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详解小行星武器的威力

2014-01-06吴国兴

太空探索 2014年8期
关键词:冲击波海啸小行星

□ 吴国兴

受小行星冲击后的城市

近地小行星作为一种太空武器其威力到底有多大,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小行星武器属于动能武器的范畴,因为它在轰击地面目标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动能,大量的动能主要以冲击波的形式表现从来,其次是热辐射、巨石块、电磁效应和继发效应等。

产生动能的多少取决于小行星的直径、飞行速度和小行星的密度。用公式表示:

动能量=6.256x10-8x(直径)3x(速度)2x(密度)

公式中的动能量用兆吨表示,直径用米表示,相对于地球的速度用千米/秒表示,密度用克/立方厘米表示。

冲击波

小行星在轰击过程中会接触到三种介质:空气、陆地和海洋,因此冲击波也分三种:在空气中的冲击波称为空气冲击波;小行星直接冲击地面可形成强烈地震;在海洋中的冲击波称为水压缩波。水压缩波在靠近海岸线时会导致海啸的形成。根据理论估计,一颗直径为1千米的小行星,冲击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是6 × 104兆吨,可引发里氏9.4级地震;而一颗直径为10千米的小行星,冲击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是6 × 107兆吨,可引发里氏12.4级地震。至今地球上有记录的最强地震仅是里氏8.9级。

小行星冲击海洋会形成海啸。海啸的高度与冲击点的距离成反比。例如一颗直径为1千米的小行星,冲击海洋后在距离冲击点300千米处的海啸高度为42米,1000千米处为18米,10000千米处为3米。而一颗直径为10千米的小行星,冲击海洋后在距离冲击点300千米处的海啸高度为1.3千米,1000千米处为540米,10000千米处为100米。因此,一颗直径为10千米的小行星,如果冲击到太平洋,无论冲击位置位于何处,整个太平洋沿岸都会形成大海啸。

热辐射

热辐射的形式主要是全球火暴和强烈的闪光。打个形象的比喻,全球火暴就好像是将地球放进一个巨大的火炉里面去烧烤,地球变成了“火球”。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会产生红外线“热脉冲”,形成50000℃以上的高温。这时地面成火海,所有物体都被烧焦,地球上80%的物种灭绝,可能只有海洋中和地下的一部分生物有望存活。热辐射还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紫外线闪光。这种闪光比太阳还要亮很多倍,不过仅持续几秒钟。这种闪光可伤害人体的眼睛和皮肤,可以致盲和皮肤严重烧伤。

巨石块和气溶胶

大的小行星冲击地面可形成陨石坑,陨石坑的直径是小行星直径的20倍。也就是说,一颗1千米直径的小行星,可形成一个20千米直径的巨坑;而一颗10千米直径的小行星,可形成150千米直径的巨坑。与此同时大量的石块和泥土被抛向空中,甚至到达大气层之外。这些石块和泥土可遮蔽住太阳、月亮和星星,使天空一片漆黑,大地仿佛又进入黑夜。这种情况可持续几个小时至几天。

被抛向空中的比较小一些的石块和泥土可以蒸发,然后迅速冷却和凝结,形成1毫米直径的小雾滴,这就是气溶胶。

电磁辐射效应

电磁辐射对人体一般没有直接伤害,但可以严重干扰和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系统。

继发效应

继发效应包括大面积火灾、海啸、火山喷发、熔岩流、水下滑坡、核冬天、酸雨、平流层效应、氧耗尽、地球磁极逆转、气候巨变、饥饿和瘟疫等。

大海啸

大面积火灾

65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就形成了全球火暴。但直径比较小的一些小行星的冲击只能造成大面积的火灾。火灾区域的温度可上升到8000℃至30000℃。

海啸,火山喷发和熔岩流

小行星如果冲击海洋,不仅引发海啸,而且还可引发二次海啸。二次海啸也有很大的破坏性。

一颗大的小行星在冲击海洋时,可以击穿比较薄的海底地壳,进入下方的熔融地幔。这时不仅在冲击部位造成灾难,而且在与冲击点相对的地球另一边地壳也被击碎,形成一个出口,产生地幔柱火山喷发,同时伴随大量熔岩流,进而导致长期的全球生态破坏。

灰尘与冲击冬天

科学家推测,一颗大的小行星对地球的冲击可产生大量灰尘,灰尘的厚度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平流层,整个地球表面被这厚厚的一层灰尘完全笼罩着。因此太阳光无法到达地面,地面一片漆黑。这将使地球进入一个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黑暗时期。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加热会停止下来,这可能使地面的气温下降39°C,导致所谓的“冲击冬天”。这种“冲击冬天”类似于大型核武器爆炸后引起的“核冬天”。

大地震

小行星冲击地球

氧气耗尽

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中,由于地壳被击穿,触发大规模的地幔柱火山喷发,从而导致大气中氧含量的急剧下降。这就是历史上两次大的灭绝事件中氧含量耗尽的原因。

酸雨

小行星冲击引发的大面积火灾和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有害和有毒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氯化氢和氟化氢。当这些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时,就会形成强烈的酸雨。

地磁极反转

如果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可能会改变地球的磁极,产生的磁极反转。磁极反转又会导致地磁场的减弱或消失。如果地磁场减弱或消失,从宇宙来的宇宙辐射中的带电粒子就可直接到达地面,危害人体。

黑雨、饥荒和瘟疫

一颗大的小行星撞击之后,可能会发生称为“黑雨”的极端天气现象。这种雨水很黑、很粘,是冲击产生的灰尘和泥土与雨水混合而成。

小行星撞击还可能产生全球性的饥荒和瘟疫。

大风暴

猜你喜欢

冲击波海啸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半月板撕裂
连续的海啸
小行星:往左走
“隼鸟”2再探小行星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
B612小行星上的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