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键学者分析

2014-01-08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关键学者年龄

陈 霞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一、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鼓励综合大学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参与教师教育,这些都表明我国的教师教育正走向大学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教师教育的大学化趋势,表明了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历史必然。近年来,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出现大量与教师教育相关的学者、文章、著作、会议、论坛等,因此多维角度对教师教育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成为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因为一门学科的关键学者影响该学科的发展水平,学者的思想、观点以及学术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的发展,决定了学科发展现状和走势;所以分析该学科的关键学者相关特征变量分析,即可推演该学科的发展面貌。

本文依托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对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传统计量学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引进创新计量学中的h指数(指:一位科学家的分值为h,如果他发表的N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其中每篇论文获得了不少于h次的引文数,其他的(N-h)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都小于h次),设计并遴选关键学者,并对关键学者单位、性别、年龄等相关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关键学者的特征整体勾勒我国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从“学科的创造者”的角度,了解教师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建立和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研究,数据信息的来源是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历年来源期刊目录”所列出教育学领域的37种学术期刊,研究对象是在这37种学术期刊1998年至2012年所发表的关于“教师教育”主题所有论文及其引文信息,具体包括“题名”、“作者”、“文献来源”、“发表时间”、“被引频次”等类目信息。分析指标包括文献计量学中的传统计量学指标——发表文章篇数、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等,以及h指数创新计量学指标遴选关键学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对关键学者进行基于量化的质性分析,分析包括从关键学者的分布地域、单位、年龄、性别等方面揭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键学者的群体研究特征。

(一)获取“论文数据源表”。进入“中国知网”的“学术文献总库”平台,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提供了专业检索界面,可编写检索语句进行文献检索。“教师教育”为“主题”检索词,以CSSCI来源期刊中属于教育学领域的37种杂志名称作为“文献来源”检索词,以“中国知网”自收录教师教育相关引文信息以来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编写专业检索语句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年11月20日,最终从中国知网上获取2175条记录信息。由于在CKNI数据库中,不能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检索的信息逐页复制到EXCEL的表格中,清除所有格式,得到分类字段包括“题名”、“作者”、“文献来源”、“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的“论文数据分析源表”。在重复几次地逐篇浏览文章题名和摘要的基础上,剔除论文汇编、公告、学校招生信息、人物访谈、书评、会议报告等与教师教育研究低度相关的文章,最后得到1614篇记录信息作为“论文数据分析表”。

表1 作者—论文篇数汇总表片段

(二)期刊论文基本信息的初步整理。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论文数据分析表”进行统计分析,可对所有作者的论文发表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位学者的发表文章总数,在EXCEL中重新制表,以第一作者(这里忽略同名作者的干扰)作为描述统计变量,对每位作者的论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论文篇数”作为主要关键字、“第一作者”为次要关键字做降序处理,得到“作者—论文数量汇总表”,其中共有88位学者所发表的论文数不少于3篇,表1为发表论文数在前20位的学者。

(三)期刊被引信息整理。在“数据分析源表”中,通过EXCEL分析软件对引文数据进行以“第一作者”作为分类字段(忽略同名作者的干扰),以“求和”作为汇总方式,以“被引频次”作为汇总项进行分类汇总,并以“总被引频次”为主要关键字、“篇均被引频次”为次要关键字做降序排列,得到“作者—总被引频次汇总表”,“总被引频次”在100以上的学者有33人,表2为前20名的学者。

表2 “总被引频次”大于100的部分学者列表

(四)学者的h指数计算。按照h指数的定义,对每位学者的文章进行h指数的计算。将每位学者的文章数标注序号,将每位学者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降序排序,从排序最高的论文逐条计数,当论文序号大于对应论文“被引频次”,则本篇论文序号数减去1就是该位学者的h指数,将学者h指数为关键字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作者—h指数表”,其中h指数不少于3的学者有69位,h指数不少于4的学者共计27位,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h指数普遍偏低,h指数最高的是14。J(J.E.Hirsch)教授认为,研究性大学教授的h指数应该在18[1]。笔者认为,没有到达J教授的典型值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教育还未成为一门学科,一般是作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下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专门研究该领域的学者较少,论文数量自然也不多;原因之二是因为本研究选取的数据是1998年到2012年,文献的持续时间较短,相对于研究者的科研生涯来说是比较短暂的,所以在计算h指数时得分较低。

