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妈除了跳舞还能干什么

2013-12-31南桥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大妈广场

南桥

北京有一男子不堪广场舞困扰,放猎枪放藏獒。合肥市长办公室曾收到两百多起广场舞投诉,但是不了了之,因为受理官员说这总比打麻将好。

还有大妈跳舞被人泼粪。这群大妈跳广场舞,不顾他人的学习和休息,反责问对方为什么不装隔音玻璃。大部分评论者对此幸灾乐祸。我想大家可能也是对这种现象愤懑已久,但又惹不起,因为这个年龄的大妈,多半已经退休,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得罪了跟你纠缠下去,她耗得起你耗不起。

大妈的广场舞扰民,大妈们的子女能否花点力气,息事宁人地给劝回去?对这种提议,我的一个朋友微博上表示:“子女劝不回去。让一代不读书的人回家干什么?她们在电视上也只能看家长里短相亲调解类节目,根本不会独处。回家老两口大眼瞪小眼两天,就又得出来了。”

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人老了之后该干什么?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大妈跳舞,除了身体锻炼之外,也在满足其他一些需要,比如归属感。和大部分而今跳来跳去的上班族不同,老一代人多属“单位人”,发自本能地觉得自己需要归属于一个群体,被人关注,被人需要,被人关心。

在美国,老人和子女不住一起,地广人稀。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老人的地狱”一说,多流传于华人中间,因为很多老人不会开车,语言不通。美国本土的老人好像自得其乐的居多,甚至说自己“心理是年轻人”。还有的一些社区和公寓(俗称老年公寓),专供老人居住,说是入住者必须65岁以上更好,很有意思的是,不说65 岁及更老,好像越老越好似的。

美国老人退休时间比较晚,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寂寞的问题。很多美国老人一直上班,直到真的干不动为止。美国没有“单位”这个概念,从一个地方退休后,继续去另外一个地方上班,包括去沃尔玛做些杂事,可能退休后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总让其有事可做。国内有的五十才出头就退了。倘活到80岁,后面还有三十年赋闲在家。要是有机会的话,应该去找点别的事情去做。子女也不要觉得面子上抹不开去阻挡,因为这不光是钱的问题。人活着,能奉献于他人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如果没有工作机会,做做义工也好。一个人老围绕着自己活着的话,会把自己越包越小,成为一个“小小的我”,越来越郁闷。

让社区生活丰富多彩,应该是老龄社会的必由之路。美国社区生活很发达。很多中老年人去教会,星期三查经,星期天做礼拜,还有各种小组学习的机会,这就满足了一种社区归属的深层需要。除了宗教机构外,各式各样的其他社区项目也非常多,如“妇女俱乐部”、“诗歌俱乐部”,参与者能通过这些社区组织自得其乐。

老年阶段其实应发展一些爱好,毕竟晚年要有很多时间独处。这时候把过去的理想捡起来的。比如爱尔兰裔作家麦考特就是退休后发现自己有时间了,开始创作,在晚年写出了多本很有影响的书,如《安琪拉的灰烬》、《教书匠》等。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才华,但也有不少可操作性很强的事可做。比如我有一老同事,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家族录像。她把家族的相片整理起来,然后配音,形成各种各样的数字故事。她在家族聚会上播放这些片子,很受家族欢迎。为了这些片子,她甚至跑很远的地方拍摄祖先墓碑的照片,成天为此忙得不亦乐乎。我还认识一个老先生,老年后开始学做木匠,给子孙和亲戚打了很多家具。而后他又开始购买机器,学习如何制作钢笔,我们上次去,还送了我们好几支。该送的都送完之后,他又开始学着在家开始种菜。总之是通过学习对抗衰老。

还有一些老年人去学东西陶冶情操。有些老年人开始学声乐学钢琴。按照常规思维,大家觉得孩子学习才有用,所以让孩子在认知负荷最重的时候逼她们学琴学画,学得他们怨声载道。说起初衷,大部分家长也不是为了孩子成名成家,而不过是让其陶冶情操。到了中老年阶段,干嘛不去陶冶情操?广场舞活动看似爱好,但节奏简单,乐曲通俗,没多少美感,听的人倍受折磨。真正需要花一些精力学习的技艺,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良好的家庭关系,也能解决老年的寂寞无聊问题。那些跳广场舞的退休大妈,可能已经空巢,感觉不再被子女需要,十分失落,需要找个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中国式的婚姻大家可能也知道,互不理睬吵吵闹闹的不在少数,家里精神上找不到多少安慰。去广场跳舞还算好的,有的成为直升飞机父母,盘旋于子女头上,干涉他们的生活,逼迫子女谈婚论嫁,急着抱孙子,或是把手直接伸到小家庭来操纵,打一场代理战争,这都是没有多少事情可做的表现。如果老伴相互取悦,相互欣赏,谁还愿意成天往外头跑?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大妈广场
大妈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心肠不错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