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2013-12-31于勤张圣等
摘 要: 文章以沙洲职业工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从制定和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规章制度、架构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建立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质量监控等方面构建了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进行了探索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综合实践 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毕业综合实践是实践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毕业综合实践阶段,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对产品生产流程、生产工艺、设备操作等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实践岗位具有针对性,工作任务具有真实性。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综合实践安排比较分散,即安排在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所训练的实践内容、实践安排不能达到很好的统一;校企双方教师指导难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标准不能保持一致。这些诸多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达不到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自2009年起开始构建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步实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1实践单位分散,难以实施统一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综合实践安排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学院把部分学生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第二,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践单位和实习岗位[1]。这样,学生分散在多个企业进行实习,同一个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压力较小,能够灵活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学习,学生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主动性[2]。但是由于学生实践单位较多,学院对学生实践过程和学习质量的管理只能通过巡回检查和远程指导,不能对毕业综合实践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实践内容多样,难以实行统一标准。
由于毕业综合实践训练场所较多,学生从事综合实践训练的岗位各不相同,学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均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而定,因而造成了教学过程随意性大,难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不利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与企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在综合实践训练中教、学的静态因素少了,教学过程中动态因素增多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呈现多样化。所以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标准的教与学。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分散型毕业综合实践呈现出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性、教学过程多样化、管理形式多元化等特点,难以对实践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因此,构建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趋势。
2.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2.1制定和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规章制度。
学生从事毕业综合实践训练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校企双方应共同负责学生毕业综合实践训练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双方应注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才能够保障实践教学过程有序开展,能够使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行。
为了保证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管理呈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办法:包括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双方共管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协议,企业部门管理职责,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办法,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共同制定管理与检查制度:包括制定健全的毕业综合实践训练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办法,学校教师岗位职责,学校教师检查和巡查制度。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有执行标准,所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规范的教学文件:包括制定毕业综合实践实习标准,实习工作方案,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等。只有规范齐全的教学文件、资料,才能保证监控过程有标准、有依据、有章可循。另外,校企双方还需共同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以职业资格为标准,考核内容需注重过程考核,考核工作过程、操作规范、岗位技能、工作效果等。需要完成相关考核质量标准:包括学生毕业综合实践过程记录,学生毕业综合实践鉴定表,指导教师评价,毕业综合实践论文等。
2.2架构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毕业综合实践训练主要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学生全部从学校转移到企业中去,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毕业综合实践的教学不仅涉及教学场所分散型、教学内容多样性,而且还应需考虑学生的安全管理等工作。所以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监控面广、监控内容多,架构质量监控组织管理机构显得相当必要。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形成的是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三级监控”组织管理机构,即领导决策层、管理监督层、操作实施层,如图1所示:
图1 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领导决策层主要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学生处长及企业总经理等人员组成,负责监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校企合作共享机制、毕业综合实践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学生安全工作。管理监督层主要由教务处实践教育科、系书记、教研室主任及企业车间主任等人员组成,负责监控课程标准执行情况、教学文件规范性、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质量考核及学生思想工作、安全工作等。操作实施层主要由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企业的“能工巧匠”等人员组成,负责监控教学内容和教学载体的选取、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岗位技能的学习情况、综合实践记录情况及安全工作等。“三级监控”的管理机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技能,监控综合实践教与学的全过程,以达到人才培养的规格。
2.3建立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质量监控体系
从学院层面上出发,网络信息化平台的设计能够让“领导决策层”对“管理监督层”和“操作实施层”的管理行为、实施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实现“分层管理、责任向下细化”的功能[3]。方便了指导老师和学生在线交流,获取相关指引,进一步促进毕业综合实践有序开展;能够反映出各个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监督、检查和巡查情况,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能够将收集到的信息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多主体”、“多层次”信息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形成。
3.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应用实效
经过近几年的运行,构建的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解决了毕业综合实践暴露出来的系列问题,对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技能比赛方面
近年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部分学生参加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组织的“纺织面料设计”、“纺织品检测”与“染色打样”等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该专业的学生还参加学院每年组织的科技文化节“染色打样”与“纺织面料设计与创新”专业技能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了技能培养的效果。
3.2企业满意度
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质量、高标准的技能型人才,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果是质量监控的最好体现。而企业是衡量学生能力最好的空间,连续三年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8%以上。通过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更好地培养出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深受企业欢迎。
4.结语
构建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监控体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建设与管理服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与行业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将会逐步提高,所以学生实践过程也将不断呈现动态发展变化,质量监控体系也应呈现动态监控过程。这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对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监控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仇雅莉.论高职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6):58-59.
[2]龚江南.分散型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2:82-84.
[3]关少珊.顶岗实习管理过程质量监控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12-14.
基金项目:沙洲职业工学院201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1113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