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山永远铭记

2014-01-09张少义

党建 2014年1期
关键词:甘孜甘孜州农牧民

张少义

2013年12月16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从康定县前往新龙县开展群众工作,在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大雪道路结冰严重发生事故,因公殉职。噩耗传来,甘孜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自发前往悼念,默默地为这位勤政为民的好干部送行。

“马背上的局长”

带出一片旅游新天地

1978年秋季,18岁的藏族小伙儿毕世祥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学政史系。在勤奋学习之余,他喜欢跟同学们介绍家乡丹巴的风土人情。

正是出于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毕业后他主动回到甘孜州工作,先后担任州直属团委书记,康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甘孜县委副书记等职务。因为工作业绩出类拔萃,并熟悉藏、汉、英三种语言,1997年他被选拔担任州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当时,甘孜旅游业处于草创阶段,美景多在人迹罕至处。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能够依赖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有些地方连马也走不了,只能徒步前行。有时,人困马乏,人只能拽住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进。11年间,毕世祥就是这样走遍了甘孜州的山山水水,“马背上的局长”也由此叫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毕世祥在全省率先完成地市级和县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康巴文化旅游发展方案,着重推出了川西旅游环线,最终成为四川省着力推荐的精品环线。他还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参与并推动了“大香格里拉”旅游概念的实施。

如今,海螺沟、跑马山、稻城亚丁、木格措……一个个景区名字渐渐为社会所认识和熟知,旅游业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内旅游人次呈几何级数增长,国际游客数量排名四川省第二。在他的倡议和带领下,甘孜州重点打造的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民居接待点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世代跟土地、草场打交道的农牧民吃上了“香甜可口”的“旅游饭”。

“没架子的官”传递温暖和力量

自2008年4月起的近四年间,担任甘孜州副州长的毕世祥年均深入农牧区基层时间达5个月以上,行程8万公里。

平均海拔最高、距离州府最远、条件最艰苦、工作最辛苦、生活最清苦的石渠县是毕世祥去的次数最多的一个县。

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时,比邻的甘孜州石渠县出现人员伤亡。当时虽然已经是四月中旬,但当地依旧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毕世祥星夜兼程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

面对严重的房屋倒塌,面对绝望无助的受灾群众,面对哭成一片的悲痛景象,他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振作精神重建家园。

尽管有严重的高原反应,每天晚上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但在指导灾后重建的日子里,他17次奔赴海拔4300余米的石渠县,而且有时一住就是两个多月。直到最后一户受灾群众搬进了重建后的定居房,他才放下心来。

此后,他还一直牵挂着群众的生活过得怎样。每到一处调研,看到困难群众他就忧心忡忡,帮助群众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希望牧民送孩子多读书。

同时,他还先后到联系点白玉县先锋村和布格村20余次,多方争取资金100余万元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对人非常平和,做事非常认真”,成了当地干部群众对毕世祥的一致评价。正是靠着踏实的工作、亲民为民的行动,毕世祥给藏区基层农牧民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推动发展的不竭力量。

“不到基层去,就没有底气”

2011年11月,毕世祥走马上任甘孜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在广袤高原上,他几乎行遍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在1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烙下了深深的足迹。

他进村入户,把田间地头当课堂,以牧场草甸为书本,深入汲取群众智慧和力量。他说,要始终踩稳地平线,接地气才有灵气;不到基层去,“我的想法和判断就没有底气”。

他进农家、到牧场,用不同方言藏语向农牧民群众宣讲政策,宣传“最好的虫草在课堂”。他实施群众文艺下乡3年覆盖全州乡村计划,让边远农牧民享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大餐。他主推“康巴作家群”,使其成为藏区文学艺术界的响亮品牌。他全力抓好全国重大典型菊美多吉的宣传,实现了甘孜州外宣工作历史性突破。

他在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建设工作中,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形成了“帐篷新生活”9大件方案,为全省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设计蓝图。

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危安案件处置中,他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为抓手,组建5000余名宣传辅导员队伍,创新“1+N”宣讲方法,构建全民参与大宣教格局,树立了良好社会舆论导向,为稳控局势提供了支持。

“你跟着我,富不起来”

毕世祥走遍了甘孜州的山山水水,唯独没有太多时间回家看望已80岁高龄的老母亲。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还有许许多多贫穷的农牧民需要他。没能在母亲面前尽孝,他只能把孝心和牵挂深藏心底。

毕世祥慎用权力,从不为亲戚朋友谋一己私利。他对妻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跟着我,富不起来,……不要有发财的念头。”

毕世祥的儿子也早已习惯了父亲的用权方式。读高中时,毕世祥只来接过他两次,两次都是坐公交车。当时,他心里有些不满,嚷道“我要坐轿车!”没想到,毕世祥回答道:“我没有车,我的车是工作用的,你长大了给爸爸买个车哈!”大学毕业时,他的同学都忙着让家里找工作,爸爸却告诉他:“靠自己才算本事!”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森林公安。毕世祥在激动之下给他买了一件520元的衣服,算是给儿子最大的一次奖励。

……

毕世祥的心中时刻装着农牧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架起了干群连心的桥梁。他的人生在藏区基层激情燃烧,用生命最后的辉煌诠释了党性和信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民族团结和甘孜发展,献给了他深爱的甘孜大地和雪域高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党员干部赞歌。

当石渠县宜牛乡村民村塔得知毕世祥因公殉职、另外两名同志受重伤的消息时,他怎么也不相信毕世祥这样说走就走了。村塔动情地说:“我现在买齐了家用电器,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毕部长原本承诺今年藏历新年来与我们一起过年,可他还没来得及兑现自己的承诺就走了,我们心里难过极了!他是党派来的好干部,是我们村民的好朋友,我们永远怀念他!”

猜你喜欢

甘孜甘孜州农牧民
守望绽放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