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评价思索

2013-12-31孙建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评价语文课堂

孙建梅

我校语文课堂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尝试实施高效课堂,教师的评价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大多数教师基本上能尊重、激励学生,但也有个别教师偶尔存在机械、重复、轻率、单一等问题。而这种缺乏艺术性的课堂评价,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闭塞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这些虚假、空洞、肤浅的评价,对我们的课堂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如何提高课堂价值,体现评价的艺术性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我校的课堂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于漪教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语文教学需发展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不同能力层次、不同认知特征、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班级语文整体素质的提升。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学生大体划分为三类: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学生分为感性、中性与理性;根据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学生分为积极型、观望型、消极型。如此以来,一个学生便具有了三个维度。如学生W属于“尖子生”“感性”“积极型”,学生L属于“学困生”“中性”“消极型”。若他们都回答了一个问题,对于W我会重点评价她的语言之美,会点出她答语中的关键词,甚至会让学生记录下来,此外,我还会引导她打开思路,向问题的更深处探究;对于L,我则重点评价他的参与意识,会将他的回答加以提炼,润色,并争取其他学生的认同与鼓励。

这样,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便勇于选择独特视角,勤于思考、探究,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中等生们便会见贤思齐,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学困生也有了不断进取的愿望,一步步找回自信,获得学习语文的“密码”。

二、倾注真情,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但表扬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

只有切切实实关爱学生,真真正正地为学生的哲思而惊叹,为他们的偏误而惋惜,为他们的批判精神而喝彩,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评价看作动力之源。

当学生回答出色时,我们不应吝惜赞美之词。当学生迸发有哲理的语言时,我们不妨这样评价:“你说的颇具哲理,耐人玩味。对了,大家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要注明这则语录的作者是××哦!”当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时,我们不妨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造性,这点我特别欣赏。请大胆探索,永远做幸福的思考者!”当学生的发言条理清楚时,我们不妨说:“看,××对这个话题如此有研究,而且表述起来层次明晰,这便是学者之风啊!”

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完美,教师也可就发言的积极性,准备材料的严谨性,表述中的闪光点加以褒奖,从而使他们能自觉融入本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兼顾理性,不可盲从

评价有激励功能,通过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有时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其实,批评无禁区!因此,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就应加以引导。

我曾听过一堂课,教师执教的是《智子疑邻》,品析完课文,他问学生:“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明白了有好的建议千万别告诉别人,因为好心总是得不到好报。”教师想也没想,便说:“好,不错。下一位同学请你谈谈。”我便不解了,这样的回答也好吗?作为教师,你的职责是什么?难道不需要纠偏吗?

这样的教师,毫无理性可言,带给学生的只有“负效应”。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一个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孙老师评价道:“我特别欣赏他良好的心态。你看他读书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生笑)我也要向他学。但是有的时候,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这样委婉的批评,学生是能接受的。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四、适时引导,巧妙点拨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最担心的便是发言者回答起问题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甚至脸一红,索性僵在那里。当我感觉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我会说:“或许是过于紧张吧,没关系,坐下后再想想,或许能打开思路呢。谁来帮帮他?”这样的评说后,学生便有了台阶可下,之后,他在聆听中会更为专注,随后的表达即使无法翻出新意,最起码也能做到有话可说了。

当学生的回答陷入“死胡同”而无法取得角度的拓宽时,我们切不可“袖手旁观”,应准备随时“救场”。

一次,我在执教《心声》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心声”的内涵,一向睿智的毛晨玉同学却急得抓耳挠腮,原来他说出“‘心声指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读书,不过,好像还有其他方面,我再想想”后,其他同学盯着他,他越发焦躁,我想,他肯定是思维短路了,于是,我引导他:“你是从学习角度来谈的,如果从家庭、教育等角度考量,‘心声还有哪些内涵吗?”他豁然开朗,作出了精彩的表述,赢得了阵阵掌声。

五、适时互动,倡导多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方式应力求多元化,应将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结合起来,不宜唱评价的“独角戏”。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能让课堂交流呈现多边化的良好态势。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可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开始,他们的评价局限于“定性”——“好”或“不好”,在一步步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从语音、语调、语气、语感等角度进行评说。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评价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