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俗生存
2013-12-31席酉民
“世俗”,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提到世俗,就算目不识丁,大家也顷刻心领神会。当你想问题、办事情以及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喜欢从众、按照与别人一样的套路进行,那么你就世俗了。
其实,世俗是人类生活秩序的来源之一,所谓约定俗成,入国问俗,入乡随俗;世俗也是低成本生活的一种选择,如阿时趋俗,安于故俗,从俗就简。人们的生活自然会受世俗影响,即习俗移性;当然也以自己的行为不断为世俗的发展做出贡献,常因未能免俗而固化之,或因伤风败俗而破坏之。其实,时移俗易,世俗处在一个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如时下“世扰俗乱,改俗迁风”之势甚烈。世俗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品,不可小觑,但不可其极,俗到极点,若把世俗手腕耍弄得太过分,会由世俗走向市侩、卑鄙、无耻。
任何身份、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选择世俗,也可以选择超凡脱俗,这是人的自由和权利。顺势从俗容易,而且成本低,有市场;但超凡脱俗则可能别有风景,甚至引领风气,占据未来制高点,播种或塑造新的世俗。基于此,若想这边风景独好,不妨试试“逆俗”生活。
逆俗,不是反俗,只是跳出常规思维或行为惯性,前瞻地探索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甚至常常反向思维。
逆俗,不是无视今日之利,而是更关注未来趋势,更看重明日之利,更珍视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模式,特别是在意未来的发展空间。
逆俗,常会逆潮流,乐于改变,推动革新,离不开独立思想、自由意志、孤寂之苦。
大凡逆俗者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智慧。逆俗者非常清楚时下的俗和势,但更看重未来的势和生存力,也许会以眼下的困难甚至损失换取未来或更长期的发展。逆俗者鹤立鸡群,特立独行,敢于献身进步,还常需坚持和抗争,甚至被看成是现代版的堂·吉诃德。屈原遗世独立,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举动是犯众怒的,被当时的人称疯子,但他反而振振有词地说出“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疯话”。逆俗者往往不为深陷俗世中人理解,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但是,后人在由衷地崇拜逆俗者超越世俗的胆识和傲骨的同时,可体会到他们对时世趋势的远见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在窥见“逆俗”之不易的同时,可深深体会到逆俗者坚持理性、独立判断和追求理想的艰难与可敬。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能够大胆地做出超凡脱俗举动的人实在难能可贵,在现实社会里不可能太多。
逆俗者容易创新,因为真正的创造大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他们不因害怕被误解而放弃行动,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去等待理解。创新需要想象力,但不同想象方式会影响创新的方向,国人惯于用已知现象刻画未知形态,这样的想象总逃不脱已知概念,很难创造没见过的东西。真正的想象力应是一种不靠已知物象征的过程,如“真有超光速粒子的世界会怎么样?”这种概念上超凡脱俗、无参考系的想象更易于发明和创造。
一位德国青年认为,中国人对“创造”的理解有问题:“我经常听到有人在看到一个完全创造出来的画或者文章时说,‘这是乱画的’或者‘乱写的’。其实,只有知识逻辑以外的动作或语言才能发挥知识以外的才能,像计划经济限制能动性一样,有计划的教育约束创造性。”
遗憾的是我们太难跳出世俗的束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