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4-01-01黄仁术凌明亮
黄仁术,凌明亮
(1.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2.皖西学院人事处,安徽 六安237012)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压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之一[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2]。而动物科学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强、创业机会多的专业,它能直接帮助创业者不断开创产品和市场,以满足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管理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但当前地方高校的动物科学专业,禁锢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教学高度弱化,创业教育很少提及,人才培养目标不过是个“行业求职者”[3]。为此,开展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以及创业影响因素等情况的调查研究,对皖西学院乃至其他地方高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向皖西学院2009~2012级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发放《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设计参考宁波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程组的设计内容[4]。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81份,回收率为93.7%,回收问卷全部有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创业意愿
调查发现(表1),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创业意愿较强,有80.8%的学生有创业的愿望;赞成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占56.9%,反对毕业后创业的学生达32.4%;赞成休学创业的学生占28.5%,反对休学创业的学生达64.4%。
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不愿创业的因素有个2方面:一是社会知识结构不够全面,79名学生(占28.1%)不清楚大学生创业的国内环境,75名学生(占26.7%)认为国内环境对创业的风险较大,目前不是创业时机。二是基本素质与能力不够健全,77名学生(占27.4%)认为自身缺乏创业能力,119名学生(占42.3%)认为自身素质无法应对创业风险。因此,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创业时间的选择普遍滞后,认为应有足够的时间加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积累和提升,131名学生认为创业时间应选择在4年后,占46.6%;124名学生认为创业时间应选择在毕业后1~3年,占44.1%;仅4名学生认为可以现在创业或毕业时开展创业,22名学生认为创业时间不宜确定,分别占1.4%、7.8%。
2.2 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社会知识结构
对各类知识的重要性进行5分制赋分,其平均分值见表2。其中,法律知识指在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工商、税务、劳动、合同、经济法等相关法规知识;商业知识指商品流通与销售环节的知识;非专业知识相对于专业知识,起到扩展知识面、培养敏锐的目光、对创业目标起辅助作用的知识。调查统计结果经F检验,F=9.07>F0.01(3,1120)=3.80,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用SSR法检验具体处理间的差异,发现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认为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社会知识结构中,对法律知识与商业知识的需要同样重要,且远远高于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P<0.01)。
表1 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创业意愿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2 动物科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社会知识结构情况调查统计表
2.3 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对有关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进行5分制赋分,其平均分值见表3。其中,创业意识指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创业品质指与创业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和外向性;创业能力指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等与创业目标直接相关的能力;其他能力与素质指具备生产者、管理者、发明家和社会活动家角色所具有的与创业目标间接相关的能力和素质[4]。调查统计结果经F检验,F=11.87>F0.01(3,1120)=3.80,各处 理间存 在极显著差异 (P<0.01);进一步用SSR法检验具体处理间的差异,发现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认为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中,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样重要,且远远高于创业品质(P<0.01)与其他能力和素质(P<0.05),而创业品质与其他能力和素质重要程度相当(P>0.05)。
表3 动物科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情况调查统计表
2.4 创业影响因素
对有关创业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5分制赋分,其平均分值见表4。调查统计结果经F检验,F=19.50>F0.01(5,1680)=2.22,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用SSR法检验具体处理间的差异,发现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认为国家政策、创业资金、创业项目、创业能力对创业的影响同样重要(P>0.05),且影响力远远高于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P<0.01),而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力也远远高于家庭因素(P<0.01)。
表4 动物科学专业创业影响因素情况调查统计表
3 结论
针对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但创业时间选择相对滞后;创业型人才的法律知识与商业知识、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亟需加强的现状,建议学校应深入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结合通识教育,科学构建创业型人才的知识体系。通识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5]。学校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体系建构上,要注意法律知识、商业知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融入,要培养学生对经济运行环境及行业市场的认知洞察力。(2)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夯实创业型人才的能力体系。学校应根据动物科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需要,健全“五、三、三”式(五个平台、三项实践、三级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即借助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2个平台,开展课程实验工作,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操作能力;借助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平台,开展集中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畜禽生产综合实践能力;借助教师科学研究实验室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工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3]。随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对创业项目的选择会更趋于科学和执著。(3)整合教育资源,全程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意识。学校应充分利用“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与特色,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地缘、人缘、亲缘优势以及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开展校、地、企互动,建立一支包括行业专家与企业家在内的专兼结合的创业指导团队,积极开设创业课程、打造创业赛事、加强创业实践、深化创业教育,使创业意识深入骨髓。
如上所述,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推进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应适用于其他地方高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观念开放,接触和掌握新的信息快捷且充满创新激情,社会环境及家庭因素对其创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已不占主导地位,而良好的国家政策支持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充足的创业资金投入是大学生创业的保障,适于大学生创业兴趣、意愿和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的动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等创业能力则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只有立足改革,多方合作,形成“政策支持、资金保障、项目驱动、能力支撑”的工作模式,大学生才能从容面对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1]方热军,项智锋,任湘.动物科学类研究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48-51.
[2]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黄仁术,凌明亮,赵群.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2):53-56.
[4]宁波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程组.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创业型人才培养状况研究问卷调查[EB/OL].http://www.doc88.com/p-37731360297.html,2011-05-22.
[5]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