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合作教学

2013-12-31甄荣

考试周刊 2013年40期

摘 要: 加强高中数学教师合作教学是高中数学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需要和保障,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师合作教学的含义和意义,实施合作教学的主要途径,以及合作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充分说明了数学合作教学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教师 合作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甘肃已全面实施,各校在数学新课程推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算法初步》作为重要内容第一次被列入高中数学必修课程,这给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初站讲台的年轻教师带来了很多机会。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个性特点尝试了合作教学出现了“我替师傅上堂课”的情景。作为课改主力军的一线教师,我们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合作、互通信息、互助分享,就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要学会互相合作一样,教师间的合作教学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新课程的成功实施。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学会合作,科学高效地进行合作教学。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合作教学在顺利推行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如何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合作教学,如何高效地实施新课程下的合作教学,合作教学过程中又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已成为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二、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合作教学的含义

所谓“合作”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自己的同伴。教师合作是指教师在互相关怀、互相信赖、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讨论、交流、协商、分享,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数学教师合作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数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围绕某个数学教学问题,教师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批评,共同分享、共同提高的过程。

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言:“学校成功的决定性要因在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关系的有无;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定性要因也在于校内教师合作关系的有无。”实施数学教师的合作教学,既可以提高数学教师个体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又可以促进团队的共同成长,真正体现数学学科组的价值,承担学科教学研究,用集体的智慧编写教材等。

三、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

一学期的合作教学后,为了真正了解数学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我们对参与高一数学合作教学的6位教师进行了开放式的访谈调查,涉及了专业知识、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之间的感情和节省资源、时间等五个方面。从访谈的情况来看,除了两名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提高这一项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外,其余答案均为肯定(见表1)。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地促进人才与群体的提高。

表1 数学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访谈情况记录表

其实,教师通过合作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是“共生效应”的一种体现。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开展合作教学有很多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不断充实自己。事实上,合作教学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合作授课等形式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做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不断弥补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合作还可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虽然短时间成为全才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经意间和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型教师的距离又缩小了一些。比如算法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鼓励学生上机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知识的兴趣,又可以促进数学教师提高计算机水平。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有利于减轻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

新课程全面得到落实的今天,传统的个人备课形式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不得不在查找资料、整合资料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时,合作教学就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彰显了不同教师的个性特点,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我校23位数学教师中,21位老师都认同上述观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是否有利于减轻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调查数据见图1、2)。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有利于保持数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新课程虽然如火如荼地实施着,但是数学教师因为学生成绩压力还很大,难免会出现急躁、焦虑、嫉妒、不正常竞争等心理问题。合作教学可以缓解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合作教学必有的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形式,多一分信任,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和谐,避免了互相封闭、互相抵触的人际关系。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共同体会了成功的乐趣,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合作教学的途径

叶圣陶曾说:“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合作。”数学教师合作教学的途径有很多,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高效的合作教学途径。

(一)师徒结对

师徒结对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老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徒弟经常听师傅的课,汲取长处;师傅帮助徒弟从小处入手,从备课开始,指导徒弟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师傅带徒弟一起听同行的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课后一起评课,这样,年轻教师就会更好地找到差距,改进提高。师徒结对是一种双赢行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不断成熟。同时,年轻教师创新意识强,接触新事物多,教学手段先进,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给老教师带来了启发和帮助。

(二)集体备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要贴近生活,注重设计,做好导演。如何进行集体备课?首先,教师可以对某一教学问题发表个人看法,经过对比、协商、整理等一系列程序,集众人之长,拿出最佳方案,达到集体备课的目的。其次,同教研组教师可以每人准备两三篇主备课目,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教学进度广泛查阅,搜集资料,独立研究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写出教案。由主备教师说课,同组教师认真倾听,提供相关资料,对该设计进行评析补充和修改、定案后打印,本组教师人手一份,供每位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借鉴使用。

(三)互动教研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已成为构建学习型学科组的重要内容。互动教研是集体性的科研活动,它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重要途径。教师集思广益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更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学情,编写讲义,不断实践完善,从教学走向了研究。其次,还多次开展同堂异构课教学比赛。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的视野比以前开阔了,创新意识增强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达到了“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四)合作授课

合作授课是指打破传统的,单人单科授课格局,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教师授课的方式。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有一名主讲教师,辅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中,为小组合作学习收集素材、积累经验,同时,辅助教师可以帮助主讲教师注意到教学实践中不为自己知觉的一些方面,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能力倾向进行分工合作教学。这样,就可以发挥每位老师的特长,使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各显其能,各尽其职。通过分工合作达到仅凭个人能力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五、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合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不正当竞争与多元评价

竞争是教师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分数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在很多老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为此,教师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便出现了集体备课口是心非,集体教研流于形式这种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事实上,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教师通过合作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减少教师间的轻视与敌意,从而在共同成长过程中友好竞争。当然,我们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代替个人竞争,与校外竞争等策略,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正如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一样,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评价制度才是切切实实地实施合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走过场与成功体验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工作量有所增加,高中数学教师课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进行设计,课后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再加上竞争压力过大,很多教师对合作教学可能会表现出口头上认可、行为上拒绝。合作教学难免会出现集体备课成了简单的“教案之和”、“网络资源之并”等情况,流于形式。为此,我们提出让教师获得成功体验的策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一位老师要参加教学比赛,同合作小组的其他老师应该集思广益,在各方面帮助他,计算机水平高的教师帮助他制作精美的课件,让他真正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合作的价值。合作有利于教师持续地专业发展,真正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文化,改变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师提高和学校发展。

正如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所说:“我们需要的不是个别教师的孤立的激情,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包括但又超越个体的激情。”高中数学教师合作教学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为教师减轻了负担,优化了资源,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旦智塔.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100问[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

[2]杨玉东,吕世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3]胡波.合作: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4(07).

[4]程仲.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J].中国教育报,2004.4.22,第7版.

[5]周湘辉.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好”[J].中国教育报,2005.3.22,第7版.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12)GBG18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