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感悟

2013-12-31何峪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构成实施高效课堂

何峪平

摘要:面对目前语文教学的低效状况,分析其教学表现及原因,针对性提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分析它的构成要素,研究它的实施步骤和方法,考量它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高效课堂;理念;构成;实施

语文教学就其效果而言,长期处于被社会各界诟病的局面,虽有许多的教育名家提出了种种教育方法,许多教育工作者做出了种种努力,依然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究其原因,课堂教学的低效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

一、目前低效课堂的表现及原因

首先,是文本讲授的问题,语文课一般将课文视为文本,文本是制约语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文本内容最重要,其次是文本结构,而文本的语言特点只是参考性因素,不能作为决定语体的因素。但是许多教授者在处理课文的时候,出现了重内容轻材料,重语言轻结构的偏差。虽然说文本内容最重要,如果仅分析文本内容而不分析构成文本的材料,只会使接受者领会文章写的是什么,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安排,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在教授中不注重结构的分析,会使接受者误会知识内容的安排缺少了理性的思考,成为杂乱无章的一堆材料。又舍本逐末去大力分析语言特点,致使语言的妙处缺少支撑而没有韵味。

还有在讲授练习时出现的问题表现为重答案轻题干关键术语所蕴含的知识的分析,重结论却轻结论所需要的要素及必要推理步骤的分析。这也许是认为语文是艺术,艺术的东西比较玄学,不比科学的东西那么有条理,那么有规则。如若不讲出知识性条理性,学生的考试答题怎么确定其正确与否呢?

再有作文讲授出现的问题,初中学生的作文最麻烦的是文体不分明,造成原因在于,讲授者处理语体具有可预测、可验证、可重复的物质性特征不到位。

其次,是上课语言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问题,表现出重文本者语言和教授者语言,轻接受者语言,致使接受者信息的接受度不高。语文教学的一个层面就是处理信息,我们通常总是试图以最小的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我们的目的是将新信息与已有的旧信息联系起来,或者是重新获得相关的信息。但目前的做法,却与我们的设想相距甚远。

再次,对上课主体对象忽视所造成的问题,表现为重文本作者的体验、教授者的体验,轻接受者的体验,造成接受者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因为接受者对于文本作者的体验、教授者的体验没有切实的经历,不明白也不认可这些想法做法,常常被拒绝分享体验的接受者哪来的兴趣!

二、改变低效课堂的出路,创建高效课堂

首先,要解决语文课堂讲授者的问题,语文隶属于修辞学,在《修辞学通论》中,郭绍虞论述了对修辞学方法的两种态度:一是旧的态度,所论偏于文章方面,而尤其注重在风格。一是新的态度,所论偏于辞藻方面,而尤其注重在辞格。

旧的态度有时不免太玄学化、太笼统。其长处在于讲得很活,很精微,能使人深造,而短处在于没有指出途径,且有时会与文学批评相混淆。新的态度有时不免太科学化,太琐屑,其长处在于讲得很正确,很有规则,能指出途径,而短处在于没有使人图深造,且有时与文法学相混淆。这两种态度都很重要,辞本是一种艺术,所以论修辞不妨玄学化,必玄学化而后能得其神。而修辞学却又是一种科学,所以论修辞又必须科学化,必科学化而后能尽其法。只需能二者兼顾,不使修辞学成为文法学也不陷于文章学那就好了。

其次,是针对课堂接受者的建议。教师在上课时运用迁移法,将文本中创作者经历的事件的结果,分析出产生的条件,又加入讲授者的经历、结果及想法,引导学生去添加经历,分析产生事件的种种条件,推断不同条件下的可能性事件。学生在上课中不再是文本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本的创造者。还可采用印证法,让接受者的经历与文本中的道理互相印证,促使接受者为其感性行为找到理性依据,以便其更好地发展。

三、高效课堂的概念

什么是高效课堂,简言之注意到讲什么(内容),对谁讲(对象),怎样讲(步骤和方法)而达到既定目标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授者启发了学生思考、发展了学生思维、分层分类地培养了学生能力的课堂。

四、如何实现自主高效课堂

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出本课时所复习的范围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是复习重点和难点,在课标和考试大纲中,这些知识点要求达到的等级。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本的目标要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各自完成能够完成的内容,小组学员交流指导,不同小组互相补充订正,逐步完成。要求学生参与至少一项内容、一个小知识点的储备。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充分利用黑板,教师可先让学生将参考书中的目标、问题抄至黑板上,找出其中的知识性术语,寻求解答或例证。将要求转化成作业形式落实,将作业的一般格式变成考试形式,并勾画出要求的关键词,解释关键词的具体达成条件,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替换关键词来比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参考书的答案提出自己的解释看法。

五、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

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要考虑两个方面:作为课堂主动要素的人和被动要素的文本。

在对待作为课堂主动要素的人的要素上,不管是作为教授者的人还是作为接受者的人,在课堂上,要高效地完成教育的内容,有效的对话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手段。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任何教者、编者、书写者是对话的一方,而学生是对话的另一方,语文教育具有深刻的对话性,语文教学要充分注意对话性,对话各方都需要得到尊重,尤其是作为主体性的学生的对话要得到尊重。这是高效课堂的实施要素。

作为被动要素的文本在处理时,教师要分析文本写作者考虑的文本本身的情况,如内容结构语言,合理地建构自己的文本,根据听、读者的口味来决定文本的选择,使听读者成为文本的接受者。明确意识到这两个要素,正确处理好这两个要素,是完成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实现。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构成实施高效课堂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