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的课程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2013-12-31郭瑞焦丽萍程岚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年15期

摘要:狭义的课程管理是指教员对全体课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该文从教学评价对课程日常管理的需求出发,设计了课程管理的数据结构及功能模块,为创建高效课程建设平台奠定基础。

关键词:Web 课程管理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12-02

课程是教学管理人员所面向的第一对象。课程管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指挥课程建设与实施,使之达到预定目的的过程[1]。从狭义来看,课程管理是指对课程采取的经营管理措施,是对全体课程系统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即课程的日常管理。在院校教学评价中,课程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课程日常管理是其核心基础,课程日常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对课程建设质量及课程评价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用校园网与.Net技术建立基于Web的课程日常管理系统势必会在繁重的教学评建工作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需求分析

课程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基础对象,其基本数据信息往往是其他教学工作的重要索引,比如教务上的排课、考务工作中的题库建设与考试以及评教评学中的授课质量测评等等都离不开课程的相关信息。根据目前教学评价工作内容,课程无论是自身管理的需要还是其他管理的索引需求,课程管理从管理要素来看,应当包括课程名称、编码、应用层次、所属专业、课程性质、授课单位、授课教员、教学基本资料、课程教材、专业教室等基本信息;从管理的具体事务来看,应当包括基本信息管理、配置教员、设置章节、指定教材、上传资料等管理活动;从将实现的功能来看,应包括查询、统计、上传与下载、报表生成与打印等管理功能。

2 系统设计

2 .1 系统架构

系统总体采用B/S架构,利用面向对象的C#程序语言、.net技术进行开发。由于课程管理需涉及课程教员及课程隶属单位等信息,而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已有OA系统,因此,这些数据信息可与现有OA系统中的人员及单位管理模块进行共享。

系统在管理权限设计方面严格按课程管理员、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员、非任课教员等四级制进行管理。课程管理员一般为教务部门的负责人,具有所有课程的管理权限;课程负责人是某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只具有该课程的所有管理权限,如除负责人以外的教员编配、设置章节、传载资料等;而任课教员只具有所任课程的部分权限,如查询、统计、传载资料等;非任课教员只具有对所有课程浏览和查阅的权限。

2.2 数据库设计

按照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可建立1个主表课程信息表及4个附表教员信息表、章节信息表、教材信息表、课程资料信息表。其中,课程信息表、课程资料信息表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2.3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课程在教学评价中的具体作用不同,课程管理系统设计了课程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章节信息管理模块、课程授课教员管理模块、课程教材信息管理模块、课程资料管理模块以及为用户提供的查询、统计、报表和打印模块等6大功能模块,具体如图1所示。

课程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课程名称、编码、教育层次、授课单位、所属专业、课程性质等一些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操作;章节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某门课程可设置章节的名称、序号以及教学用时等主要信息,同时也可进行修改、查询及分类汇总;课程教员管理主要是对某门课程配置教员,并赋予任课教员一定的角色,以便教学评价中进行分类调阅统计;课程教材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课程设置,系统可对课程所使用的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名称、性质、是否统颁、获奖情况、以及教材图片等情况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课程资料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课程建设所必需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设计、建设规划、教案以及课程建设规划等各类资料进行分类上传、下载及在线浏览,进而确保了课程资料的统一性、完整性和数字化。用户服务模块主要是用户对课程信息、章节信息、教员信息、教材信息、教学资料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在线打印以及自动生成Excel报表功能,从而可使用户从繁琐的人工统计报表中解脱出来。

3 结束语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教学建设与检测工作的基本内容,《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明确提出课程建设应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有绩效[2],因此,合理的规划好课程日常管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势必在课程资源建设甚至整个课程建设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在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基础上对课程日常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提出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了系统数据结构,完成了基于WEB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虽然目前还是原型系统,但依据本文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为依据,进一步完善系统开发,将会为院校课程建设创造高效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家访,余文森.现代课程论基础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