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

2013-12-31党进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年15期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较弱。怎样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重在培养“双师型”教师。该文主要谈了“双师型”教师内涵,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52-02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到目前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讲,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比如,高职毕业生作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其质量离行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高职教育还没能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等等。当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问题,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其标准共有四条,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

“双师型”教师要求既有“双证”,又具备“双素质”。也就是专业教师既要有高校教师证,又要有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不仅要有较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1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知识,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经常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2 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能够胜任一到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熟练,教学方法多样;不断学习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能完成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技能竞赛、毕业设计等的指导工作;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培养。

1.3 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能主持并顺利完成一门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并能将精品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推广;积极参与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能独立承担本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好能够转化为科技生产力运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

1.4 能够独立指导本专业学生参加省级或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

这样不但能够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和兄弟院校老师及行业专家进行交流,达到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2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2.1 派出培养

利用寒暑假期间派专业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派教师到企业和科研单位锻炼学习。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派教师专门到企业锻炼学习,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职责、工作过程;获得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应用的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及工作技能,进一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另一方面是检验教师的理论知识、技能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融合度,检验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二是教师到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一边配合企业管理学生,一边学习企业的工作流程及最新的技术。

2.2 利用“示范校”资源培养

笔者所在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示范院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参与示范校项目建设,熟悉了各种设备、仪器的操作流程,掌握了一些产品的加工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其次,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另外,为了充分发挥示范校示范、引领作用,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高职高专院校骨干教师培训会,聘请一部分知名职教专家和行业专家能手及学院内部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授为参训学员及学院专业教师培训。

2.3 利用“校中厂”资源培养

例如我院与天水华圆科技有限公司在学院实训工业园区建立了机电设备加工厂。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一是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教师通过参与设计、调试、完成工作任务等,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经验,验证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企业具体岗位的需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达到企业的需求,学生到达工作岗位后能否尽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理论教学;二是从生产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担任学院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不影响企业生产和工作的情况下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来学院授课。

2.4 通过参加国家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培养

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培训考试,使高职的教师能全方位参与专业教学活动,除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专业工种高级工或更高水平外,还能积极、主动的根据行业需求标准、职教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培养“双师型”教师不能光重视教师是否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行业气质,培养教师具有解决企业行业疑难杂症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建立“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

每所高职院校都希望自己的“双师型”教师越多越好,素质越高越好,这样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那么学校就应该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定激励“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有关“双师型”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引导教师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培训。笔者所在学院教师在评定高一级职称时具备“双师型”素质就算一条。

4 结束语

“双师型”教师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是教学中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力量还比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花力气,下功夫多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式较多,任务也较重,我们相信,只要高职院校重视,教师自己责任心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共同参与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一定能够努力培养出一支技能过硬、素质优良,既懂专业理论又会实践操作,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陈静.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下月刊,2011(5).

[2] 王秀娟.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及建设途径的探究[J].职业技术, 2009(4).

[3] 孙岳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4] 孙泽文.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探索[J].职教论坛,2009(15).

[5] 周红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