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坚守
2014-01-11吴俊松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4年9期
文、图/吴俊松
三十年的坚守
文、图/吴俊松
50岁的熊朝贵,是云南省文山州上瓦漫村么龙小学的校长,因为身高只有1.38米,被人们称为“袖珍老师”。1985年,他回到贫困的乡村办学,帮助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并用近30年的坚守,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变迁。
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刊向坚守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致敬。
60岁的罗再强带着两个孙女在村口的山头待着。爷孙辈相依为命是乡村社会结构的现实,没有文化生活,没有信仰,没有交流,唯一能做的就是待着,如同一座人体雕塑。
熊朝贵来到学校食堂转转,他如同么龙小学孩子们的保姆,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他们,永远为他们操心。
么龙小学上活动课的方式,就是由老师带学生去田间玩耍。一位农妇用竹竿打下自家挂满枝头的李子,上活动课的同学们蜂拥而上。有时,他们还会钻进地里摘青瓜、荔枝解馋。其实,学校门口的小店售卖的零食才是他们的最爱。
课间活动时间,争抢学校操场上唯一的一个破篮球是男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老师们偶尔也会加入其中。操场身后的教学楼,见证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变迁。
三年级的王瑞现在由姐姐王慧照顾,爸妈在外面修铁路赚钱。王慧之前读到了初三,想去学技术,但家里没钱,只能作罢。16岁的她,承担起妈妈的角色,洗衣、做饭、种菜,照顾着弟弟妹妹。
下午课间,熊朝贵给马绍叶喂了一包“退热散”,这是熊老师的常备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家长远在千里之外,学校要承担更大的义务和风险。
1997年建的砖瓦结构的教室,现在是男生的宿舍和一小部分女生的宿舍。晚上10点快熄灯时,精力旺盛的同学还在上蹿下跳。虽然方方面面都不是那么称心如意,至少136名学生都有了温暖的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