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被批不敢扔“台独”奶嘴
2014-01-10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记者 杨沙沙 ●林风台湾民进党9日召开“中国事务委员会”会议,公布两岸政策检讨纪要。2012年“总统”选举失利后,深受刺激的民进党认识到不能妥善处理与大陆关系已成为该党最大的软肋,于是在当年11月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并召开十余场会议讨论大陆政策。不过这份煞费心机的报告最终并无多少新意,此前民进党内有人提出的“冻结台独党纲”等主张也未被采纳。在舆论看来,苏贞昌领导的民进党不过是吃了几片“维他命”,摆了摆样子,并未起到真正“补钙”的作用。民进党大佬谢长廷也批评报告“内容模糊、令人无感”。台湾《中央日报》9日批判称,民进党没有勇气甩掉“台独”的毒奶嘴,报告无论写得如何长篇大论,也绝不可能让他们能在两岸交流合作大潮中占一席之地。总结纪要没有真正突破 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被认为是苏贞昌2012年就任民进党主席后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历经4次委员会会议及9场扩大会议后,民进党关于两岸政策的探讨终于迎来压轴大戏,即由委员会提交总结报告。据台湾“中央社”9日报道,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当天下午召开第5次会议,通过“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参加人员囊括民进党重量级人士,包括苏贞昌、前党主席蔡英文、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和游锡堃等8名委员。 纪要称,民进党主张积极自信参与两岸交流,包括智库与地方执政县市的城市交流;两岸协商应谨守民主程序与信息透明原则;在台湾安全方面,苏贞昌曾提出“民主同盟”概念,如今改为“深化与美日欧盟等民主伙伴关系”的定位。在“两岸公民社会交流”问题上,民进党提出台湾应友善对待陆配、陆生与陆客,在台湾安全无虞及制度完善配套的前提下,塑造一个尊严生活、健康学习及平安旅游的友善环境等五大主张。 台湾《自由时报》9日分析称,这份纪要与民进党过去主张主要有两个不同之处:一是有关智库与地方执政县市的城市交流,包括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未来可能登陆,与大陆智库合办研讨会等。这是民进党首度将智库交流纳入党的正式文件,象征党的大陆政策有所调整。二是对在台大陆学生和大陆配偶等释出善意。《联合报》直言,这固然是向大陆递出橄榄枝,但仅止于民间交流层次。 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冻结台独党纲”主张,纪要并没有采纳。此前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在主持“中国事务委员会”会议时,曾提出“冻结台独党纲”动议,引发绿营内部争议。台湾《旺报》9日称,纪要坚持民进党1999年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中的核心价值,也就是主张“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变动,都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联合报》质问道,民进党的“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并无让人眼前一亮的崭新政策,也没有真正的突破。民进党一方面宣称要与大陆来往,另一方面却避谈实质的政治论述,仅重申已知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这与过去15年的主张无异,开了半年多的“中国事务委员会”会议,究竟改变了什么? 另外,对于初稿中拟订的以“宪政共识”作为两岸交流的基础,民进党报告会上仍有不同意见,因此暂未通过,留待后续会议讨论。“宪政共识”主张是谢长廷担任第四场扩大会议主席时的会议结论。谢长廷会后表示,民进党两岸政策最重要是清楚明确,但现在有很多文字的堆砌,讲了非常多却不太清楚。他直言,报告“没有让人很有感”,没有明确地说民进党要往哪个方向走。台湾《美丽岛电子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称,纪要内容偏向“政治大杂烩”,有人形容这是政治“维他命”,摆摆样子、做做姿态。民进党仍“咬着毒奶嘴不放” 在分析人士看来,即使民进党冻结“台独党纲”,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台独”。台湾《中央日报》9日称,所谓“冻独”的核心,在于“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中华民国”,不过是以“中华民国”为名的“台独”立场,乃“缓独”罢了。其本意是为了不让美国继续质疑民进党制造台海冲突、不让大陆继续拒绝和民进党正式对话、不让台湾选民继续不信任民进党再度执政。结果“冻独”未果,反而升高了绿营“激独”声浪,“自曝独性未改,咬着毒奶嘴不放”。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民进党内部提出冻结“台独党纲”并不是新鲜事,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这个观点。但是,即便民进党真冻结“台独党纲”,也不意味着民进党要放弃“台独”主张,“冻纲”其实不等于“冻独”,更不是“不独”。退一步说,“台独党纲”即便冻结了,将来还可能恢复,不排除民进党将来搞“法理台独”。“台独”依然是民进党重要的政治主张,不会轻易改变。就目前的情况看,连“冻结”都没法实现,更何况要民进党放弃“台独”主张。因此对于民进党可能放弃“台独”的观念,我们不要盲目乐观。当然,对于民进党报告中对大陆释放出的一些技术性善意,我们也应该给予肯定。 台湾东森新闻台9日分析称,民进党做不到冻结“台独党纲”,“台独”成为了民进党的基本价值之一,成为了党内的“道德标签”,成为了一般人不敢去撼动的“神主牌”。尽管民进党多数政治人物都已经认识到“台独”不可能,台湾社会的“台独”市场也在越来越小,但不少绿营政治人物特别是要选举的政治人物,基于选票极大化的考虑,谁也不敢、谁也不愿去挑战“台独”。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张士贤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民进党内部“台独基本教义派”力量仍很大,谢长廷这一类的“改革派”虽然呼吁改革民进党大陆政策,但苏贞昌领导的民进党至今还是向“台独基本教义派”妥协。台湾《联合报》称,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民进党显得越来越狼狈。逃避两岸议题长达20年,似乎许多既成事实已经远远超出民进党的智慧范围,民进党早已沦为历史的囚犯。一个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政党,到今天也无法解决自己的落伍。 “大罩门”让民进党跨不过“最后一里路” 岛内一些分析人士原本认为,此次提出对大陆政策总结性报告,将是民进党1991年制定“台独党纲”及1999年抛出“台湾前途决议文”之后,一份最重要的两岸政策检讨报告。民进党之所以兴师动众地对政策进行检讨是因为2008年和2012年两次“总统选举”都遭遇失败,而败阵原因主要就在于它的“台独”色彩无法让岛内民众放心。 台湾《中央日报》9日说,无可讳言,就外部环境而言,对台湾前途以及选举影响最大的有两个因素,即美国因素与大陆因素,而且大陆因素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12年的“大选”,各界普遍认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不能妥善处理大陆因素,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是失败的主因。因此,民进党在这一两年里,不断有大陆政策大辩论的呼声,其目的就是在设法铺上所谓的“最后一里路”。然而,民进党内的政治生态却是一个绊脚石。两岸关系则是阻碍民进党执政的“大罩门”。 王建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大陆因素对台湾选举影响最大的一个案例,就是2012年民进党败选,当时蔡英文得出一句名言“成功登顶,只差一里”,两岸政策就是那“最后一里”。在各种压力下,民进党开始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象征性讨论大陆政策。但是从当前的报告看,民进党并没有根本性调整对大陆政策,只是策略性表现出一些善意。因此,民进党未来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定位两岸关系。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民进党重新上台是非常困难的。 香港《商报》评论说,民进党如果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也不务实提出替代方案,要跟共产党建立正式交流毫无成功机会。有分析人士直言,对民进党来说,甩掉“台独”比推翻一个政权还难。民进党要跨过两岸的“最后一里路”,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