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The doctor is a butcher
2013-12-31邝计嘉肖莉
摘 要: 本文在对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合成理论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合所有A is B结构的隐喻辨认与意义推断过程:是在两个词语的开放的范畴网络中,人为地建立单个或多个元素的对应,构成每一个隐喻,包括上义、文化意义、语境意义等词汇意义的最大限度的狂欢中,由隐喻双方人为地建立A is B结构中A和B意义的对应过程。
关键词: 隐喻 词汇意义 工作机制
Fauconnier的“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理论中提到的The doctor is a butcher,将doctor和butcher的语义分别分解为:施事、经历者、锋利的刀具、工作场所、程序、目标/方式。将这些语义映射到doctor和butcher的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之后,再进行组合到合成空间,最后得出这个隐喻的意义:这个医生不称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自身具有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在句子的使用中,它获得了搭配意义。主观上,人又赋予了他们情感意义、文化意义,以及上义和下义。在隐喻的使用中,这些意义被人为调用出来,匹配其中最为凸显的部分。本文将隐喻的理解双方表示为:隐喻产出方和隐喻接收方。在产出方产出这个隐喻之后,接收方就进入了词汇意义的一个狂欢会,根据不同的意义,这个句子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隐喻理解,甚至不成为隐喻。
1.doctor和butcher所对应的上义
Doctor和butcher都属于职业的一种。如果我们把两个单词都看做职业,这个句子就不存在隐喻。比如隐喻产出方在医院里指着一个医生对隐喻接收方说:那个医生是个屠夫。那天我看见他在屠宰场杀猪。这只是在客观描述,一个医生同时也是屠夫。隐喻的基本条件是二者语义的冲突。此句在两者都理解成职业的情况下,范畴一致,所以并不构成隐喻。
2.doctor和butcher所对应的内涵意义、联想意义、文化意义
大多数情况下,内涵意义可以用字典意义来定义。Doctor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医生”和“博士”。根据不同的内涵意义,也可获得不同的隐喻,这样就构成了两种对应结果。在内涵意义更加丰富的词语中,映射对应则会更多。
2.1医生是屠夫
Fauconnier对The doctor is a butcher.的隐喻分析,主要源自于这个内涵意义的对应。在内涵意义的基础上,他进一步从两者的联想意义在二者角色关系和职业行为中寻找对应。把施事对象“病人”和“商品(动物)”,以及目标“康复”和“切肉”,还有方式“手术”和“屠宰”的对比,在合成空间得出“医生不称职”的结论。
笔者认为,合成空间内的意义解读“医生不称职”已经是对此隐喻的进一步解读,超出了隐喻的认知过程。在隐喻接受方理解到两个范畴空间内对应的元素“目标”“施事对象”等,他就已经完成了整个隐喻的理解过程。
最后,在The doctor is a butcher.的隐喻理解中,Fauconnier把两者都按照联想意义,在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中的对应并非是必然的。中国的文化里,有位著名的屠夫是“庖丁”,他在屠宰牲口时,能够“游刃有余”,深得大众称赞。如果隐喻产出方的意思是,那位医生的刀法就像庖丁一样,那么这个隐喻的进一步解读就不是“医生不称职”了,而是医生刀法娴熟,毫无破绽。
2.2博士是屠夫
如果按照“博士是屠夫”来理解,则博士也有若干联想意义,多年的知识积累使得他们知识渊博。而屠夫做的是一些体力活,也需要很多的练习,最后做买卖肉的交易。按照时间关系:博士成为屠夫或屠夫成为博士来理解,甚至,如果为了讽刺有些博士生不诚信现象,买卖文章,就可以用这个隐喻。
3.doctor和butcher所对应的语境意义
任何一个隐喻都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而上文所描述的各种词汇意义,都可以用语境意义来形容。语境意义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由此,隐喻并不是唯一的。具有较高的人为度和能产性。在隐喻理解过程中,如果隐喻的接收方与产出方对某一个词汇意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或者在语境的理解上并不具有一致性,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隐喻的误解,从而需要进一步确认。
假如butcher这个词语在某个社区团体里,具有“英俊”(或者其他)的文化意义,那么当这个社区团体成员说起The doctor is a butcher.的时候,有可能表达的是这个医生/博士很英俊。而不属于这个社区团体的成员作为隐W+drBquSXbd1n+09jKXodQ6JSVO4DcYrD8hpPsTZH7E=喻接受方,也许就会和隐喻产出方发生误解。A is B具有和语境相关的巨大能产性,而具体凸显为哪一个特征,两个心理空间中对应的什么元素,由具体的语境意义烘托出的凸显来决定。
4.所有A is B都有成为概念隐喻的潜在可能性
A is B涉及两个空间的投射,在隐喻建立成功之后,都有可能成为概念隐喻。如果把The doctor is a butcher.作为概念隐喻,就可以得到如下一些表达:
The doctor slaughtered his patient.
I don’t want that butcher conducting operation on me.
He really handles a butcher’s cleaver skillfully.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概念隐喻的投射方向是单向的,这也验证了Lakoff等人的理论。
5.结语
由此可见,隐喻的理解过程在于在两个心理空间之中的焦点辨认和建立联系。而具体辨认的是什么焦点,建立的是什么联系,前者是由语境意义决定的,后者是隐喻建立完成之后,双方的进一步解读。隐喻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词汇都有开放的空间,两者之间的相似性由具体语境来确定。万事万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这一原理,使得隐喻理论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Lakoff,G.and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Ungerer,F.and 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Longman Limited,1996.
[3]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束定芳.认知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