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起追梦圆梦的正能量

2014-01-10陆革文

今传媒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误区

陆革文

摘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文明古国中国的强盛之梦,也是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我国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梦”的宣传报道中,各级媒体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敏锐的新闻直觉,各显神通,为“中国梦”强力宣传造势,积极传递正能量。但当下媒体在“中国梦”的宣传中,也存在让人遗憾的若干误区。宣传好、践行好“中国梦”,媒体应有更大的担当,更好的作为。

关键词:中国梦;媒体宣传;误区;方法探微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045-03

一、引 言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我国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同志更为系统地阐述“中国梦”的概念,是在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时,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他9次提及“中国梦”,有关“中国梦”的精辟论述更是一次次被掌声打断。习近平同志豪迈地宣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由于习近平同志喊出了13亿中国人民埋藏心头已久的心声,因而“中国梦”的命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也成为当今中国媒体宣传频次最高的“热词”。2013年4月中旬,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25家媒体共同发起《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呼吁全国各级新闻媒体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唱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切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严肃认真地追求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使命至上,全国各地大小媒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敏锐的新闻直觉,开动机器,各显神通,为“中国梦”强力宣传造势,积极传递正能量,努力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但毋庸讳言的是,当我们冷峻地盘点近一年来媒体有关“中国梦”的宣传时,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明显感到我们的宣传与上级的要求以及受众的期待有不小的落差。媒体人甚至心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喟。

笔者认为,当前媒体在“中国梦”宣传上,明显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了“中国梦”宣传的客观效果。

二、“中国梦”之宣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误区之一:解读概念化、论述片面化

关于“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之作了精准的定义,即“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此,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中华民族的久久期盼和“百年大梦”。同时习近平指出了圆梦“中国梦”的两大标志和时间节点:一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由此可见,“中国梦”具有特定的内涵特质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具有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中国梦”应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立体呈现,它反映的是作为国家力量的中国共产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但时下不少媒体在解读“中国梦”时,邀请的专家学者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阐述不透,或流于概念化地照本宣科,总书记怎么说,我就怎么讲,缺乏深入浅出的全面论述,让人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有的专家则信马由缰,乱解曲解,歪曲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不仅没有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反而以讹传讹成为“负能量”。这些问题在基层媒体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误区之二:理解简单化、报道庸俗化

诚如习总书记而言,“中国梦是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大梦。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紧紧依靠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个體、一个普通百姓每夜所生的寻常之梦、庸俗之梦,也不是马丁路德金所言的美国梦。前后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顾视我们的媒体在“中国梦”的宣传报道中,明显存在理解的偏颇,认知的偏差,方法的失误,对“中国梦”的宣传报道大处着墨较轻、较浅、较少,缺乏有系统性和宏观视野的大作、力作、佳作,零敲牛皮糖式的不成气候。不少媒体甚至在宣传“中国梦”时,有庸俗化的苗头,把一些没有典型性的个体的求学梦、创业梦、生活梦等等亦作为“中国梦”报道的题材,美其名曰“中国梦、百姓梦”或“N个寻常百姓的梦想”,让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更有甚者有的媒体甚至提出了“大梦想、小梦想、微梦想”的概念,把居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鸡零狗碎的问题,如堵车、生活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小区停车难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以百姓的“微梦想”为名,装入“中国梦”宣传的大筐中。如此“别出心裁”,与其说是剑走偏锋,不如说是对“中国梦”的亵渎。难怪有的百姓在打麻将时开玩笑说,我的梦想就是每次都成“清一色”。

(三)误区之三:方法单一化、形式格式化

纵览媒体当前对于“中国梦”的宣传,总给人以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之感,表现为办法不多,创新不够,玩虚的较多,玩实的较少,总体效果欠佳。一家媒体推出了街头随机“梦想调查”,许多媒体便跟风而进。一家媒体策划了“最美某某人”的系列报道,便有不少媒体依样画葫芦。翻阅我们的手头的报纸,收看收听我们的广播电视,竟然发现他们的脸面何其相似,从栏目名称到报道的内容,除了地点、人物不一样以外,形式、手法几乎雷同,鲜有标新立异之作。如此这般,焉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呢?

