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儿在路上
2014-01-10杨眉
《中国经济周刊》成立10年,我在周刊工作9年,名副其实的老员工。
周刊10年成为国内一流的政经媒体,我9年间成长为这个中央级权威媒体的班子成员。
如果我不承认自己是与周刊一同成长,那我就是个毫无良知的人。
回眸在周刊的9年,这个叫杨眉的女子,竟是如此风顺和风光:从最初的封面编辑到主编,再从主编升至副总编辑;先是负责采编,后又协助总编分管经营,还连任最近四届中国经济论坛秘书长。如此幸运,连我自己都不禁吃惊:小女子何德何能,一步步“爬”到如此高的职位、如此幸运地广泛涉猎采编和经营两大核心领域?
待我细细回忆和梳理在周刊一步步走过的9年漫长时光,闪现的却是一幕幕熬夜加班的场景;一篇篇重量级新闻背后的无数次追问和核对;对某些傲慢大客户的或委屈求全或斗智斗勇;每次转岗转型时的胆怯和纠结;还有,面对艰难挑战时的“无知者无畏”的二精神;不保守、不迷信的开放心态和变革勇气……
周刊创刊10年,恰逢传统媒体的转型时期。眼见一个个的媒体名人争先恐后逃离媒体圈,或转行或创业;“纸媒已死”、“新闻已死”、“人未老,报先亡”等骇世预言,让我们这些半路出家、斗志正酣的媒体新人,目瞪口呆,却又半信半疑。
非科班出身的从业背景,在媒体转型期颇为走运和幸运,不迷信权威,只相信规律——市场经济发展史证明:从来没有传统行业,也没有传统企业,只有传统思想、传统模式。面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所有行业都在顺势而变、顺势而为,而数十年不曾变过的媒体需要一场颠覆式革命。变革不等于死亡,媒体不会消失。
信息时代诞生了自媒体,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发布新闻,职业新闻人失去“无冕之王”桂冠;但是,面对泛滥的网络信息和随之而来的信息密集恐惧症,人类比以往更需要权威的信息。权威何来——发布渠道、传播平台。
当年,职业新闻人坚信“内容为王”;如今,职业传媒人追求“渠道为王”、“平台为王”。
科技让世界扁平,全球新格局让国家、企业和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话语权,人类需要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转型后的传媒人,能否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这一新的天职和使命?
周刊10年,我的幸运毋庸置疑: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媒体人,偏偏有幸赶上并亲历和参与了纸媒及官媒转型的历史机遇。
过程不易,过程很美。
在跨入2014新年之际,在撰写周刊10年心语之时,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电视上自信从容、祥和坚定地发表2014年新年贺词,他的一句话让我瞬间泪流满面:“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