和对这些文献内容的分析,可以将2000~2011这12年来体育学研究的引文归纳为以下领域,并给出各个领域对应的知识源流演进的关键路径:

(1)体育学竞技类。学科竞技类项目的研究文献一直是体育学研究的核心知识源流,这12年来体育学竞技类文献研究最为重要的知识源流随着时间的演进如下:1988年的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化探索》、1992年谢亚龙的《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1992年曾凡辉的《运动员科学选材》、1994年文超的《田径运动高级教程》、1997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的《中国武术史》、1998年田麦久的《项群训练计划》、2000年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2000年孙民治的《篮球运动高级教程》、2000年任海的《奥林匹克百科全书》、2001年张林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2002年冯连世的《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2009年冯连世的《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这12篇引文组成了体育学竞技类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表2 2000~2011年体育学来源期刊高被引文献

(2)基础体育学。基础体育学领域的学术成果是这12年来体育学者最为重要的知识源流,其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的演进如下:1993年陈明达的《实用体质学》、1996年曲绵域的《实用运动医学》、1998年马启伟的《体育运动心理学》、1998杨锡让的《实用运动心理学》、2000年的张力为的《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2002年张力为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003年张力为的《运动生理学》、2003年田野的《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2004年张力为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这9篇引文组成了基础体育学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3)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的一直是体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按时间顺序依次列出历年来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源流如下:1996年卢元镇的《中国体育社会特点及其特征》、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1999年张发强的《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2000年卢元镇的《中国体育社会学》、2000年鲍明晓的《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这6篇引文组成了社会体育学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4)体育教学。这12年来体育学学者对该领域研究所引用的重要知识源流按时间演进如下:1993年吴志超的《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2001年季浏的《体育教育展望》这2篇引文组成了体育教学领域知识源流演进历程中的关键路径。

通过上述四大领域的重要知识源流组成的四条关键路径,我们可以分别得出体育学研究的知识源流的结构组成及其内容的演化历程,进一步印证了5.1节中各大领域的研究主题演化脉络,同时对其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地补充。

4 体育学作者共被引图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作者共被引图谱,展现对这十二年体育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从另一个角度来察看体育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动向。通过统计所有引文的第一作者可知,在所有的2000~2011年体育学引文中,被引频次100及以上的作者有73位,150次及以上的有34位,200次及以上的有17位。文章将被引频次200及以上的作者视为体育学界的领军人物,共有17位。通过适当聚类参数调整,运行得到节点数331,连接数330,可视化图谱如图5所示。

图5中节点大小与其所代表的被引频次大小成正比,由图5可以看出田麦久、卢元镇、张力为、鲍明晓、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任海等处于图谱的中心位置,具有较高的频次。另外,可以从图中看到虽然田麦久、张力为等的被引频次非常高,但其中介中心度却很小,说明这些作者的文献是体育学的经典文献,对于体育学的发展起着提供基础理论模版框架的作用,但对于知识流动和控制领域作用较小。

由表3可以看出田麦久、卢元镇、张力为是体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三位学者。这三位所著的文献分别在社会体育、体育训练、体育基础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直观的辨清这些被引作者的具体影响领域,通过自动聚类标签算法LLR来对图5中各个聚类进行标注,得到图6。需要说明的是,LLR算法也是以频次为基础进行聚类,因而聚类中心标签仅供分析参考。

图中红色标签词语表示对应聚类的标签,我们可以看出中心的区域出现的“运动心理学”、“训练学”、“竞技体育项目”和“公共体育服务”等聚类标签,可见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训练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广泛被引用,有效印证了竞技类项目的训练和体育基础学科的研究是近年来体育学研究的热点及前沿主题。综合表3、图6,并通过查证这些被引作者对应的高被引文献内容,作进一步的归纳、合并和分析,可以将这些被引作者划分为如下六大领域的学术群体:(1)体育学竞技类。该领域的被引作者最多,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田麦久、冯连世、马启伟、谢亚龙、文超、孙民治、徐本力、钟秉枢、杨桦、俞继英;(2)体育教学类。该领域的关键被引作者相对较多,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教育部、曲宗湖、季浏、毛振明、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王健、冯伟权;(3)体育社会学。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卢元镇、任海、胡小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张林、鲍明晓、国家体育局。(4)体育医学基础。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张力为、杨锡让、曲绵域、田野。(5)传统民族体育。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为邱丕相;(6)奥运研究。主要的关键高被引作者有熊斗寅、徐本力。

表3 2000~2011年体育学来源期刊高被引作者

可以发现,体育竞技类、体育教学和体育社会学三个领域拥有的高影响力作者最多,尤其是体育竞技类和体育教学两块。另外,需说明的是,这六大领域并不是互相孤立的,研究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一些高被引作者同时对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其研究成果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其划分到其贡献最多的研究领域。

5 体育学作者合作图谱及分析

本节将绘制作者共现图谱,以揭示这12年体育学学者间科研合作状况,从另一角度揭示我国体育学科学研究现状。统计发现,共有113位作者发表20篇以上文章,发表文章25篇以上的作者共83人,发表文章30篇以上的作者51人,发表文章35篇以上的37人,发表文章40篇及以上的23人,发表文章45篇及以上的18人,文章认为这18位作者是2000~2011这12年来体育学领域的高产学者(见表4)。