三、实现“中国梦”,媒体当有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做好中国梦的宣传,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践行中国梦,是当前各级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历史赋予媒体的一项使命。

实现中国梦,媒体当有为。那么,如何做好中国梦的宣传报道呢?笔者认为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

(一)求同,统一国民的思想认识

毛泽东说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成功的行动,把事情做好,则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在宣传中国梦,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媒体应高度重视理论的宣传,通过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进行权威解读,深入阐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让人们明晰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的深刻内涵和有机联系;明晰中国梦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明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明晰为什么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等。只有通过“随风潜入夜”的理论宣讲和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认识统一,最后化作为“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行动一致。

(二)求大,让历史告诉未来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中国的强国之梦。“大梦”的宣传必须是大策划、大手笔、大制作、大覆盖,最终求得大效应。也唯有哪些高屋建瓴、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精品力作,才能真正统一人们的思想,激发民族的自豪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凝聚人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践行伟大的中国梦。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梦的宣传中,鲜见《复兴之路》、《大国崛起》之类的鸿篇巨制。让人久久回味的《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为庆祝祖国六十年华诞而特意拍摄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也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振新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而《大国崛起》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电视纪录片。它通过解读十五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对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复兴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两部大片的余韵,至今让人回味品啧、津津樂道。

然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于中国梦的宣传,媒体仍可以通过“补课”的办法,掀起第二波的宣传高潮。笔者认为,有实力的媒体特别是国家级大媒体,可以围绕“时”、“事”、“人”,继续制作有气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巨著,破解中国梦的密码,昭示中国梦的实践路径。“时”就是抓住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分水岭,按照时间节点,探寻中国梦开始的地方,渐进的历史,实践的过程。“事”就是抓住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中华民族历尽坎坷、百折不饶的追梦之路、圆梦之路,以激发人们继往开来,永不停止追寻梦想的脚步。“人”就是通过伟人的“中国梦”、巨人的“中国梦”,讲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志存高远,上下求索,不惜以我血荐轩辕的壮志豪情。总之,对于中国梦这样大梦的宣传,必须高点定位,大手笔制作,让历史告诉未来,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求近,让典型人物唱主角

宣传好中国梦,也要媒体“求近”。因为“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媒体应俯下身躯走向基层,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平民百姓,对准他们中的草根英雄。因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平民英雄,才是中国梦最大的实践者。而他们的可亲、可近的人格魅力,也容易产生标杆效益,让人可敬、可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央视推出的“最美某某某”系列在观众中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这些最美的村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创业人士等等,他们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坚持自己朴素的梦想,始终如一、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成为最具魅力的中国梦的践行者。央视的成功探索也为地方媒体拓宽中国梦报道的思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深刻的启迪。贴近,也不等于没有选择,不分对象、不加筛选地乱报一气。前一阶段出现的把中国梦报道生活化甚至庸俗化、低俗化的苗头必须坚决狠刹,千万不能为践行中国梦传递“负能量”。

(三)求新,在形式上谋求新突破

毋庸讳言,当下的许多“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属迎时之作,虽合时宜,却强于宣传性,弱于可听(可读、可视)性。司空见惯之下受众难免会有视觉与听觉的疲劳。再加上千人一面的表现形式,千篇一律的流俗手法,更让此类报道味同嚼蜡,产生接受的“排斥性”。

毋庸置疑,配合中心、服务大局的宣传是党报党台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不容弱化,只能强化。因此,广播电视报纸如何面对这一共有的命题,特别是对于“中国梦”这样的大主题宣传,只有别出心裁,不断创新,寓教于乐,才可能引人入胜,为受众所接受。

为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实效性,结合办“看得见的广播”的探索实践,南通电台在策划主题宣传时大胆尝试与户外活动相结合,既让“有声无形”的宣传有声有色,又赋予活动厚重的主题。特别策划了《中国梦·幸福南通》大型环城直播活动。选择上午7点半到9点,下午4点到6点这两个人流最为密集的高峰时段作直播车环城巡游,邀请南通各阶层人士作为嘉宾,结合个人的成长、城市的变迁,畅谈自己工作梦想、生活梦想和中国梦·南通篇章。

节目播出信号通过3G设备进行同步传输,可随时与市民互动。活动前后历时半个多月,引来无数市民关注的目光和参与的热情,成为通城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曲高不再和寡,环城巡游直播活动大大增强了“中国梦”宣传的贴近性和实效性。

对于“中国梦”这样的主题宣传,应该说各级媒体也动了许多脑筋,创造了许多新手法。如央视四套的《中国梦,报国梦》系列,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的征文故事,辅于主持人深情的讲述,让故事生动感人。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各大媒体开展的“中国梦,我们的梦——美丽上海在行动”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以公众视角、市民感受来反映和展现上海的形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引导广大市民“用事实说话、以经历证明、用心灵寻找、以理性辨析”,发现上海今天的美丽,期盼更美的上海明天,增强自信、凝聚共识,为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尽心献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中国梦”,中华儿女共同的福民强国之梦!践行“中国梦”,中国媒体应有更大的担当、更优的作为。

猜你喜欢

中国梦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