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血肉联系说”的历史考察
2014-01-09姚宏志
姚宏志
“血肉联系”一词是对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密切关系的高度概括和形象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血肉联系”最初并不用于比喻党群关系,而是军民关系。有人认为,最早作这样比喻的是李先念。依据是:李先念于1941年12月在《扩大和巩固地方武装》中指出:“把抗日的武装力量和地方居民象血肉一样联系起来,实行真正的全民武装”。
其实在此之前,“血肉联系”就已经被运用于比喻军民间的紧密关系了。例如,1940年6月20日,朱德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华北抗战的总结》报告,认为三年来的华北抗战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和胜利,原因之一就是“和群众结成了如鱼似水、血肉相关的亲密关系”。1941年6月9日,毛泽东等关于河北平原反“蚕食”斗争的政策给刘伯承等的电报中指出:“健强由当地干部率领与地方人民有血肉联系的地方武装是坚持平原的基本条件”。
从已经公开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共中央文献资料来看,运用“血肉联系”比喻军民密切关系的时间应该不迟于1938年。因为该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冀南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冀南区党委“必须以最大努力来巩固和扩大地方党所领导的地方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必须成为同本地群众血肉不可分离的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武装部队”。
1941年夏,彭真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家长制、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的作风……阻碍着干部、党员、群众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党与群众更进一步的血肉结合。”此后,周恩来、张闻天都曾做过相同的比喻。1943年8月2日,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发表演说:“我们党是群众的党,在今天,已有了80万的党员,50万的军队,并与近万万的群众在实际的战争的生活中血肉相连起来了。”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血肉联系”就常被运用于比喻军民间或者党群间的密切关系。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
比喻军民关系。1942年3月15日,罗荣桓在一次有关连队政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连队政治工作要“求得同群众建立血肉相连的关系。如果没有同群众建立血肉相连的关系,那么军队本身就不能生存壮大”。1944年9月,毛泽东在审阅《解放日报》社论稿时写道:新四军现在已经“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1947年6月10日,朱德在冀中军区干部会议上谈到八路军时强调指出:“它有铁的纪律,它与人民血肉相连,能得到人民的拥护”。1957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陆海空军军官大会上号召:“我们军队要永远保持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永远保持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比喻党群关系。1951年7月1日,邓小平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章《紧密地联系群众是我党的光荣传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代就具有高度的纪律性、战斗性以及和中国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1956年9月15日,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已经同农民建立了血肉般的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党群间的血肉联系这一优良传统继续被重视。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说:“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所以不但引起全党而且引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正是因为他们踢开了久经考验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了党群间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个党的领导,没有这个党在长期斗争中同人民群众形成的血肉联系,没有这个党在人民中间所进行的艰苦细致的有成效的工作和由此而享有的崇高威信,那么我们的国家就必然由于种种内外原因而四分五裂,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就只能被断送。”
大约从1989年开始,“血肉联系”一词便频繁地出现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中央的文献之中,虽然有时也会以之比喻军民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成为比喻党群关系的“专有”词汇了。这年3月29日,彭真在湖南省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群关系“血肉联系”这一说法。9月29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1月9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1990年以后,有关党群关系“血肉联系”的说法就更多了,“血肉联系”便成为党群之间密切关系的固定匹配用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和中央文献中一直沿用至今。
(责任编辑:翁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