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水再利用现状分析
2014-01-03阮立强朱玲张晓明
阮立强 朱玲 张晓明
摘 要:家庭中水利用目前在全国所有城市和绝大部分市镇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推广,城市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而在家庭用水中,卫生间的淋浴器、洗衣机、抽水马桶和厨房的洗菜盆已成为“挥霍”水资源的“大户,怎样将淋浴器、洗衣机和洗菜盆产生家庭中水再利用达到减少废水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本文将就家庭中水再利用现状作充分分析。
關键词:中水利用;节水;利用;分析
1 我国水资源利用及节水现状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居世界第88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我国城市水源只有30%符合卫生标准,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我国北方及西北为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16.5%,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最终利用量仅相当于一次水资源利用的7.5%,二次水资源利用的18%,三次水资源利用的56.25%,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时空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地区多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调查分析,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而且水质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原来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有限的水资源和严峻的环境约束将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长将逐渐变缓并趋于稳定,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更多来自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供水将到了最严峻时刻。
1.2 我国水资源节约利用现状
1.2.1 我国生活节水现状。在生活节水方面,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绝大部分市镇,基本做到了安装计量水表收费,基本取消了居民生活用水包费制。国家建材局、建设部、国家计委、轻工业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多次颁布关于推广应用新型房屋卫生洁具和配件的规定,对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的开发、推广应用都有明确的指示。各地节水办也很重视,积极组织人员研制开发新型的节水器具,建材企业也积极研制生产节水器具,并有了一定的成果,对城市节约用水起了很大的作用。到2010年对于跑冒滴漏和浪费水严重的用水器具改造完毕。城市公共设施节水是生活用水节的重点,到2010年城市公共设施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空调冷却用水的循环率达到96%。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召开的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国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已由2000年的517.9升/人·天下降至2010年的364.7升/人·天,十年间下降了30%。城市年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在5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年城市节水量约占当年城市年供水总量的10%。
1.2.2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城市节水取得较大成绩,但仍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对城市节水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将节水减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概括讲包括以下几点:(1)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像工业用水,一般可分成冷却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等,其中节约冷却用水相对比较容易,而节约洗涤用水、工艺用水则相对较难。但不管要节约哪种工业用水,都需要更新改造用水设备,有的甚至要更新改造工艺设备。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单方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我国从上到下工业节水尚无固定投资渠道,节水工程一般是争取一个上一个。农业节水投入近些年有所加强,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与技术落后使我国工农业用水水平与国际差距拉大。(2)法制不强。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单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节水必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节水也必然难见成效。抓好节水必须充分考虑节水工作的特点,既要靠市场推动,也要加强政府行为。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和切实有效的广大用水户的积极自觉行动相结合,才可能促进我国的节水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3)工业节水技术滞后。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第二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用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工业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水资源。第三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
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011年10月17日中科院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中深刻地分析了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相应的八个方面战略性转变的要求,以及为实现战略转变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强调水资源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要把节水放在首位。中国能不能较好地解决水资源问题,关键取决于节水,取决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课题的研究对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课题的研究目的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而在家庭用水中,卫生间的淋浴器、洗衣机、抽水马桶和厨房的洗菜盆已成为”挥霍“水资源的”大户,怎样将淋浴器、洗衣机和洗菜盆产生家庭中水再利用達到减少废水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家庭中水再利用系统改变了目前家庭用水模式,拉长用水流程,由短流程的用与排转变为长流程的用与排,不失为一种节水的新途径。即在家庭建成一个节水系统,把洗菜水、洗衣水、沐浴水等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中水分级集存,用于冲洗便器或打扫卫生,再一次利用后排放,把洗餐具含油渍高,或其他不便于利用的污水直接排放,使中水能够按水质分别得到控制,满足各种用水需求。该项目使用后,水的重复利用率可达41%,节水率达到36%,污水排放总量可下降35%。
3 国内外家庭小型中水回用现状
3.1 国外家庭小型中水回用现状
国外在家庭小型中水回用方面开展的较早,采用的方法较多,美国1926年首次回收水,1971年已有358家工厂企业利用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回收量5.1亿立方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每年利用净化污水2.7亿立方米,相当于100万人口一年的用水量。1985年,前西德城市75%~80%的污水已经过二级处理后加以利用。通过大规模推进中水利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在城市发展扩大的同时实现了用水需求的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日本从80年代起大力提倡使用中水,并在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间,专门设置了中水道。而且为了鼓励设置中水道系统,日本政府制定了奖励政策,通过减免税金、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大力加以推广。同时还要求新建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办公楼以及会馆、公园、运动场等公共建筑物都须设置中水道。美国现在至少有七个地区已经或者正在建设中水回用厂。新加坡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推广中水市场,则在媒体上对中水大做广告,以引导民众的消费习惯,吸引更多的新加坡人接受它。
3.2 国内家庭中水再利用现状
我国从六五、七五就开始研究中水的利用,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使用,目前大型的污水回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北京、天津、青岛等缺水严重的北方城市走在中水市场的最前面,这些城市都把中水回用列入城市大的总体规划之中。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到2008年城区要建成9座中水厂,再生水回用率将达到50%。要让中水流进百姓家,目前的管线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北京计划近期在东南四环地区铺设7段供水干线,将现有的管线逐步向东南四环延伸,为沿线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和绿化用水提供可用水源。天津还为此专门出台了关于住宅使用中水的规定,城市规划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都要使用中水,配有中水管道。目前天津一些小区都使用中水来替换自来水用于景观用水,以及浇灌绿地。青岛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全国的1/7,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现状,青岛中水回用工程正在大力推进。市区中部长达7.2公里的海泊河再生水供应管网已经基本铺装完成,海泊河区域的企业和居民将成为再生水工程的第一批受益人。
综上所述,我国家庭中水的再利用主要集中于社区大型的污水回用,家庭小型中水利用还得不到推广。其原因主要是国民的节水和利用中水的观念还不强,国内水价低,小型中水再利用技术还不成熟。
参考文献
[1]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R].中国水利报,2011:10期.
[2]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调查分析[J].中国水利报,2007.
[3]迟海燕,田一梅,汪泳,等.北方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现状的调研分析[J].给水排水,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