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
2013-12-31石明华
石明华
历史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单调枯燥的课程,是很多学生认为是最不容易学习好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有畏惧情绪,有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如时间长,空间跨越大,很多事件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材料由于受特殊背景的影响,很难分析。即便是一些看似简单的材料,分析起来,考起试来,要点也答不完全。所以,即使喜欢这门课,做起题也畏惧几分。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认为,教师除了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外,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积极的情感,这也是学生学好中学历史的重要因素。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
在新课程理念上。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考虑学生的双基的落实,还要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为,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本身还承担着育人的功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历史学科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向学生进行完整性的叙述,还要对一些定型的历史事件和结论进一步探讨和深入挖掘,给学生完整的系统知识体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但不是唯一的任务。而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必须置于重要的位置,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对精神世界的构建和认同。在历史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对整体世界的认知和体验,感受到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生、迂回曲折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活力,才具有真正的生命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很有必要。
二、在授课方式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
历史教材内容繁杂,事件跨度大,有些专题内容与历史事件交叉,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所以,在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讲得多,又多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说,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则活动很少。这样的课堂灌输多,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容易依赖教师的讲解,很少有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学生缺乏了对历史问题的认知,对所学的历史内容只能通过课后的强化训练来加以巩固。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无论是获得知识、掌握能力,还是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让情感渗透在整个教学中。
三、在人物的分析中挖掘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
高中生思维比较敏捷,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冲动,乐于探究,这是他们所具有的一种良好品质。有了这种良好的品质,就能够对人物评价,对事件分析,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人生是复杂的,所以对人物的认识与评价也不能一锤定音。大凡在历史上有过贡献的人,他们往往具有某些独有的品质,其积极的方面需要我们去挖掘,好的加以学习,借鉴;对消极的方面加以批判。对人物的分析与评价,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喜悦与快乐。研究人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因为学习需要科学的研究精神,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
从这个角度看,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培养各种积极的情感的过程,教师要抓住时机,将历史的学习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结合起来。
四、在讲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现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未来发展的需要。从道德的层面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等等。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包含了如上的一些内容,而且无所不有。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看出古人为了国家的命运而舍身忘我的精神。从《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到沈括的《梦溪笔谈》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科学的研究精神,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学习历史就是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教材虽然枯燥,但其本身又充满了探索。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到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艰苦奋斗,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历史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忽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不能对知识整体把握。历史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与现实的联系,缺乏时代感,好像学习历史就是为历史服务,不能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往往注重的是历史,缺乏对生活的真正关怀,对时代发展的关注。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简单地提高成绩,而是要借助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学习历史就是要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以中学历史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感到学习主体的作用,还要寓教于乐,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感到学习如同爬山探宝,有着无穷的乐趣,真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还有,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和学生沟通感情,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感化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学生的高度认可,教师的教学也只能说是空中楼阁,缺乏的是感情基础。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学好历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全面育人的需要。总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课堂。所以,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把握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