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硬件条件匮乏的教学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2013-12-31符阳玲

考试周刊 2013年105期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新的教育目标的内容。信息技术课到了高二还是会考科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已成为教育者的热门探究问题,所以教育者如何在有限的环境里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一、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

首先,由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信息技术设施投入匮乏,造成我校教学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设备不足、机型陈旧、落后。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还要面临一个难题就是要在设备不足、机型陈旧、软硬件设备常常损坏的计算机教室里完成要求越来越高的教学任务,今天硬盘坏了,明天显示器不亮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常常忙碌于计算机硬件的维修与维护,不少教师花在修机器上的时间要比上课时间多。目前对于第一种现状,一线教师没有能力为学校购置新设备,添加新软件;但是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技术把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管理好、维护好,减少管理工作量,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使我校现有的这些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上课前最好检查计算机是否出现问题,使计算机的性能发挥至最好状态。面对学校计算机无法达到每人一台的标准,只能尽可能克服,如果实在克服不了,就可以采取帮教的形式,让优生与学困生搭配,学困生操作,优生辅导,也可让优生演示,学困生学习,二者互相交换,这样双方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友谊。

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的软件、硬件、思想不断涌现,今天才出现的新知识,可能明天也就过时了,教师绝不是某知识的权威。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所以我们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本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三、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中只有“完美”的计划是不够的,要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善于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对教学工作起着核心作用,常被看做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四、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原动力。“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在教学中,遵循“学中玩,玩中学,既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兴趣”的原则。有的教师既没让学生学好,又没玩好,降低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学习完输入法后,不能只让学生打文章,还可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等,这有利于学生的思想交流,也能加快学生的输入速度。此外,要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每学期还应组织一些比赛,如:打字比赛,网页制作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板报比赛,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愿意学,愿意做,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教学效果相应也就增强了。

五、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传达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遵循“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因特网应用之下载”一课时,要求学生下载一首“北京欢迎你.mp3”,学生通过Internet网、教材、教师收集的资料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下载的方法多式多样,有用迅雷的,也有用网络蚂蚁的,等等,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干与课堂无关的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

六、注重学生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严重不平衡,协作学习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强化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如班级聊天室、QQ等工具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利用“小先生”等协作手段,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我校的机房是将六台电脑排成一组,六个学生一个组,这在形式上有利于协作学习。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让每组推荐一名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成为该组的小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首先问小老师,小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组六名成员相互讨论,如还没有结果,我就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学习、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敢做、敢思考,迅速掌握知识。

七、合理实施考核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考核评价方面,我觉得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考核评价时应该多使用模块式、任务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模块式就是说我们每学完一章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测试(检查),模块设置不宜过大,花25到30分钟完成较宜。而任务化就是我们指定一个任务,如设计一个动画、制作一个电子小报、制作一个网页,每项任务应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但不要干预学生的思路,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相对于语文、数学这些传统学科而言,实在是太年轻。然而既然它已经独立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就应有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本学科的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法才有章有循,有“法”可依。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可总结如下:

1.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学素材,适度估计学生情况。

2.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小组合作学习,缩小个体差异。

4.充分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创新意识。

最终达到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