由表4可知王健和季浏是这12年来发文量最多的两位学者,经过进一步核实,王健是同名作者,分属于华中师范大学及天津体育学院。下面将通过作者共现图谱来探究学者间的科研合作情况。通过阈值调整,得到152个节点,78条连线,可视化共现图谱如图7所示。

表4 2000~2011年体育学来源期刊高产学者

图7 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节点有连线表示作者间有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表示作者间合作的强度,连线的颜色表示作者间首次合作的年份。在图7中,可以看到在满足阈值条件的152位作者中,图谱整体比较松散稀疏,但存在一些小团体。进一步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图7中心位置上的以王健和季浏以及毛振明为高产作者的群簇A和群簇B。

群簇A的可视化图谱如图8所示,具体可以划分为:

①以王健为核心的团体。包含的其他成员有:李宗浩、胡庆山、陈元欣、黄爱峰。通过查证可以发现华中师范大学王健与胡庆山、陈元欣作者间均存在着师生关系,天津体育学院王健和李宗浩是天同事关系。天津体育学院王健参与著作的《运动生理学》、《高级运动生理学》对体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探讨了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体育基础研究领域较多被引。华中师范大学王健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学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被引较多。

②以季浏为核心的团体。包含的其他成员有:张军、刘建国、孙延林。通过查证,这些学者研究主要是在体育教育、体育基础学科的研究,因而合作较多。其中学者季浏的著作《体育教育展望》对体育教学产生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其他学者在体育教学研究中较多引用的重要著作。

③以冯连世的团体。包含的其他成员有:陈文鹤、周成林、陈佩杰、曾凡星、章建成、司虎克,他们都是上海体育大学教师或者在上海体育大学深造过。主要研究领域为的是体育竞技,对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研究有重大影响,其中冯连世的《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产生的影响比较大。

④以张力为、田野和曹建民连接的合作团体。其他的小组成员还包括有:金丽、谢敏豪、赵杰修。通过查证田野、张力为、曹建民、金丽、谢敏豪现均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赵杰修曾在北京体育大学深造,现在是在上海体育大学任教。运动医学对体育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组成员主要研究的就是运动医学。其中张力为的《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对我国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被体育学学者广泛的引用。

⑤以胡扬连接的团体。包含的其他成员有:刘刚、李燕春、聂晶、郑国华、张辉、李卫平、贾文彤、任保国。通过查证,这组成员中胡扬、刘刚、李燕春都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郑国华曾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他们的合作属于机构内合作,其他成员主要是研究领域合作,主要从事运动医学的研究以及相关竞技体育训练等等。

群簇B的可视化图谱如图9所示,形成以毛振明、邓树勋为核心的团体。包含的其他成员有熊正英、王凯珍、刘丹、李强、王晓东等。这组成员主要是科研合作,其研究领域为体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多数成员是高校教师。

另外,图7中还存在较为独立的小团体:以虞定海为核心的五人小团队(包括:王林、王卫星、董德龙、梁建平);以张林为核心的四人小团队(包括:戴健、马志和、黄海燕、张立);以姚侠文为核心的四人小团队(包括:李艳翎、王向东、刘学贞)、以邱丕相为核心的三人团体(包括:王岗、杨建营)等。

通过综合查证分析,上述各个小团体的内部成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同一个科研机构,其中主要来自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首都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机构,各个小团体内部合作紧密,但团体之间的联系基本是通过一些在不同科研机构深造过的桥梁学者来衔接的。

6 结语

本文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工具,以CSSCI(2000~2011年)体育学来源期刊文献及其对引文为分析样本,绘制了我国体育学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及作者共现图谱。通过对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主要结论有:(1)体育教学、运动员、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学生等关键词是这12年来出现频次最高的焦点关键词,综合分析可以将这十二年来体育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以下三个较大的研究领域,即体育教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2)通过文献共被引图谱可知田麦久的《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及张力为的《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等对体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力的著作,综合分析后可以将这十二年来的引文划分为体育竞技、体育基础理论、社会体育、体育教学这四个领域,并从文献角度时序性获取相关领域重点文献;(3)田麦久、卢元镇、张力为是我国体育学学科最具影响力的学者,综合分析后可以将这些被引作者划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医学这三个较大的研究群体,并得到对各群体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4)考察了我国2000~2011年间体育学科研合作情况,主要是通过同科研机构或进修进行合作,各科研团体间通过一些在不同科研机构深造过的桥梁学者进行衔接。

[1]苏新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J].东岳论丛,2008,29(1):35-42.

[2]张燕蓟.《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学与心理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0-67.

[3]牛洪林,谢靖,邓三鸿.体育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 CSSCI(2003~2007)[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35-240.

[4]张燕蓟,何晓曦.体育学图书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 CSSCI(2000~2007 年度)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0):269-276,297.

[5]顾铖,张燕蓟.对体育学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出版社分析——基于CSSCI(2000~2007年度)数据[J].出版科学,2010,18(1):75-79,98.

[6]Hummon N.P.,Doreian P.Connectivity in a citation network:the development of DNA theory [J].Social networks,1989,(11):39-63.

[7]Kleinberg J.Bursty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n streams[J].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2003,7(4):373-397.

[8]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9]Mane K K,B rner K.Mapping topics and topic bursts in PNA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Suppl 1):5287-5290.

[10]CitespaceIII[EB/OL].[2013.12.10].http://cluster.ischool.drexel.edu/~cchen/citespace/download.html.

猜你喜欢

图谱竞技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图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