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2014-01-10巩远方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2期
关键词:灵敏度螺旋造影

巩远方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河南南阳 473000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机体心肌遭受暂时缺血、缺氧影响,导致产生的以发作性胸痛、胸部不适为首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现如今,临床研究指出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重要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冠心病的每一个进程。临床通常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进行诊断,但是受该种方法有创影响,往往难以得到患者接受。64 层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是一种新型无创诊断方法,目前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多地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接收救治的50例冠状动脉疾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64 层螺旋CT 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接收救治的50例冠状动脉疾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2~78 岁,平均年龄(55.8±3.6)岁。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标准参考《实用科学》中诊断标准[2],排除有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和血液病变者,临床治疗期间不遵医行为者。

1.2 方法

1.2.1 检测设备 Light speed 8 pro 64 层螺旋CT 扫描机(选自GE公司),GE Perfusion 3 灌注软件包,层厚10mm,间距10mm,管电流160mA,管电压120kV。GE ADW4.0 独立工作站。

1.2.2 检测方法 首先给予两组100例患者CT 平扫,然后结合CT平扫结果,定位灌注扫描范围。通过肘正中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40 mL,4.0 mL/s,持续注射5 s后进行动态灌注扫描,扫描速度0.33s/r,层厚0.625 mm,扫描总时间5~9 s。图像传入ADW4.0 工作站,通过专用软件采取CT 阈值滑块设定阈值范围,排除空气、骨、脂肪影响。给予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取管腔直径缩减超过50%为判定指标,判定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在患者出院之前,针对初诊结果不明确的患者给予再次冠状动脉狭窄造影诊断,将患者出院时确诊冠状动脉狭窄与否作为金标准,判定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出现情况,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50例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后,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医院冠状动脉狭窄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将各项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于调查表中,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内容包括不同诊断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检测后,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的情况;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结果(轻度、中度、重度、闭塞)。灵敏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阳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阳性例数×100%;特异性=冠状动脉狭窄诊断阴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阴性例数×100%;准确率=(阳性相符例数+阴性相符例数)/总例数×100%。冠状动脉狭窄判定标准[3],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血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数20%~45%;中度冠状动脉狭窄:血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数50%~75%;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血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数75%~98%;闭塞:血管腔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 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经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22例,阴性患者28例,前降支病变13例,左侧回旋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1例,左主干病变2例。其中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3例。经64 层螺旋CT 诊断,5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25例,阴性患者25例,前降支病变14例,左侧回旋支病变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3例,左主干病变2例。其中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

2.2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性比较

64 层螺旋CT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针对中度以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均较高,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轻度动脉狭窄诊断,64 层螺旋CT 准确率显著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比较(%)

表3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及吻合率比较

3 讨论

相关医学研究报道指出,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导致的冠心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伴随着我国老年人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及生活方式和日常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检测技术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内科防治的重点之一[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4 层螺旋CT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中度以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均较高,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轻度动脉狭窄诊断,64 层螺旋CT 准确率显著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认为,64 层螺旋CT 具备多层选择的64 层探测系统,0.625 mm/排,能够经不同方位、层次及厚度等角度展开探测,扫描一次便能够实现对40 mm 范围的收集的新诊断技术,在此采集旋转期间可一并获取超过4 个层面的图像数据,显著提升扫描速率[6-7]。同时在心电门控技术的支持下,展开心脏分段能够变速扫描重建技术,获取空间、时间上的良好分辨率,作用于检测冠状动脉内钙化、粥样硬化斑块,及提供准确冠状动脉增强造影位置,从而为诊断创造便利,并且可通过检测得到理论基础、图像数据应用于手术治疗,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及检测术后不良反应情况[8]。段凯等[8]研究指出64 层螺旋CT 作用于诊断冠心病前降支、左主干并别有着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的特点,这可能受冠状动脉解剖结构一定程度影响,前降支相、左主干形直且较粗,易于CT 成像鉴别。在64 层螺旋CT 诊断期间,由于患者心率、呼吸、心功能等各项因素会出现变化,可造成误判假阳性、狭窄程度等情况发生,由此可见,针对疑视冠心病高危人群,临床诊断应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或者血管内超声检测展开更深层次地确认[10]。

总而言之,64 层螺旋CT 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高准确度、高灵敏度的特点,且早期轻度狭窄诊断灵敏度优于常规动脉造影,积极作用于患者正确选取治疗手段及评估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罗贵全,邓学军,江舟.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13,28(9):1394-1397.

[2]郑 刚.64 排螺旋CT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下):1004.

[3]赵伟,任千里,靳恒军,等.64 层螺旋CT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2):213-215.

[4]兰勇,张朝桐,胡茂清,等.64 层螺旋CT CA 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误诊原因(附76例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26(1):18-20,26.

[5]何忆雯,秦永文,丁仲如,等.64 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24(1):44-45.

[6]陈艳芳,门 明,王淑萍,等.64 层螺旋CT 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J].安徽医学,2013,34(5):625-627.

[7]岳学旺,吕德勇,李素云,等.64 层容积CT 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474-476.

[8]王志兵,张向左,宋钢山,等.64 层螺旋CT 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1,21(4):744-745.

[9]段凯,苏燕玲,胡毅,等.64 层螺旋CT 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1,23(1):765-766.

[10]白志轩,石峻,彭勇,等.64 层螺旋CT 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准确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1):8-14.

猜你喜欢

灵敏度螺旋造影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复合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建模及灵敏度分析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