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
2013-12-31丁素萍
丁素萍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与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升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兴趣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所接触的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联系性时,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会被充分激发。
在“美丽的小问号”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提出几个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难倒教师。学生积极性可高了,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我也随之兴奋。可是等到他们提出问题,就让我大失所望了。学生提出的不是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而是教材上的问题,我有些沮丧。怎样才能还学生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还学生一颗纯洁的童心?
这时候教室外面飘起了雪花,学生有的盯着窗外,有的欣喜地告诉我:“老师,下雪了!”看着他们眼中对雪的渴盼,我立刻停课,让学生去玩雪,或许能够唤起学生的疑问。嬉戏、打闹、欢叫、雀跃,学生兴致勃勃!忽然,一个学生大叫:“老师,为什么雪花一到我的手里就消失了啊?”这个问题如同天籁之音,学生开始留心事物了。“谁还能发现问题,一个问题奖励一颗小星星!”我大声鼓励!“雪花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雪花的形状会不一样啊?”“雪花是花吗?”这样通过观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学生学会了主动探究。
二、在体验生活中领悟道德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深化道德认识。
生活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感动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教学《帮帮残疾人》一课时,学生虽然知道应该帮助残疾人,但并不能真实体验残疾人的不便,不能感受残疾人想得到帮助的需要以及被帮助后的温暖心情。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盲人取物的感觉——一位学生蒙上眼睛,摸索着走到讲桌前,拿回自己的物品。这个过程,虽然不是人人扮演盲人,但“盲人”的反复触摸,辨别方向,辨别物品,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和艰辛,这时再让他们述说帮助别人的事,他们会有感而发,懂得了给别人以帮助,就可以给别人带来一缕阳光,一丝快乐,让学生真正与角色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从内心有所感悟。
三、在模拟生活中丰富感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品德与生活》从生活中来,我们要尽量地去模拟生活,“为君翻作《琵琶行》”,再现真切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主题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对那些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在教学“红绿灯,在站岗”这一活动主题时,学生初步认识了交通标志,我在课堂上模仿现实生活,设置一个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举着红绿灯和各种交通标志,一部分扮演行人或机动车,一起演一演怎样过马路。这一演,便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
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教材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学生就会在教师精心铺垫的平台上,行为感知不断丰富,道德认识逐步加深,情趣与理趣的交融,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在回归生活中指导行为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生活实践,让儿童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获得生活规则,提高道德认识,改变道德行为,自觉地把在课堂中、书本上所学所得的“大珠小珠”,撒落运用到生活这个“玉盘”中来,让教学与生活实际在碰撞中发出悦耳清脆的音符。
动手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的环境,眼中的世界进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打扮我的小天地”这一活动主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小小设计师大赛”,让学生带来挂历、碎布、卡纸、毛线、剪刀、空纸盒、胶水等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制作出各种物品带回家以装扮自己的小天地,学生做成了可爱的小灯罩,小书架、相框、布娃娃……虽然比不上买的精致,但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升华《品德与生活》的魅力,真正让学生领悟到《品德与生活》的美,学以导行,并铸就健康的个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走上回家的路。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