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能带给我们什么?
2014-01-02诸葛晴
诸葛晴
人类探月工程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上一次被严肃提起,是在1970年。
那一年,伴随着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如火如荼,非洲赞比亚的修女玛丽给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航行中心科学副总监施图林格写了一封信。玛丽在信中问:“地球上这么多孩子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月球、去太空?”
“从长远来看,我觉得探索太空的工程更有助于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施图林格在回信中说,“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
登月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有直接的答案——中国的登月工程,成功推进了我国CCD立体相机技术、航天发动机及涡轮泵技术、射电望远镜技术、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超导接收机技术、自润滑轴承制造技术等等。
登月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有间接的答案——中国的登月工程,将推动我国物理、化学、地理等基础学科的进步。
登月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有形象的答案——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就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副产品,登月工程还给人类带来了核磁共振检查、激光通讯技术等等。
登月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有数字的答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算过一笔账: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共开展了118次月球探测,其中苏联64次,美国54次,当时成功率基本是40%。在美苏太空竞赛的热潮消退之后,美、印、中、日等国又陆续搞了十多次。中国嫦娥一号、二号、三号连续三次成功,成功率很高。美国阿波罗工程搞了十多年,投入了250亿美元。美国当年投入探月工程的钱约占当年GDP的2%至2.5%,而目前中国每年投入嫦娥工程的资金约占中国GDP的万分之几,相比之下,不是很多。就太空工程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来说,吴伟仁介绍,作为参考之一,美国阿波罗工程投入产出比约1∶15,即每投入1美元可以获得15美元的回报。
吴伟仁指出,中国探月工程对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的推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造福百姓。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能找到不少身边的例子。就拿老年人常常接触的一些物件来说,比如目前大受欢迎的太空铝轮椅,太空铝是一种经过高温氧化等特殊工艺处理过的铝镁合金,可以经受几千度高温和强大的冲击力,具有轻巧耐用等特点,用它做轮椅又轻便又耐用。当初,这种材料就是为太空飞行而研制的,因此才被称为 “太空铝”。类似的有“太空血统”的产品还有尿不湿、液晶电视和手机等等 。
其实,关于“登月能带给我们什么”,有无尽的答案。科学家们知道一部分答案,但这个答案不是全部,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这些项目往往耗时几年甚至数十年,人们需要更久的时间去领悟它们的魅力。
(责编: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