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3-12-31曹霞
阅读是主动地、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创造性行为,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获取信息能力的途径,更是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它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在目前小学毕业综合素质检测中占较大比重,作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这就要求阅读者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因而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要提高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策略,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扩大词汇量、学会猜测词义和语义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等。
要想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在阅读这条道路上存在不少绊脚石,严重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学生要达到以上标准,就需要克服阅读障碍,扫清阅读路上的绊脚石。
一、高年级英语阅读的绊脚石
1.心理障碍。
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英语学科跨度比较大,大部分学生会在这个阶段掉队,其原因是:高年级阅读篇幅相应较长,内容上又加深难度,这无疑给学生阅读带来了困难,他们在做阅读时心情浮躁,畏难情绪比较重。
2.英语单词记忆障碍。
有些学生记忆单词没有科学的方法,有的只用眼看,有的机械地一遍遍地写,一个单元的单词大约要花两个小时左右,其效率极低。
3.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中西方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是学生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时很难做出判断或选择。
4.语言障碍。
有些单词有许多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
5.阅读技巧或习惯障碍。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阅读习惯,如音读、心读、指读、复视、点读等,喜欢逐词阅读,造成阅读速度太慢,毫无技巧可言,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质量。
二、扫清绊脚石,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
这些绊脚石,就是导致学生养成不良阅读习惯的元凶。不良的阅读习惯,大大影响了阅读效率,而阅读理解要求阅读者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彻底改变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阅读效率。
1.培养耐心,克服心理障碍。
柏拉图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在教学中,发现有时工夫没少下,但收效甚微,经了解发现,是学生没有耐心读下去。六年级上半学期,我开始在一个班级采用新的方法,即把每个单元配套习题的家庭作业在学校限时检测,每篇训练要求八分钟,下半学期时间缩为六分钟,并且要求准确率高。而另一个班级在作业量同等的条件下不做限时训练。研究结果:试验班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浮躁情绪消除了,随之而来的是平和的心态。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另一个班级,准确率有时达到100%,70%~80%的学生阅读准确率达80%以上。而另一个班级没有明显提升。所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克服浮躁的心理障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培养他们的耐心。
2.科学记忆,消除生词障碍。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若把阅读过程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生词便是顽石、沟坎,使溪流不断回旋激起浪花;冲过去便渐入佳境,冲不过去便成为一潭死水。
帮助学生消除生词障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生词是可以的,但教师不宜鼓励学生查字典。这种做法滋生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因为学生用手的动作代替了大脑的思考,必然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削弱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单词,又要帮助学生学会猜测词义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科学记忆单词:第一,音、形、义全方位记忆词汇,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第二,通过多种方法记忆单词。如谐音记忆法、对比法等。第三,定期检测单词,为了避免遗忘,检测通常以新代旧滚雪球式复习。第四,科学用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会受到干扰,要达到最佳记忆就必须排除干扰,选择最佳记忆时间。据英国剑桥大学多次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力最佳时刻为:上午6:00—7:30、8:00— 10:00,下午4:00—5:00,晚上8:00—10:00,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良好的习惯。
多角度猜测词义: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如根据语境、定义标记词、重复标记词、列举标记词及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当然,有不少生词(特别是一些抽象名词)的意思是很难猜出来的。如果它们对理解文章内容无多大妨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跳过它,不要把精力过分地放在猜词义上。只见树木而不见树林的阅读方法是不可取的。
3.成组视读,克服逐词阅读的障碍。
在教学中常看到有学生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如指读、点头读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呈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的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即使不能一日十行,起码也要一目一行或一日数行。那种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做法不但大大地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使得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变得更加困难。
要让学生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要求阅读者扩大阅读视野。普通读者眼睛停顿时可接收两个英语单词,阅读能力强的读者一眼可以看四个左右的单词,但能力差的读者一眼只能接收一个或者不到一个的单词。因此,在相等的阅读时间里,视野狭窄的读者所看到的单词要少得多。
第一,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
(1)Would/ you/ like/to /have/ some/juice?(目光停顿7次)
(2)Would you like/to watch TV?(目光停顿2次)
第二,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
第三,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书本应放到眼睛正前方,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文字信息。
第四,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
成组视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既提高了速度又有助于理解,但是不经过大量阅读训练是很难做到成组视读的;还有的文章在特定的条件下(比如时间短、文章又很长)要求阅读者有更高的阅读技能。
4.广泛阅读,跨越知识背景障碍。
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阅读素质的重要基础,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因为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作指导,而且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鼓励他们从书中去找,或者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一起讨论。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心读、用心听、勤思考的习惯。②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课外读物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而具有独特的作用。③注重阅读方式和时间的灵活性,选择引导学生利用课余自由阅读,也可以每个星期专门抽出一段时间作为专门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思考。④英文电影、英文电视等大众传媒中的一些节目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为学生学习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学生只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改进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就能将可恶的绊脚石轻松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