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挽歌:盖茨比和咆哮的二十年代
2013-12-31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新生的美国第一次以强大的胜利者姿态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科技、工业、商业、艺术、教育、文化空前繁荣。这个十年,共和党人柯立芝凭借“秩序与繁荣”的竞选口号当选总统并成功连任,上任不久他就说“美国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做生意”;这个十年,芝加哥的黑帮头子艾尔·卡彭凭借着自己在禁酒令时期的私酒生意大发横财,在整个美国中西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离他1931年被关在旧金山的恶魔岛监狱还有将近十年;这个十年,声名卓著的卓别林上映了电影《马戏团》和《淘金记》,无需等到多年之后的今天,在那个时候他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默片电影的代名词;这个十年,查尔斯·林德伯格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横跨大西洋,从纽约飞到巴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工业时代飞跃大洋的人类梦想。当他在巴黎着陆时,机场热情等待他的巴黎人居然有15万之众;这个十年,以道德名义通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意义、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这个十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商业电台KDKA,爵士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爵士乐大师群星倍出;这个十年,亨利·福特卖出了1500万辆福特T型车,10年前被拆分的标准石油,通过各自为政的公司再度在全国建起了无数的加油站,陶氏化学有了自己的商标成为了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化工企业。
一个所有人都在疯狂咆哮、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导演巴兹·鲁赫曼搬上银幕。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珠宝、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可能菲茨杰拉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所有的后来人,都从那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描写中看到了预言中无可避免的大萧条幻灭的到来。时至今日,仍为人所感慨。
如果所有人在狂欢盛宴中都看到了那个覆灭曙光的预兆,这部电影的原作也不可能影响如此深远。因为它旨在追问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美国梦?”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盖茨比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直接的精神诉求:我要不断努力赚到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快地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然后带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去追回过去,追回所有当年自己拿不到的一切。自己豪宅里所有一切:舞会、盛宴、乐队、美酒、喧嚣,都是为了追回五年前他在路易维尔失去的一切。不止是黛茜,还有所有在他看来自己失去的这五年的前程,那些甚至从未发生过的假定的五年幸福生活。时间对于执着得近乎偏执的盖茨比来说,最好就能停滞了:这五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带着自己的财富成就、地位回到黛茜身边。从五年之前重新开始一切,至于现在的黛茜和汤姆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盖茨比甚至从来不在乎、甚至不去想过该怎么办。他如此执迷于自己的过去不肯放手,以至于当尼克直觉一般地诘问“你不可能重复过去!”时,盖茨比本能地怀疑着:“不可能重复过去?为什么?当然可以!我会让一切回到原本应该的样子!她(黛茜)会看到的!”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自己那与黛茜住所隔水相望的豪宅晚上闪耀的绿光。
其实黛茜这种肤浅的优柔寡断,并不值得去多加言说。因为她和汤姆都是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既便是黛茜本人,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处境和汤姆的外遇一无所知,她看着自己和汤姆的女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儿,我希望她是个傻瓜。对一个女孩儿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就是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傻瓜。”她那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理所当然的想法和物质欲望,使她在本质上和汤姆并没有区别。就好像尼克在盖茨比死后对汤姆和黛茜那种毫不在乎的冷漠的看法:“我无法原谅他或者喜欢他。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在他们自己看来都合情合理:一切都非常冷漠而令人困惑。汤姆和黛茜是冷漠的人,他们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后退缩到自己的财富和麻木不仁中或者退缩到不管什么使他们在一起的东西之中,留下烂摊子让别人去收拾”。
诸如“盖茨比爱上了一个婊子,然后他一辈子被毁了。”这种说法也是很值得商榷的。盖茨比这种人,就如小马哥一样。“我忍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我不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坚忍的宣誓毕竟动人。只是一个人若对所有自己经历过的世事都不放手的话,那在他面前所注定的,就只能是一个死胡同。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真的就那么不容辩解地发生了,除了接受之外,唯一的选择是遗忘。而盖茨比的可悲之处则在于,这两者他都做不到。他的成功和自我实现都要通过翻开过去的伤疤来挽回早已经不属于他的黛茜来证明。
盖茨比用尽所有努力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实现了美国梦。他甚至亲自给自己改了名字。他对黛茜隐藏的含义是,他拒绝相信,因为自己出身低微就注定无所成就。任何能够让自己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方法,哪怕是非法的,都在所不惜。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尼克、盖茨比的父亲和牧师几个人出现。几乎所有人都对他敬而远之,生怕和这个靠贩卖私酒和由组织犯罪起家的盖茨比先生有什么瓜葛。即便不久前他们都在盖茨比的豪宅里饮酒作乐,笙歌艳舞,彻夜狂欢。人们赞颂财富和成就,却毫无例外地面对后事避而远之。盖茨比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死讯后,赶来为儿子送葬,在盖茨比堂皇的豪宅中对尼克说,“我为我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梦到底是什么?”1910年老罗斯福总统在巴黎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在文中他说:“重要的从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因为这路上一定伴随着打击,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奋力向前做到了;他们理解自己执着和专注;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品尝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失败了,至少他们也很伟大地倒下,因为那些自始至终从不知道胜利或者失败的冷漠而胆怯的灵魂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两百多年来,一代代的移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旧世界。路过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旁,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在洛杉矶的长滩港上,所有来到这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相信不管自己出身如何贫寒卑贱,只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奋斗和不懈追求,总有一天我们总会得到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一切:财富、地位、尊重、爱情。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像盖茨比一样,“信奉那盏绿灯,那个一年年离我们渐渐远去的完美未来。我们从前抓不到他,不过不要紧,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伸得更远。总有那么一个早上,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不断地被推过去”。
如小说第一宣原文所说,“盖茨比本人到最后其实安然无恙、善始善终,只不过是那些曾经吞噬了盖茨比的,在梦境醒来之后发觉的浑浊灰尘,让我们暂时对人世间壮志未酬的悲哀和转瞬即逝的欢愉失去了兴趣”。(Gatsby turned out allright at the end:it is what preyed onGatsby.what foul dust floated in thewake of his dreams that temporarilyclosed out my mterest in the abortivesorrows and short-winded elations Ofmen)。盖茨比的确很伟大,非常了不起,只是,他原本应该格外小心地想清楚,自己心心念之日夜不倦努力不停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摘自豆瓣热门日志译自《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