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思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2014-01-03马英才
文/马英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只有真正做到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真正紧跟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始终把创新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相继爆发,转型升级的要求越来越紧迫,成长中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全面深化改革也面临较多的历史的、时代的制约因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等改革约束,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坚持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
一是要打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推进思想观念的创新。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一些人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一些人害怕改革改到自己头上,触动自己的利益;一些人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只知模仿,而无创新。而实践早已经证明,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经济发展就慢,社会活力就差;勇于进取,善作善成,经济发展就快,社会活力就会迸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全面深化改革,观念创新是总开关。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综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变革,每一次转折,首先发生的都是观念的创新。在当今时代,社会变化迅速,价值观念多元碰撞,尤其是我们正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就更需要推动观念创新,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要有更加强烈的进取意识,以更大的决心、勇气、毅力,破除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要有更加强烈的机遇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紧时机推动改革;要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勇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以观念创新带动理论、机制、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创新,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二是要破除体制障碍,推进体制的创新。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不仅需要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需要着力破除发展体制障碍,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不管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行政体制改革都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弊端,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健全和完善科学化体制机制体系,补齐短板;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精心进行顶层设计,谨慎推行试点工作,不断解决新问题,使各方面的改革能够同步适应、有机互动;坚持进一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激发社会活力。
简政放权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举措。继河北、广东、北京等地试行权力事项公开后,中央政府也开始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从2014年2月13日起,财政部、文化部率先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到2月20日,中央政府75个部门中,有47个公开了1031项保留事项。权力清单的公布既彰显了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也进一步促进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产业改造升级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否则就会在科技创新的大赛上落伍,难以取得竞争性优势。然而,就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现状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升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弱。因此,必须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绩。2006年到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总量、科技创新成果均大幅增长。2013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59万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69亿元,增长4.1倍。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突破11万亿元,年均同比增长10%以上,凸显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四是推进方法创新。
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方法问题再一次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必须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改革的内容、重点、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与新时期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方式方法,要科学布局,辩证思考,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系统思维,用系统方法谋划改革,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耦合性和协同性,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改革的效果。
五是破除制度约束,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要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必须更加理性,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只有坚持制度创新,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激发中国社会的动力;只有坚持制度创新,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释放持续凝聚共识的改革红利;只有坚持制度创新,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基层党组织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线和推动发展的最前沿,在改革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最近,能够及时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发现矛盾所在和问题的症结,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必须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于改革的事业中去,凝聚起强大的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