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找巴金的黛莉》致赵瑜
2014-01-08赵正永赵瑜
赵正永+赵瑜
赵瑜先生:
你好!
经友人推荐,我利用两个晚上拜读了你的《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边读边思,掩卷再思,实感此书值得一读,特别值得青年人一读。初拿到此书时,被告知是讲述一个曾与巴金有过交往、最后落根于西安的人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读完作品,不仅被书中巴金和黛莉的故事所吸引,而且被你的执著和真诚所感染,使我顿生给你写此信的念头。
你是一位作家,却具有历史学家的眼光。巴金给黛莉的七封回信,经过你艰辛的历史挖掘,向我们展示了民国时期的部分历史、抗战前后的时代场景,描绘了那个动荡时期里一位爱好巴金作品的文学女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历程。我们不能肯定当时那个文学女青年的思想初衷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和进步,但在巴金给她的回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迷惘动荡的社会里反抗封建礼教、渴望新生活、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青年人的心路。那个年代是国之将破、民族危亡的年代,富家千金黛莉小姐正是被巴金的《砂丁》和《家》等作品引起了共鸣,激发了热血,撞击了思想,遂给巴金先生写信抒发感怀。我们知道,《家》被称为时代的激流、青春的象征,曾经唤醒了多少人,激荡了多少热血青年的心灵,至今都值得青年一代好好阅读。时代青睐青年,时代更造就有志青年。虽然每个时代都会给青年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但每个时代的青年人热爱生活的激情和不懈追求的勇气是共同的。我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人能够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那种追求真理、青春向上的精神,保持理想与朝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走向社会,走进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自己的梦。正因如此,我在多个场合推荐青年人读读这本书,回顾一下那个年代里有思想、有志向的青年人是如何珍惜时代、有所追求、不辜负时代的。对于黛莉,我也感到惋惜,正如书中所写:“至为遗憾的是,黛莉一个心眼儿准备快些奋身于对日作战,哪怕牺牲,却没有遇见一位类似‘洪常青式的指路人物”。她,和当时众多的热血青年一样,为了寻求光明四处奔波,最后走到壶口瀑布附近的黄河东岸,却没有再迈过黄河。倘若她迈过咆哮的黄河,走向西岸,奔向延安,我想,她的命运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你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合格的巴金研究学者。你说自己没有涉及过巴金研究工作,但我看来,你再现了巴金七封回信的来龙去脉、时代背景,并将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清晰有序地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谁能有你这样的执著和认真?我认为,文学家也是洞察社会、凝练社会精神的思想家,能够用自己的作品震撼读者心灵、感染读者思想。巴金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大家之一。他不仅用笔下的作品,也用他的人格和人生态度教育青年、教化社会。读了他的作品,理解了其中的内涵,会让人终生受益。他又特别谦恭温情循循善诱,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关爱有加。他一生中曾给无数的读者回信,就像和黛莉通信一样,回答他们的困惑,拨开他们心头的迷雾。我记得他曾经在1991年给家乡的孩子回信中这样写道:“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他的这番表白是其人格的真实写照。在1985年一次笔谈中,他曾说:“我50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这就是他人生的总结。巴金用平凡铸就了伟大的巴金精神,是我们当代社会的财富,值得悉心研究,值得全社会推崇。
你是一位作家,在我看来你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地方史志专家。你从巴金七封回信中理出线索,刨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从二四七兵工厂到坡子街二十号到襄汾西贾村到宁武旺族,一直追到兰州、上海直到西安,从赵黛莉到赵逢冬到赵少嵘到赵廷雅、赵廷英到赵瑾直到赵梅生,绘就了一部完整的地方史志、地方人物志,勾勒出一部兵荒马乱时期人们逃生迁徙的真实记录。你这种执著的毅力和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值得地方志工作者学习。历史是人民的,人民创造了历史。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像黛莉一样的人,一生经历就是一部历史,尽管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但都是刻有那个时代烙印的缩影。只要我们去伪存真,善于发现和挖掘,有扬弃的吸收,就可以演绎成一部启迪后人的动人故事。
总之,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感谢你和你的朋友们。由于你们的辛勤劳作,才没有让一个动人的故事被历史所湮灭,才没有让一位与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曾经有过精彩浪漫青春的老人被遗忘。因此,我已经向多位影视工作者推荐,要他们主动和你联系,改编你的作品,拍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那一定会触动同龄人的心扉,一定会拨动青年人的心弦,也一定会有不错的票房。
祝好!希望你能够给更多的平凡人树传。
陕西读者 赵正永
2013年11月28日
尊敬的赵正永先生:
十一月二十八日大函收悉。你的热忱使我感动。你在百忙之中,对拙著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也促使我进行了一次深长反思:报告文学应当更加有力地关切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作家理应肩负起更加深重的责任,巴金就是我们的楷模。
在信息多元乃至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业已大不如前,而一个省的党政主官,向读者真诚举荐一部文学作品的事情,亦不多见。从信中得知,你在多个场合向青年们推荐这本小书,寄语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追求真理,保持理想与朝气,保持热爱生活的激情和不懈追寻的勇气,走向社会,走向人民,此乃切中时弊之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祈愿。同理,没有文学的启蒙,也没有我们忧患的精神世界。
你希望这本原著能够通过影视形式与更多的观众见面,引发更宽层面的读者关注,这当然也是原创作者的期待,更是这本小书的幸运。对此,我表示诚挚的谢意,愿意为这本小书的拓展再尽一份力量。
秦晋之好,晋陕一家,文风盛蔚。土地的厚重、历史的风烟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在当代中国文坛上,陕西拥有一个极其优秀的群体,不少同行始终是我尊崇和学习的榜样。有机会到西安向他们请教,实在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随后寄上一册小书。再致谢忱。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赵 瑜
2013年12月5日于京
(赵正永,中共陕西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