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2013-12-31秦蔚蔚

考试周刊 2013年40期

摘 要: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求职者随之增多,而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反观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发现缺乏具体的职业指导制度及方法,因此,有必要加强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及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以此解决大学生毕业求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 职业指导 就业质量 职业素养

调查数据显示,自1999年各大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101万一直跃升到2012年的680万,我国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顺利就业,做好自身的就业观念准备是当务之急,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更是重中之重。

一、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面,还是生员素质素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个人的知识储备、理论运用、能力拓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个人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很大的主观阻力。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由此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严重矛盾,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危机。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还是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将自己的就业定位得很高,将学历的高低作为自己选择工作的重要指标,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依然落后不合理,盲目选择职业,造成自身就业困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仍然持高标准、高职位、高薪酬的就业选择理念,没有意识到现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已经由“抢手货”变成了“自荐自卖”的局势。不切实际的职业选择幻想,不仅使自己找不到工作,而且导致市场出现“民工热”的现象,市场就业分配严重紊乱。另外,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很多毕业生都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找工作,极少数的人选择去西部,导致东部地区大学生就业人数严重超过公司预期招新人数,而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人数严重匮乏。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都会忽视这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完整的职业设想和具体可行的职业规划,最后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地随意乱找。

影响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还有其就业心理。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极易产生功利、依赖、焦虑、自卑、骄傲、怯弱等不健康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因为受到不良心理的影响,在求职时出现很多问题,失去了很多机会,最终使得大学生无法及时就业。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目前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难题,应积极寻找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

1.政府进一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1)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深化政策改革。建立长效就业保障机制,完善相关就业法律,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性制度性的就业环境。

(2)加大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财政支出。政府加大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的财政支出,保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按各学校计划进行,激发高职院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激情。

2.高职院校加强学校教育

(1)开设就业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国家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公布社会就业形势,时刻提醒学生不可滞懈,对就业形势与趋势始终保持警惕。

(2)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职业规划能够帮助不擅长于对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的同学对自己的大学努力方向、毕业初期工作安排、毕业中期工作安排等做出合理的规划,有条理、清晰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在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观念滞后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分析,科学的指导,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

(3)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以大学生兴趣、意愿、特长为前提,为其提供知识、技能、服务和经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开展招聘应聘会、就业推荐介绍等相关就业咨询工作,是毕业生在大学完成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后,在就业上仍有疑问,提供就业帮助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作为提供就业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就业帮助的部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更新就业市场信息,注重部门师资力量的培养,由专业学科培养转向人才培养,注重日常宣传工作,保证就业指导中心真正成为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的部门。

3.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与工作两不误

在学校期间,既要将专业知识学好,做好知识储备工作,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及早接触社会,这对于自身毕业寻找工作的心态及经验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寻找工作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做到不骄不躁、不慌不急,从容应对就业时面临的选择与考验。认真分析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改正不足,保持优势,在面试时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三、国内外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及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观念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协调学生与工作的关系、学生和学校的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及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任务。而职业指导员很少与学生进行直接沟通,而这就需要采用科学实际、可行又与时俱进的沟通方法与学生沟通。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员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支持和拥护,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1.国外现状

研究表明,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正朝着专家型、职业化的道路发展。职业指导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到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在美国宣传和推广,此后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学习;8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新的发展,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国外教育重点的一部分,在国外长期社会实践中,国外学校形成了“自我概念、发展潜能”的全人辅导模式,并辅之以矫正,添加职业指导规划项目团队。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西方国家的职业指导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历史嬗变。

美国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构建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完善而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在日本,大学生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认清自我,很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2.国内现状

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现状。职业指导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综合素质,同时,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职业指导教师需要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市场形势等多种综合知识。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师的评价体系,许多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确切的、具体的指导方法。据资料显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明显不足,师生比例达不到1︰50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200,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刚刚毕业就从事职业指导课教学,既缺少实践经验又缺乏社会阅历。这样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各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尤其不能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咨询。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缺乏发展空间,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关培训,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也有待提高。

当前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具体的方法,职业指导工作仅仅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对刚进入学校的大学生却不做任何指导性工作,向学生传授的各种职业思想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同时,当前的职业指导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而没有解决实际性问题,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3.职业指导分析

职业指导分析应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理论性。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却存在相关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诸多问题。因此在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之前,一定要先做好职业规划分析,如此才能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前瞻性。为了达到人职科学匹配的就业效果,职业指导首先要尽早提醒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根据社会职业需求,进而引导求职者认识自己。职业指导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的关键有两条:一是掌握空岗供给,二是提高求职者素质。所以,职业指导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前瞻性,其职业指导人员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要时刻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提供适合求职者的就业信息。

(2)可行性。职业指导是向大学生提供关于就业及其相关信息的咨询或是指导的一种社会服务形式,其特点是指导对就业工作存在疑惑的大学生,让他们学会选择、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敦促自己做好自身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最终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此外,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应注意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只有做到真正替求职者着想,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参谋者。

(3)理论性。职业指导的应用性很强,涉及领域宽泛,有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同时,为了能够给予大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该指导工作也必须具有理性思维,靠科学的理论和令大学生信服的道理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关于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素养的建议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要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具备与职业指导相关的综合知识。

2.职业指导老师应时刻关注国家就业政策方针,了解就业形势,收集就业的相关信息。要了解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各专业发展状况、社会职场最新状况,了解社会现实、社会环境,了解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发展状况。

3.职业指导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职业指导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述职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要和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这样便于收集、掌握大量、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

五、职业指导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途径

1.定期对职业指导老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使其不断更新就业指导理念,做出更专业的指导。

2.加强职业指导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

3.就业指导中心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能够方便地了解企业工作,在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有例可证,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4.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考评机制。单纯依靠人才引进与对在职人员在岗培训,不足以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促使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地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绩效管理机制,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职业指导教师进行业绩考评。建立这样的机制可为职业指导老师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完善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开勇.论辅导员职业素养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1).

[2]任涛,郑玲玉.教育视角下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理性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2011(07).

[3]欧阳超.试析大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关系[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4]黄莹.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探讨[J].时代金融,20,2011(20).

[5]曹松梅.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3).

[6]连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5).

[7]夏建军,郭飞,王学军.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02).

[8]曾福清.论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

[9]李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

[10]衣长涛,黄忠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与实践探讨[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

[11]张熙.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12]杨爱丽,白丽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14).

[13]李萍,马伟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11(04).

[14]陆小玲.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03).

[15]姬咏华,杜咏梅.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前沿,2010(24).

[16]陈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内容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7]魏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05).

[18]鲍红霞.国外高校职业指导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19]王宇.L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

[20]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