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
2014-01-01陈秀珍
陈秀珍,王 威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的活动过程中,审慎地、辩证地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以及病人反馈的意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皮肤科护理工作不但需要具备多学科综合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掌握更确切可信的临床科学证据来开展临床工作。随着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和观念即循证护理应运而生,其核心内容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必须遵循科学的医学原则和实际情况来进行临床护理。为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将循证护理运用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为SLE的病人96例,均为女性,年龄15岁~54岁(34.45岁±7.15岁)。所有病人均符合《内科学》中SLE的诊断标准[1]。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两组年龄、病程严重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皮肤、光照以及药物等的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对护理方法、疑难问题及相关知识进行循证。
1.2.1.1 人员培训 对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的原则、循证医学的实践程序以及科学的收集资料。
1.2.1.2 管理组的组建 科护士长与两名主管护士为主要负责人,并重点培养2名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的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收集文献资料。
1.2.1.3 提出与搜集循证问题 对临床护理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循证问题,管理小组对问题进行收集,将所有提出的循证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1.2.1.4 循证依据 由小组主要负责人将收集的循证问题进行分工以及相关文献的查找和检索,寻求相关依据。
1.2.1.5 制定优化的护理方案 由观察组所有的护理人员对检索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与辨析,并根据病人的实际临床情况进行验证,从而制定出最优化的护理方案。
1.2.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病人疗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天数及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数据采用SPSS 1 3.0统计软件处理,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疗效平均秩次(54.52)高于对照组(42.48);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观察组平均秩次(54.79)高于对照组(42.2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2.2 两组住院天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随着现代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其主要方法是用批判性的临床思维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去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法;其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成本以及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2]。皮肤科许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病情复杂多变,疾病容易复发,对护理的要求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药疹等疾病的护理[3]。循证护理的兴起为解决众多临床护理问题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循证护理要求对每一位临床病人的护理都要提出针对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经过多方渠道寻求最佳的科学证据,并对所获得的证据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科学的、合理的护理方案[4]。有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引入循证的临床实践模式,对降低医疗护理费用以及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5]。例如加拿大学者研究出一项旨在针对压疮问题的循证护理学应用模式,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依据;英国的Mcinnes等[6],系统地提出了治疗腿部压疮的RCN循环护理指南等。在现代医学模式影响下,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单纯的生物人转向为心理、生物和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所以循证护理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切实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我们发现,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及配合、促进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使得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使护理工作变成一种享受。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是推动整体临床护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相信随着我国护理教育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加强,循证护理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快速的发展,护理工作人员也会为病人提供更为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7):860-861.
[2] 吴泰相,刘关键.关于循证医学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8):62-66.
[3] 刘鸣.应正确评价和使用循证医学证据[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2):9-11.
[4] Vanhaecht K,Bollmann M,Bower K,etal.Prevalence and use of clinical pathways in 23countries-an international survey by the European Pathway Association[J].Intl J Care Pathw,2006,10(1):28-34.
[5] Stichler JF,Fields W,Kim SC,etal.Faculty knowledge,attitudes,and perceived barriers to teach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J].J Prof Nurs,2011,27(2):92-100.
[6] Mcinnes E,Cullum N,Nelson EA,etal.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leg ulcers[J].J Clin Nurs,2000,9(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