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临床特点分析
2014-01-10高旭芳
高旭芳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办公室,云南蒙自 661199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所导致的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相对缓脉、持续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1]。为提高伤寒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选取我中心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伤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中心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伤寒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6~67 岁之间,平均年龄(43.5±6.6)岁;体温在37.5~38℃者3例,38.1~39℃者10例,39℃以上者12例;病程3~22 d 不等,平均(10.3±4.6)d;发病季节主要为夏秋两季。对照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7~67 岁之间,平均年龄(43.9±6.7)岁;体温在37.5~38℃者2例,38.1~39℃者10例,39℃以上者13例;病程2~21 d 不等,平均(10.1±4.2)d;发病季节主要为夏秋两季。两组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程及发病季节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①临床表现: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热程在4~20 d,其中弛张热20例,稽留热13例,不规则热17例。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32例,脾肿大21例,肝肿大13例,咳嗽42例,厌食29例,抽搐6例,脉缓18例;②实验室检查:血象:WBC(白细胞)<4×109/L 者29例,4×109/L≤WBC≤10×109/L 者16例,WBC>10×109/L 者5例;肥达氏试验阳性21例;血培养阳性4例;胸片异常13例,主要表现为肺炎及支气管炎;尿常规异常3例,主要表现为镜下菌尿、血尿;心电图异常9例,主要表现为早搏、窦速及T 波改变。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对于持续高热者,实施物理降温;对于伤寒并发症患者,给予营养心肌及护肝处理,常规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高营养的半流质食物,多餐少食。根据具体的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头孢他啶(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3075),静脉滴注,剂量为2g/次,2 次/d;或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由贵州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8642),静脉滴注,剂量为3g/次,2 次/d。14 d 为1 个疗程。②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杏仁滑石汤实施治疗,其基本处方如下:杏仁13 g、滑石28 g、黄芩14 g、法半夏16 g、郁金12 g、炒栀子18 g、甘草7 g、黄连12 g、厚朴11 g、陈皮11 g、通草11 g、白蔻仁12 g。若为热重者,可加银花32g,生石膏28 g,连翘14 g;若为湿重者,可加大腹皮19g,佩兰14g,苍术14 g;若为热势不退者,可加赤茯苓13 g,青蒿32 g,青黛1.6g。上方水煎,1 日1 剂,早、中、晚分3 次服用。14 d 为1 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与指标
①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即痊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体温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体温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2]。②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与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 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并应用t 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痊愈2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n(%)]
2.2 两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的比较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32±1.31)、(6.13±1.13)、(8.13±2.11)d;对照组分别(8.37±1.35)、(8.73±1.13)、(12.13±2.16)d。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的比较(d,)
表2 两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的比较(d,)
3 讨论
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发的全身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为此病的高发季[3]。据相关研究显示[4],人体对于此病普遍易感,以儿童及青壮年的发病率最高,但是病后均可得持久性免疫。伤寒属中医湿温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为湿热之邪经口自外而入,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流行性与季节性,其发病特点为热重、湿重之各异[5]。本研究针对伤寒患者的病机与特点,给予患者加味杏仁滑石汤,此方以滑石、杏仁、黄连及黄芩为君,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之功效;以法半夏、厚朴与陈皮为臣,有宽中醒脾、化湿行气之功效;以通草、郁金与炒栀子为佐,有行气解郁、苦寒清热之功效。且随证加减,辅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通过对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76%),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王洁[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另外,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5.32±1.31)VS(8.37±1.35),(6.13±1.13)VS(8.13±2.11),(8.13±2.11)VS(12.13±2.16),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余世敏等人[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可有效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王美泽.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11,9(12):1231-1233.
[2]周东辉,张群智,钟恢海.头孢他啶与氨苄西林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附76例报告[J].新医学,2010,4(9):244-246.
[3]许扬,张红.左旋氧氟沙星治疗伤寒21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9(30):106-107.
[4]熊和民,颜太琼,孙建文.头孢曲松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比较—附41例报告[J].新医学,2008,9(11):589-590.
[5]邱武林.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16例[J].中医药导报,2012,11(28):104-105.
[6]王洁.中药配方颗粒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伤寒、副伤寒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3(22):197-198.
[7]余世敏,胡东辉.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合并脓疱疮一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29(2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