(五)遴选出关键学者。为了避免采用“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以及“h指数”等单项指标的缺陷,综合不同评价指标在评价学者上的优势,更加综合、客观地评价学者的学术研究,综合上述指标分析,本研究将“本国关键学者”定义为:同时满足“发表论文数不少于3”、“h指数不少于3”、“总被引频次不少于100”或“单篇被引频次不少于100”的学者。其中“作者—论文篇数汇总表”发表论文数不少于3的学者共计88位,“作者—总被引频次汇总表”的学者共计33位,“单篇被引频次不少于100”的学者共计27位,“作者—h指数表”中h指数大于3的共计69位。笔者选出在这三个表中均出现的学者,以“h指数”为主要关键字,以“总被引频次”为次要关键字,以“论文数量”为第三关键字,降序排序得出表3,将这29位学者界定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 “关键学者”。

表3 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29位关键学者

1.关键学者的单位分布。对表3学者所属单位进行查询,“作者单位”根据每位学者最新发表论文上所署名单位为准,以“作者单位”作为分类字段,“第一作者”作为汇总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如表4)。29位关键学者目前的工作单位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的高等师范院校,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主要研究基地,其中9位关键学者来自北京师范大学,5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占总人数的48.3%,说明这两所学校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多,有较强的学术实力。

表4 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

2.关键学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对29位关键学者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以男性为主,占总人数的72%,女性比例为28%,男女比例大概是在3∶1左右。从年龄来看,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学者的整体年龄水平处于“老龄化”状态,平均年龄为54.1岁(到2013年)。79.3%的关键学者均在1950年以后出生,年龄均在63岁以下。其中,教师教育研究的“中坚力量”是“60后”,即1960-1969年间出生的,年龄在44-53岁之间的学者,占关键学者总人数的44.8%;1970年以后出生,即年龄在43岁以下的“年轻学者”占关键学者总人数的17.2%,年轻学者相对所占比例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后继学者相对较少。具体年份分布如图1。

图1 “关键学者”年龄分布图

3.关键学者的论文数量年份分析。将关键学者发表的181篇教师教育相关文章按发表年份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在1988年到2004年期间,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3年到2004年之间出现第一个峰值,发表文章数量较其他年份明显增多,到2005-2006之间有个回落,文章数量减少,在2007年出现第二个峰值,此后文章数量减少,但整体较为平缓,具体见图2。在对关键学者历年发表文章数量进行分析发现:关键学者在教师教育领域发表的论文的持续性较差,少数关键学者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如朱旭东、周均、洪明等;有的关键学者在创作高峰期时能一年发表3篇以教师教育为主题的论文。

图2 关键学者历年发表文章数分布

三、研究结论

本文在参考已有关于“关键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对中国引文数据库CSSCI中37种教育学核心期刊上关于“教师教育”主题的论文进行量化分析,遴选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29位关键学者,并对29位关键学者所在单位、性别、年龄、发表文章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教师教育研究现状:

(一)呈现出学科良性发展的趋势。我们对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学者工作单位、性别,以及论文发表年份等各项特征进行分析时发现:教师教育研究的学者具有分布地区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性别以男性为主,相比较“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学科、性别、年龄、民族等统计”中人文社会科学家女性学者仅占6.96%的比例[2]来说,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性别分布均衡;从关键学者发表论文的增长曲线可以看出,教师教育研究在我国近25年的发展符合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规律。

(二)学者年龄呈现“老龄化”,学术研究较为成熟。依据赵红州(1979)提出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规律”,即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其最佳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3];29位关键学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远远大于赵红州提出的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呈现年龄“老龄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较少;虽然思维的活跃性稍差,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特点,要求学者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知识的积淀,所得结论更突出的预见性以及策略性,综合科研能力更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成熟,成为建立教师教育学科的主要力量,比如朱旭东教授。

(三)研究队伍规模较大,但深度研究学者较少。根据“论文数据分析表”的结果显示,共有1140名研究人员一共发表了1614篇“教师教育”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章,可见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已经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从学者发表的论文数来看,发表文章数不少于3篇以上的学者只有88位,占总人数的7.7%,高产学者少,大多学者的文章只有一篇,这表明:虽然教师教育确实引起了广大的学者的关注,但是保持持续、高度关注的学者较少,对教师教育的深度研究不够。

总之,教师教育要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同时也存在“深度研究者”较少的现象。从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来看,这方面的人才十分匮乏,同时教师教育专门学术期刊较少,这些都表明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还需要广大学者的不懈努力。

[1]路秋丽,田 雨,魏顺平.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关键学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8).

[2]魏顺平,王冰洁,路秋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人员科研绩效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

[3]赵红州.科学史数理分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魏顺平,路秋丽,王冰洁.h指数在研究人员评价中的应用——以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领域人员科研绩效评价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

[5]朱旭东.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何以可能?评顾明远教授的教师教育思想[J].教师教育研究,2008,(9).

[6]朱旭东,周 均.论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必然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7]张晓梅.中国—内地—教学设计研究30年——关键学者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6).

猜你喜欢

关键学者年龄
变小的年龄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高考考好是关键
年龄歧视
学者介绍
算年龄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